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次《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地方志质量建设研讨会在陕西省汉中市召开
2017年4月25-26日,全国第一次《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地方志质量建设研讨会议在陕西省汉中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协办,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承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冀祥德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邱新立主持会议,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秦向东出席会议并致辞,汉中市委常委、副市长张谋出席会议并致辞,汉中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范来福出席会议。
冀祥德在讲话中介绍了当前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大好形势,高度肯定了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近年来的工作。他指出,根据中指办的整体部署,2015年是调研年,2016年是顶层设计年,2017年是贯彻落实年。当前,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不折不扣地按时保质完成“两全”目标等硬指标、硬任务,实现省省、市市、县县有志鉴,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志”礼,不仅有数量要求,更要有质量要求。
冀祥徳强调,李克强总理为地方志工作作出三次重要批示。其中“修志问道,以启未来”明确了新时期地方志事业的定位;“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明确了当代地方志工作者的定位;“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明确了地方志质量的定位。他进一步指出,质量是地方志生命之所在,关乎事业的发展兴衰。今年中指办在质量建设上有一系列重大举措。一是抓顶层设计。从资料工作入手,起草了《关于加强地方志资料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编辑志书资料长编的若干要求》等,从制度层面规范资料工作,以点带面,推进质量建设。二是抓载体。一方面以中国志书精品工程和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两大工程为载体,狠抓志鉴编纂质量;一方面以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审为载体,通过评优来促优促质量。三是抓培训。通过抓志书、年鉴、期刊、信息、方志馆等一系列培训,提升地方志队伍素质水平,进而促进地方志质量建设。
冀祥徳指出,地方志资料工作是质量建设的重要环节。方志有“四性”,即志的独特性、志的可信性、志的有用性、志的证据性。正因为这“四性”,地方志才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最灿烂的、不可替代的文化瑰宝。“方志四性”的基础就是地方志的资料性。不注重地方志的资料工作,地方志的可信性、有用性、证据性就大打折扣,质量建设也就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
冀祥徳要求,一要从“三个”高度认识地方志资料工作的重要性。首先从依法治志的高度,充分认识地方志资料工作的重要性。地方志资料工作是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法定职责,“法定职责必须为”。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明确在地方志资料工作中的法定职责,并依法履行相关职责。其次从科学发展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地方志资料工作的重要性。地方志正处在事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一本书主义”向“志、鉴、库、馆、网、用、会、刊、研、史”十业并举转型。地方志资料工作是贯穿整个地方志事业,涉及修志编鉴、理论研究、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方志馆建设、旧志整理等方方面面。地方志资料工作需要“仙人掌精神”,即要“三耐一强”,只要一块埋下种子的土地,就能生根发芽。再次要从质量建设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地方志资料工作的重要性。资料工作的好坏,占有资料的全面优劣与否,直接影响着地方志工作的质量。
二要以“三化”为目标,开展地方志资料工作。首先地方志资料工作要制度化、法治化;其次地方志资料工作要系统化;再次地方志资料工作要信息化,要与地方志网站、数据库、微信平台有机结合,齐头并进,重点发展。
三要拿好“三镜”,做好地方志资料工作。首先用“望远镜”来看“广”,这就要求地方志资料工作一定要“广”。资料工作收集的原则,就是广征博采、有闻必录、巨细皆收。其次用“放大镜”来看细,这就要求地方志资料工作一定要“细”。对资料工作人员来说,就是要有“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能甘于吃苦、乐于奉献,要细致,更细致。再次用“显微镜”来看透,这就要求地方志资料工作一定要深。只要将资料工作做深、做透,才能确保资料的真实可信,准确可用,地方志资料的价值才能体现。
邱新立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地方志的第一属性就是资料性,地方志资料工作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基础,是保障地方志质量的关键,是发挥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功能的根本保障。可以说资料工作是地方志这座摩天大楼的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定要高度重视。
开幕式后,与会人员还就《关于加强地方志资料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开展了分组讨论。
来自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地方志工作者100余人参加本次研讨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