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特辑】当陈艾遇见菖蒲‖罗学娅
当陈艾遇见菖蒲
罗学娅
当山上的陈艾遇见水中的菖蒲,端午节就有了颜色,有了味道,老百姓的日子就太平了,小朋友就更快乐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年端午节,外婆讲了一个很老很老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张献忠残忍剿四川,一路烧杀掠抢,从不眨眼。有一天,他正骑马赶路,忽听见一幼儿哭声。勒马一看,原来是个中年农妇,背上背着一个四五岁的大孩子,手中牵着一个不满三岁的小孩子。因山路崎岖,小孩子行走艰难,一路号哭不止。
张献忠好生奇怪,勒马回头问这妇人:为啥背着大孩子,让小孩子走路呢?
妇人哭着回答:“眼下兵荒马乱,我得带着两个孩子逃命。小儿是我亲生的,受点苦有我心痛。可大儿是我堂兄的,堂兄被杀身亡,堂嫂弃子另嫁,我只得把他收养。逃命途中,自然是要更好地保护这个遗孤哦。”
张献忠听罢,铁石心肠亦生出一丝怜悯。只见他顺手扯起路边一把野草交给农妇,嘱咐她回家后,在端午节将此草挂在门框上,便可免遭屠杀。
农妇接过野草,忙向张献忠拱手致谢,没想到突然跑开的小儿子不慎掉入路边池塘。农妇一惊,大声呼叫:“快救我儿子!”
张献忠迅速来了个倒挂马背,将小儿从池塘边提起,顺着孩儿从水中上岸的还有两片利剑一样的绿叶。张献忠见状,便告诉农妇:“这剑叶草救了你儿子,把它和野草一起挂在门框上吧。”
农妇感激不尽,回家后便把野草和剑叶绑在一起挂在门框上,还将此消息迅速告诉了乡邻。
人们一看,那野草正是房前屋后、坡上沟里都疯长的陈艾;而那剑叶就是生长在池塘边、水田角的菖蒲。
就这样,山上的陈艾和水中的菖蒲不期而遇,被企盼平安的人们捆绑在了一起。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都把它们挂在门框上,绿油油的,弥散着淡淡的药香,成为一道生机勃勃的风景。
张献忠的士兵看见,果然不烧杀这些挂了陈艾和菖蒲的人家。人们的日子太平了,村子里又有了小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从此,端午节在门框上挂陈艾、菖蒲就成了人们寄托平安的一种习俗,400多年都没有变。
从我记事起,每年端午节,外婆都会早早去集市,买回绿油油的陈艾、菖蒲,选几支长长的挂在门框上,一边挂,还一边念叨:“陈艾草,菖蒲剑,驱邪除病保平安。”
挂好后,她就拿起那把老掉牙的榆木梳子,仔细地给我和妹妹梳头,选一枝细细的艾草,撕几丝菖蒲叶条,仔细地编在我们长长的辫子里,让淡淡的药香久久弥散在我们身上。
中午,吃了粽子、苋菜,外婆就端出早已准备好的雄黄酒,用指尖蘸上,在我们的眉心画上一个小小的“王”字,我们就真成了“持艾簪蒲额头王”了。
这还不算完。到了晚上,外婆还要用剩下的陈艾和菖蒲煎水给我们洗澡。这样,我们的端午节才算是在陈艾和菖蒲的陪伴下过完了。
晚上,躺在床上,闻着满屋子弥散着的淡淡药香,外婆又开始给我们讲那个老故事了:很久很久以前,陈艾遇见了菖蒲……
END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罗学娅(泸州市作家协会、内江市作家协会会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