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特辑】父爱如海‖王代伦
父爱如海
王代伦
父亲在绵阳忠兴中学退休后,就回安乐院农村老家,与母亲一起耕种已在场镇居住的三弟的两亩承包地,又过起了他们最初的农耕生活。老了的父亲回归农村老家,我们却都离开了老家农村。
父亲已过“耳顺”之年。他的腰背开始佝偻,头发渐次稀落,面容爬满的皱纹粗深,三叉神经疼痛发作愈加频繁,有时痛得要命。作为子女的我们,回老家看父母的时间自然也就勤了些。无论如何,我每个月都要回老家三四次。父亲总是说:“没啥事就莫往屋里跑,工作要紧。”但我明显感到,年龄大了的父亲,心里无时不在想念我们。每次我们回去,他老远就站在院门口望着我们,乐呵呵地迎着我们。与儿孙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是人之常情。父母在,家就在。我们回老家陪父母说说话,吃吃饭,看看电视,做做农活。一大家人,几代同堂,其乐融融。
10年前的一个冬天,因工作原因我半个月没回老家。我打电话告诉父亲,要和妻开车回去。父亲说,从场镇到老家的一段公路在修补,无法过车,如果要回,只得绕道,走凤凰乡,经乜家店。我说,多开不了好多时间,只是乜家店到老家那五六里路,转弯抹角的,不咋熟,到时我问一下就对了。父亲说,你们早点回来吧,到时杀只土鸡用柴火灶烧起吃。父亲便挂了电话。
周六早上,天灰蒙蒙,寒风中夹杂着雨点。我们从绵阳出发,过忠兴镇,绕道凤凰乡。一路上,车子开着空调,热气把我们烘得暖暖的。到乜家店,路不熟了。我瞪大眼睛,望着一段有三四百米的上坡路,心想下去问路边的农户到安乐院怎么走。
车停好,我的双腿刚迈出车门,阵阵寒风就裹着嘀嗒雨点,劈头盖脸袭来。我浑身打了几个冷颤。此刻,远处坡上一个打着雨伞的模糊的身影,望着我们来的方向,朦胧地映入眼帘。我心头一震,那是谁在张望呢?农民大爷给我说了路,我转身就要上车。刹那间,我发现那人正在朝我使劲挥手,还在往这边走来。他手挥得有些吃力,左右摆动缓慢,步履蹒跚,雨伞被风掀得前倾后仰,灰蓝色的羽绒服灌风后显得臃肿。我虽有些近视,但随着他的渐行渐近,身影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熟悉。
起伏的山梁上,寒冷的风雨中,个子不高的父亲,矗立在我面前。
一瞬间,很多关于父亲的记忆涌上心头。1962年,父亲从绵阳南山中学高中毕业后,辗转五六所学校当乡村教师,与在农村的母亲含辛茹苦拉扯我们四兄妹长大。在我走得顺当的人生之路上,父亲关爱备至。我几岁时,父亲背着调皮的我,翻山越岭20多里,到太平公社李家店,看他与老师们演样板戏《沙家浜》;高中毕业时,我没上大学录取线,父亲跟母亲一边剥玉米,一边商量要我再补习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每当星期天,父亲带着我做农活的同时,帮我梳理高中在校一周所学知识;大学毕业的6月14日那天,父亲到雏凤山上的绵阳师专接我进城,走过当年还是一片菜田的临园干道,经三里村,去绵阳中学报到;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我带队在极重灾区北川抗震救灾,父亲千叮咛万嘱咐我注意安全……而今,父亲又回农村,与母亲一起守护着我们熟悉而又逐渐陌生的老家,延续着老房子每天升腾起的袅袅炊烟,演绎儿孙们对家乡的念想。
“爸爸,你咋来接我们?天这么冷。”我语气里含有感激与责怪。“这一截路你不熟,怕你走冤枉路。”父亲笑呵呵地说后,连打了两个喷嚏。父亲一定是冷着了,要感冒了。我和妻赶忙把他扶进车里前排座位上。
开着车穿行于弯来绕去的林荫小道,父亲在旁边指着方向,我不担心走错路,心里踏实。有父亲挨着坐在一起,我们也更加暖和了。上坡转左弯,直走一段,一会儿又右转,过周家湾,我们很快就看到了老家房顶升起的袅袅炊烟。
感恩·我的父亲
作者简介
王代伦,四川绵阳人。1985年6月毕业于绵阳师范专科学校。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先后任绵阳中学教师、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党委书记、绵阳市游仙区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绵阳市游仙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等职。现为绵阳市游仙区财政局三级调研员,绵阳市游仙区决策咨询委员会社会发展组组长。著有《教书育人文集》《做与思文集》《岁月叙事》《行走游仙乡间》《日子悠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代伦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