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县
谢无量(1884-1964),名大澄,字仲清,又名蒙、希范,别号啬庵,三星乡金马沟人。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
1987年考人南洋公学,课余,与马一浮创“翻译会社”编印《翻译世界》杂志,介绍世界名著和社会科学。因结识维新派章太炎、邹容、章土钊,参加《苏报》、《国民日报》编辑,“爱国学社”讲演活动,并与四川同乡杨玉詹、苏中、廖世勳等人图谋发起四川革命。1903年, 谢无量前往日本留学,在西京补习日、 英、德文。1904年回国,任芜湖安徽公学教授。1907年任《京报》主笔,后《京报》停刊,谢无量回川。1911年,清廷宣布川汉铁路国有,川民激愤,成都成立““保路同志会”。谢无量和张澜、蒲殿俊、杨沧白等投入“保路运动”。1917年,经介绍认识孙中山,对《孙文学说》报出建议,孙中山器重。1924年孙中山任命谢无量为大本营秘书长。1926年7月, 谢无量应聘南京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前身)历史系主任,讲授《历史研究法》,提倡以唯物主义观研究历史,驳斥唯心史观。1935年谢无量回川,写成《建设四川建议书》提出强邻虎视,国势日艰,一旦变生不测,沿海将不可保。建议开发西南,计划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措施,颇为详尽。殊川中军阀割据称雄,不予采用。谢无量研究涵盖文学、史学、哲学、经学、诗文、书画等众多领域,著书上百种,受毛泽东赞赏。其书法被誉为“自康有为以后第一人” 。1964年12月7日,谢无量逝世,终年80岁,葬八宝山公墓。
陈毅 ( 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笔名曲秋,1901年生于今劳动镇药师湾。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五岁入私塾,勤奋好学,人称小神童。1918年考入四川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次年8月赴巴黎。1921年代表留学生参加反对白洋军阀以铁路及印花税向法国抵押贷款和要求开放里昂中法大学的正义斗争,被中法当局拘押回国。
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10月,入北平中法大学学习,11月,转人中国共产党。1928年,发起“湘南暴动”,建立工农革命第一师,陈毅任党代表。4月,与毛泽东会师,成立工农红军第四军。1934年率部转战与崇山峻岭之中与敌人周旋,1936年被围,伤病伏从莽20余日,写有壮怀激烈的《梅岭三章》。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迁往南昌,陈毅任新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1949年陈毅指挥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指挥淞沪会战,守住上海。
1949年5月27日,陈毅任上海市军管会会主任,28日任上海市长。9月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出席开国大典。1955年随周恩来总理出席亚非会议。9月被授予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9月, 当选政治局委员。1958年兼任外交部长,执行党和国家的外交政策。
周恩来总理称赞陈毅是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和诗人,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