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村事小辑(纪实)‖梁志友

作者:梁志友(四川省天全县作家协会)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1-16 21:43:25 浏览次数: 【字体:

村事小辑(纪实)

梁志友

春之曲

天气放晴,就是小山村无声的出工号。村民们早早吃过饭,纷纷背着背篼,扛上锄头,拿着镰刀,园区蜿蜒的坡路上三三两两的人行色匆匆。有人生怕误了点,一边走着还一边啃着馍馍,出工的热情驱散了三月桐子花开的寒意。

比大伙更早的是合作社党小组长、当家人,人称“土专家”的李国芳。已过天命之年的他,早已是一脚湿泥,满额汗珠。他先到山顶的重楼种植地察看了出苗的情况,继而又走进散发着阵阵新泥香的毛茨菇种植地,弯腰躬背,像个严厉的老师检查学生作业样,一厢厢、一垄垄地检查昨天新栽的毛茨菇苗。

毛茨菇是一种珍贵中药材,有清肺热、抗肿瘤、消炎的功用,是2019年合作社继重楼种植之后,陆续引种的中药材品种。2020年第一季采挖上市,约7亩毛茨菇便卖了近7万元,创每亩入账约近万元的好效益,因此更加激发了村民们种植的热情。按合作社统一规划,开春之后正信心满满地腾地扩种。

2021年打春早,重楼苗已经啄破早春的寒土,翘首以盼锄草、施肥等第一期管护。毛茨菇的移栽也逢季节,接下来还要忙栽白芨,几道活路撞车,小山村的劳动力有些捉襟见肘。人误一时,地误一季。李国芳召集党小组成员和合作社董事会商量之后,合作社出80元一天,请了些附近的村民帮助栽苗,党员和合作社骨干负责技术指导。但这栽苗也有技术要领,根要压实,苗头要露。定不了根药苗会翻黄;苗窝里有水,苗也会浸死。昨夜下了半夜春雨,李国芳不敢掉以轻心。所以,一大早就到地里像梳头一样全部过了一遍。

重楼的田管,毛茨菇、白芨等药苗的栽植,还要做些稻田的备耕,活路赶在一起,山村的春闲被农事煮得一沟沸腾,村民们却牛气冲天,张弛有度,小山村里漾出农事的和曲。

白土坎

行政村名老场六城村2组,老地名白土坎。72家农户或单丁独户,或三五毗邻散居在一沟两坡;沟口形成一个自然村落,怀抱一坡山梯田;非空中鸟瞰,无论站在哪一个方位,都看不完全村样子,给人留下悬念。沟里林竹葱茏,溪水欢歌,风景宜人。斜阳芳草下,年年轮转,都是知山懂地,惜土似金,农耕传续的人家。

过去大概地形隐蔽的缘故吧,1935年冬,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的总医院就移师在沟里的胡二莲家祖居,轮流收治着几十名红军的伤病员。3个多月里,天全县白土坎村民为红军站岗、放哨、送粮、送菜、送柴,帮助护理伤员,浆洗衣被。红军医生也腾出手和时间来帮助村民诊病、送药、访贫、问苦,宣传革命道理,结下深厚的军民鱼水情。总医院遗址至今保护基本完好,医院后岗上还埋葬着二百余名红军战士的英魂。如今已高耸着红军烈士纪念碑,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历史如一颗颗革命的种子,在白土坎人心中种下红色基因,也成为他们精神和信仰的财富。1983年,著名军旅作家魏巍为完成新著《地球的红飘带》,专程到过白土坎,觅红迹,寻红史,吊唁为革命献身的无名英烈。

然而,这块浸染着红色基因的小山村,过去的岁月里却恪守着小春、大春两季传统农耕,日子过得像块板结的地。改革的东风吹进山里后,土地实行了承包责任制,村民们的思想开始解放,手脚松绑。粮食得到自给自足后,村民也开始利用农闲搞些副业,卖点农副产品,和土特产补贴家用。但因基础落后,又无可开发的资源,经济仍迟滞不前。日常开支除了卖粮、卖菜、卖禽蛋外,腰包总是紧紧巴巴。这里与山外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相比,仍存在着时代的落差感和幸福的距离感。直到2014年,全组还顶着省级贫困村的帽子,村民仍担心着吃饱肚子的日子若遇天灾病祸,哪一天一不小心还会闪了腰。

而农村的改革蓝图,是振兴乡村经济,让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让农民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虽然村民们开始顺应潮流,小心翼翼地向幸福的梦想行走,但已经远远落在人后。

