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8 16:18:07

【“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动”征文】傅自强​ ​ ‖ 一个宅家老人的自省

作者:傅自强​ 来源:自由撰稿人 发布时间:2020-04-20 15:45:36 浏览次数: 【字体:

一个宅家老人的自省

傅自强

我们家的春节团年,近十余年来,和别人家不一样。春节前有两次团年,一次是我们自家的三代人,在年三十除夕晚吃团年饭。另一次,是我们3个亲家,我的亲家,亲家的亲家,3大家人,6个老人,4个年轻人,2个学生,12个人一大桌。3个亲家,轮流作东,或饭馆,或酒店,乃至高档农家乐。老少三代,欢声笑语,共享天伦之乐。今年的三亲家团年饭,是春节前第8天,2020年1月18日,一个周六的晚餐。地点在长庆路一家名为“百年神厨”的著名中餐馆举办。团年饭中,4个晚辈商量,这个春节大长假有7天时间太难得了,3家人开3辆车,自驾游到攀枝花阳光城度假。2个孙辈学生兴高彩烈,击掌欢呼。我们6位古稀老人,更是乐在心里,笑在脸上。因为大家都还没去攀枝花享受过米易的寒冬如春,还有那红格的温泉赛过成都大邑的花水湾。

4个年轻人正在联系准备之时,2020年1月22日,距春节还有2天,单位召开紧急会议,突然通知:1月23日,腊月二十九,开始值班;1月24日除夕也要上班;春节假期间(1月24—30日,除夕到初六)都要上班。我们这才朦朦胧胧地知道了武汉有疫情。我们3个亲家心有灵犀,用微信联系道,看来去攀枝花旅游将成泡影了。

1月24日年三十除夕,成都经过近10天的雾霾轻度污染,终于迎来了白云蓝天,我们家的小团年,孩子们都要上班,已经微信联系取消了。我们还是按老规矩,上午去了附近的“抚琴综合市场”买菜兼散步锻炼身体。下午午休后,按照惯例,一定要去附近公园休闲。这是我们退休后,多年来安度晚年享受幸福时光的安排。我们称为吸氧,吸收负氧粒子和完成3000—5000步的散步健身游。也许是逼近春节,都要回家过年,这天,大街上大都关门闭户,只有药店、邮局和超市还在开门。公交车次减少了许多,我们就临时改了行程,在附近一环路西三段外侧散步,步行到抚琴西路,再返家。我们的居民小区抚琴园,1月22日,腊月二十八,已开始行动,管委会和党支部已组成志愿者队伍,开始将我们这个700余户、2000余人的抚琴园南侧3道大门打了封条,只留紧靠一环路西三段外侧的一道大门通车行人。而且,开始谢绝外来人员进入,园内所有家庭茶园一律停业,有事进入者须先登记。

半“宅家”是初四、1月28日开始的,这时我们还能保持上午或下午去附近菜市场买菜,在抚琴街及附近走走,我和老伴还能完成2000—3000步的锻炼身体任务。抚琴园门口,除增加了几条如“少出门,多宅家,不添乱”“早发现,早报告,早检查,早治疗!”的红布大横标外,还增加了守护人员。据说,还增加了区上办事处下派的人员。而且,对外来和出差人员,严格检查,增配手持测温仪对上述人员测温,并作详细的行踪记录。而我们这些熟脸面的常住人口,还是出入自由,但都必须要戴口罩。

我们这个大院坝,2000多居民,其中外来租住临时户口有1/3,党支部的大红旗“共产党员先锋队”在大门口高高飘扬。年过古稀的女党支书记撒茂兰,领导大院“战疫情”志愿队,从大年三十到元宵节,与年轻人一起,轮流值班,坚守岗位。她说:“为了我们抚琴园700多户、2000多人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我们一定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她带领下,志愿者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就在大家忐忑不安之时,传来附近不到2公里的马家花园路,一家大型研究设计院,发现两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消息。这一下,我们抚琴园也紧张起来了。“不要出门,不要出门,宅家就是为国家作贡献!”的大喇叭声,在园内常常响起。而且,在大门口增加了守门的志愿者,还开始去家家户户详细地登记造册,还给每一个人办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员进出小区”的“通行证”。一人一张,凭证出入。要求每户不能天天出去买菜。大家也很自觉,心里明白,都在家里乖乖地待着,谁也不敢肯定,在买菜过程中不会遇到有“疫情”传播者,那就该倒霉了。我们也和大家一样,匆匆而去,快快而归,买了菜赶紧回家,不敢再悠哉游哉地去计数散步了。

