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

文化评论

  • 【一线讲述】 屈子雅韵融入寻常百姓家 讲述人:湖北宜昌市秭归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李西海   秭归是屈原故里,地名得来也与屈原有关。《水经注》记载:“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秭归”,“秭”由“姊”演变而来。秭归父老...
  • 【一线讲述】 端午香包“绣”出美好新生活 讲述人:青海省级非遗项目土族盘绣代表性传承人张卓麻什姐   土族盘绣是一种丝线绣,有红、黄、绿、蓝、桂红、紫、白等七色绣线,配色协调、鲜艳夺目。小时候,家中长辈常做盘绣,我也喜欢这门手...
  • 【专家点评】   作者:李琳、刘海平(分别系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湖南省民俗学会会长;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从2300多年前屈原在《天问》中的思考,到神舟十六号成功飞天,中华民族对天地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步。...
  • 撰文/摄影:袁蓉荪(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说起石窟造像,人们大多知道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通常想不到巴蜀之地竟然还有星罗棋布的石窟“养在深闺人未识”。其实,石窟造像有规模地传入巴蜀...
  • 撰文/摄影:江汉(新华社浙江分社摄影记者)   从卫星图上看,衢宁铁路呈现出蜿蜒曲折的形态。它穿越浙西南与闽东北的山区,连接了浙江衢州和福建宁德,结束了浙闽两省边界8个县市不通铁路的历史。乘坐疾行在衢宁铁路的列车上,给人最直观...
  • 光明日报记者 鲁元珍 光明日报通讯员 孙智蒲   六月的夏日充满毕业季独有的青春气息,随着中高考结束,“暑期档”旅游热潮也悄然来临。年轻人约上好友,共赴山海,在旅途中告别青春;家长们带上孩子,走过名山大川,探访人文古迹,追寻更...
  • 【走进美丽乡村】   光明日报通讯员 陈毛应 光明日报记者 陆健   未到余村,余村的传说就不绝于耳:作家说余村是一首诗,画家说余村是一幅画,音乐家说余村是一首歌……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迷人村庄?   用无人机从空中俯瞰,三面...
  • 【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黄准近照?光明日报记者?颜维琦摄   5月的申城,午后阳光正好。医院里,长长的走廊尽头,一位小个子老人坐在轮椅上,笑盈盈望着往来的人。红色对襟衫、黑色小坎肩,和窗外投来的温暖...
  • 【短评】   作者:钟超   从《新儿女英雄传》到《红色娘子军》,从《小猫钓鱼》到《青春万岁》……这些脍炙人口的影视音乐作品,出自一位年近期颐的老艺术家之手——黄准。   迢迢岁月,生命如歌。黄准脚踩着坚实的大地,从火热的生活...
  • 【中国好手艺83】 关东内画 讲述人:吉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关东内画代表性传承人王秋清   内画,源于清代画鼻烟壶,以特制的勾笔,于壶坯内壁,反向作画,方寸之间,山水自成。这门技艺迄今已有200余年历史。   初识内画,便被其惊...
首页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尾页 共6397条信息/共640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