山村领头雁

李国芳是土生土长的白土坎后生,父亲去世早,家靠母亲孱弱的身体撑着,家居蓬门筚户,日子过得比一般农户还难以想象。乡村中学毕业回家后, 李国芳年纪轻轻就担起家的担子,一把父辈的锄头开始了人生的耕耘。靠着勤劳吃苦,几年的春种秋收,日子不在为等米下锅愁眉不展。时值20世纪80年代末,山外越来越快的变化,也在农村人特别是青年的心里荡起漩涡。思想活泛的人耕作之余各显其能,做小生意,收山货土特产,搞养殖种植,农闲进城打下工……力图通过各种“赶潮、下海”的渠道,改变经济拮据的景况,放飞致富的梦想。那些年的李国芳,也在农闲时练过摊,学过艺,跑过生意,搞过农副产品种植和加工,却屡试不爽,筚路蓝缕。1993年,为蹚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摸着石头过河”试种过薇菜和野生中药材重楼。由于不了解重楼的习性,也没有样板参照,挑战人生的结果是颗粒无收。为此,在小山村还引起过一阵小波澜。有人为他的“瞎折腾”摇过头;有人心生疑惑;还有人断定他得不偿失打赌“手心煎鱼”。

李国芳还真没有被风言冷语吓退,后来的日子里他一边种田地,一边打工挣钱维系家的生计,还断断续续在房前屋后春栽夏管,细心摸索,一晃近20年。上苍不负执着人,2012年,他终于把在小几分地里采挖的重楼卖了五千多元。虽说这奖赏来得太迟,太沉甸,但辛勤的付出得到认可,这就是价值。

有了成熟的技术,李国芳没有独享其成,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无私地与村民分享,领着两户愿意一试的村民加入到种植重楼的行业中,并且无条件地提供技术指导,从栽到管、到采挖销售一条龙服务。

白土坎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有了两户尝到了种重楼的甜头,眼见为实的村民心的锈锁逐步打开。从“1+2+……”到2014年种植重楼专业户达到8户,少的种了几分地,多的两三亩,祖祖辈辈沿袭种粮、种菜、养家禽家畜为业的传统开始被动摇。对后来“入伙”的农户,李国芳仍毫无保留地向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几经历练,他的重楼技术也得到川农大老师和县农业部门技术员肯定,“土专家”的外号在村里传开,这也是乡亲们对他过硬技术的信服和做人的赞誉。

合作社

白土坎种出了优品华重楼,宁静的山村一改古辙,不断有客商闻讯而来,也触动了还抱着陈腐观念的农户们的神经,纷纷入行,就连曾经背地里对李国芳试种不屑一顾的人,也忍不住在自家林地悄悄干了起来,山村成立专业合作社水到渠成。2014年6月,六城村2组“众汇重楼种植农户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跨出了山村一村一业的步子。取名“众汇”,其意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大伙齐心奔小康。

李国芳领头带着白土坎几户农户种植重楼成功的启示,让他的心里有了地气,更有了底气。六城有好山好水,林广地肥,民心向上,又有深厚红色底蕴。有一只雁飞,就有一群雁舞。但市场严酷的竞争尤如多变的气候,依靠农户单打独斗,恐受伤害。为此,他多次走进白土坎,以一个共产党员的热忱,引导种植户抱团取暖,共同致富,撑起产业发展的信心。在他的引导和帮助下,合作社正式成立。接触中,他发展了李国芳这株好苗子,培养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李国芳也不负期望,成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合作社还建立了党小组。

合作社的宗旨:种植户入社自愿,依靠种植户,服务于种植户,统一技术、管理、销售;种植面积归己,收益归己,合作社效益归全体社员,因此赢得了社员的心,社员也爱社如家。合作社成立后,一路扬鞭奋蹄,到2016年,年收益40.6万元;2017年种植面积扩大到372亩,会员216户,收入76.6万元。其中,党员种植户14户,贫困户种植全组16户全覆盖;户平均收入1.5万元和1.3万元。2018年年会上,新一任驻村程书记欣喜宣布全村脱贫。2020年,重楼单项收入仍超过70万元。

示范园区建设

随着山村重楼种植业蓬勃发展,产品畅销外地,合作社收益稳步增长,社员腰包鼓了起来,集体经济有了积累,人心同向,标竿作用在周边显而易见。2016年,在雅安市委办公室、天全县委组织部、县科技、农业等部门以及川农大等社会力量帮扶下,白土坎拉开了成片种植规划和园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2018年初具雏形,建起的2千5百米村公路蜿蜒上山顶;生产便路1千米辐射园地;7千5百米硬化路通到每户、每个小院、蛛网般连通山村每个角落。合作社也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后来还建起中药材加工厂,村公路旁也栽上灯杆安上电灯,山村变成了不夜村,合作社门前高耸的旗杆上飘起了一面鲜艳的国旗,也树起村民们的信念和感恩之情。

