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端午特辑】端午馍香‖彭福雄

作者:彭福雄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6-10 15:34:36 浏览次数: 【字体:

端午馍香

彭福雄

在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首个跻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在笔者家乡四川省剑阁县,人们习惯称端午节为端阳节,且有大小之分。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

正宗的端午节应该是农历的五月初五,《荆楚岁时记》把五月初五记载为“端阳节”。而在更早的时候,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就把五月初五作为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节日。后来,因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抱石跳入汨罗江中自尽,又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再后来,国务院将五月初五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剑阁县志》(1992版)记载:“端阳节”为农历五月五日。又名“端五”“端午”。城乡居民视作重要节日。家家门口挂菖蒲、白艾,因之又称为“蒲阳节”。习惯吃“粽子”,大人喝雄黄酒,用雄黄粉调酒涂于小儿脸和手足心,给小孩挂香包,以避病毒。沿嘉陵江岸居民曾有划龙船竞赛活动。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并以五月五日为“头端阳”,十五日为“二端阳”,二十五日为“三端阳”。节日期中,亲友互相馈送新麦面馍、鸡蛋等。

记得念小学时,我每年都期盼着端午节早点到来。那时,家里的日子过得着实恓惶,很多时候是过着出什么粮就吃什么饭的日子。田里的水稻含苞时,我们都指望着吃那白花花的大米饭。直到吃得几乎已觉乏味,再没有大米可吃时,我们又开始望着地里的麦穗发馋了,这也就是端午快来的时候了。待到第一块麦地里的麦穗被碾成麦粒、磨成白面时,我们就开始幻想端午这天爸妈又该给我们做什么好吃的了:蒸馍馍、包包子、打油饼、擀面条……

我们最喜欢的是,一群孩子围在案板前让爸爸给我们做一种鸟形状的馍馍,我们把它叫斑鸠。待热气腾腾的斑鸠从蒸笼里被放到筲箕里时,爸爸用香料盒子里剩下的花椒米给它们安上的眼睛尤其黑亮,感觉就像一只只真鸟儿,扑腾着翅膀要飞到远方去一样。

父亲揣着两个香喷喷的馍馍,扛着锄头又朝柏树湾大水田去了。怀里的馍馍是这一季从大水田里收得的麦子磨的面做的,散发着诱人的麦香。端午节时,家里要做很多这样的馍,因为这些馍能让他保持持久而强烈的食欲,给予他耕作所需要的强大力量。这种馍能放置个把月而不会变质,时间一长,馍会变得干软疏松,两手掰开,便见那均匀而白漂的面粒,一口下去便能迅速成为面渣,而且在唾液的作用下感觉到其中的那份带着沉久酵香的醇甜,这是我们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幸福记忆。

从端午这天开始,我们便可以吃到那期盼已久的各种面食了。那刚从蒸笼里拣出来的,用竹叶垫底蒸出来的馍馍和着清香和酵香,弥漫在家里的小院,飘向田间地头。每当这时,母亲总会把一个热腾腾的馍馍先放在嘴前吹吹,再放到我高举的手中,然后开心地看着我一口一口地把它干掉。

如今,端午又至。馍馍浓郁的香味,早已飘散在我的梦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彭福雄

供稿:剑阁县党史和地方志事务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