1月31日初七,我们家也开始了全天不出门、全天宅在家里的日子。我是个不太安分的老头,平时要我一整天宅在家里,可是十二万分的难受。我是个天生爱出门散步休闲的人,而且要去有山水树木花草鱼鸟的公园。我的老伴是我最称心如意最默契的游伴。平常,我们每天坚持上午买菜,走千步左右,下午再去附近公园2小时左右3000—5000步散步吸氧游。我家附近的永陵博物馆、金沙博物馆,以及稍远的青羊宫、文化公园、百花潭公园、浣花溪公园、杜甫草堂、武侯祠等,都镶满了我俩的脚板印。这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晚年生活,也是我们两个老病号维系健康战胜疾病的主要锻炼方式。因此,我们已坚持了二三十年。宅在家,对我们,特别是对我来说真的是一道难题。

正在我对“宅家”有些想不通时,我们社区党委书记何箭,他母亲腊月二十九去世,他匆匆办完丧事,第二天便又投入整个社区万千居民“疫情防控”的紧张工作中。《成都日报》2020年2月11日,《守护社区的百姓,防控一线是我的岗位》为题对他作了报道:“大年二十九,何箭一早还在着手安排工作人员、发动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下午,接到母亲病逝的消息,伤痛中的何箭赶回家中简单处理后事,眼泪还挂在脸上便又立即返回社区。”这位有着36年党龄、57岁的老共产党员,一心为民,舍小家、顾大家的高尚情操,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们这些老年人,乖乖待在家里,不出门,以免感染,就是对这场防控疫情的一种贡献。这点“困难”都不能克服吗?

还有,前几天电视报道,成都中心城区,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奶奶老共产党员,坐在轮椅上还在小区院落大门口,成为编外志愿者协助大家作调查登记工作。还有,通过微信“上风作家群”了解到,我的好些年过古稀的老作家朋友,比如张弟、岳永赋、蔡玉文、余懋勋、陈岸国等老师,毫无畏惧不辞辛劳,都在疫情一线成为志愿者中的一员。还有,钟南山院士已经84岁了,还那么精神矍铄、斗志昂扬地奋战在阻击战的第一线。这些让我这个刚满79周岁的小老弟汗颜、惭愧和感叹。

在自愧和歉然中,我同老伴静下心来,虚心学会“宅家”的本事,开始科学安排“宅家”的时间和内容。我们在家除了安排些家务外,将较多时间用于阅读书籍报刊和记事写作,我还将过去的科技论文未完稿进行整理充实修改。同时,安排上午10:00—10:30和下午3:30—4:00为锻炼身体时间,在家里做八段锦、垫脚100—120次、蹲马步2—5分钟。虽然不能到公园去吸氧、吸收负氧粒子,但把家6楼阳台上的窗户大开,小区里那不多的树木花草也很养眼,还可换进不少的新鲜空气。这样的“宅家”不会感到寂寞,也不会忘了锻炼身体,还可安下心来,多读点书,多写点有益的文字。我虽没有亲临“防疫”一线,但把“宅家”的生活学习安排妥当,不添乱,也算是在这场冠状肺炎病毒阻击战中稳定“后方”的一种小小的有益作为。

在这场有14亿华夏儿女参战的灭杀冠状肺炎“恶魔”的人民战争中,不可能都到“防疫”一线去,我们这些后方的老弱“编外战士”,要大力支持鼓励自己的晚辈到一线去建功立业,也应积极支持和力所能及地参与一些直接间接的“防疫”活动,主要还是要积极响应和配合“一线”的工作,作“宅家”的模范,不添乱,不再给社区添麻烦。另外,我想我还可以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拿起笔来,多创作一些记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好人好事和歌颂英雄的文学作品,为一线的战友们呐喊助威鼓劲!


来源: 自由撰稿人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