因园区建设和道路修建占地40余亩,涉及农户60余户,曾视土为金、寸土不让的村民都主动配合,还无偿投工、捐物,继承了当年支援红军的精神。

凭借园区打造和芦山“4·20”灾后重建的东风,开始富起来的村民们有的建起了新屋宇,有的改造了老宅。李国芳也告别了住了几十年的陋舍,住进了窗明几净的新砖房。如今,多数人家不是小车、摩托,就是机动三轮,彻底结束了过去“雨天一脚烂、晴天还是一脚泥”的历史。

园区成为重楼种植示范园区后,2018年,合作社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商标,同时跻身为省级示范合作社,白土坎也成了令人羡慕的幸福村。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六城村,在历届驻村书记和工作队同志们努力下,通过发展种植产业、养殖业、微田园、微庭院经济,农旅结合,2020年摘帽脱贫,并且成为四川省卫生村、雅安市文明村、四好村。新一任驻村书记还被评为省驻村书记先进个人。当然,这荣誉是共同的,是村民们共同奋斗的结果,更是党的脱贫攻坚阳光下的春华秋实。

乡 试

2020年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似火,祖国的安危又一次被推向峰口浪巅。黑魊之时,习近平总书记英明决断,带领14亿中华儿女共赴国考,打响抗击疫情的全民阻击战。最终拨雾见日,春暖花开之时,复工恢产,重振经济,向世界彰显了中华的强大与智慧,民族的坚强与团结。

又是一年四月天,逆行之事历历在目。

六城村有农户301户,人口1026人。当时就有外出务工返乡人员164人,还有8户11人途径湖北返乡。恰好雅安本土被筛查出的第一例新冠患者又到过六城村走亲访友,密切接触者40余人,乡村居住零散的现状不易管理,抗疫形势严峻。

按天全县委、县政府紧急部署,驻村第一书记徐鹏放弃回家一趟的想法,开完会后自费购了些口罩等用品第一时间赶回村里,与工作人员和村两委成员,并肩迎接了那场前所未有的“乡试”。在“只要我们扛好党旗,服从大局,与群众同心协力,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的信念下,短短几天就“一人不缺,一户不漏”的排查相关联人员236人,所有进村路口全部设卡,严盘严查,登记信息。其间热心地为居家隔离人员代购生活用品,每天测体温和环境消杀,织起乡村严密的群防网,筑起基层抗疫的堡垒。

疫情就是命令,接到驻村书记和村支部的通知,白土坎专业合作社党小组长李国芳,迅速召集党员碰头,紧急行动,带领合作社骨干组成两组人员,一组在村路口设卡、登记、检测,对进村车辆消毒,守好一卡,护住一村;另一拨巡村查户,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开展环境消杀,保一方平安。

有着光荣传统的白土坎村民,看到村民们不分昼夜,义务坚守在抗疫岗位,就像当年支援红军医院一样,主动给第一线的志愿者送吃送水,送去值夜烤火的炭,捐方便面、副食牛奶、鸡蛋、果汁等7100元,远在他乡的游子也为村里的抗疫捐助了600元。

驻村书记和工作人员,村党支部、合作社党小组和全村群众一起同心协力,用自己的行动通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试”。

阳春三月,时不待人。在做好自我防护的情况下,村民们开始了备耕,合作社进入重楼管护、继而栽种毛茨菇,用复工复产向疫情宣战。有了春耕春播,也就有了秋冬季节毛茨菇瓜熟蒂落的满意答案。

非结束语

四月的白土坎,如丹青涂抹的一幅画。新屋老宅退去晨雾和寒气,露出祥瑞的真容,在阳光下一片炫染。房前屋后、坡上的林竹,在山风中你推我搡,叶语唠叨着节令细碎的脚步,枝长新芽花露笑脸、泥散新香,四月诱人的味道扑面。

而园区却是另一番景象,谷雨的被角被忙碌掀开,几十个人在栽白芨,这也是合作社近年来发展的中药材品种,将种植产业的“链条”延伸。后来我才知道,李国芳2021年重楼收入近6万元,他帮扶的贫困户王建兵本人也收入1万多元,古老的山村真的变了个模样。走在村里,除了让人感到焕然一新后的小山村祥瑞之气,和谐之风,从村民们的言谈举止中,你随时都会捕捉到白土坎人流露出来的对党和时代的感恩情,身为红色之地一员的自豪感,生活的幸福感。

当然,这只是启程。路慢慢兮,李国芳说:“现在村里仍有劳力出门打工,说明他们心里还在彷徨。让在家的人像苗子一样定了根,迁飞的人安心飞回来,才让人无话可说。”沉默片刻又补充道:“现在说什么都为时过早。”

听了李国芳说的话,再看他急火火的模样,细品,还真是意味深长。

END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梁志友(四川省天全县作家协会)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