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端午特辑】端午回娘家‖邓训晶

作者:邓训晶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6-09 15:48:32 浏览次数: 【字体:

端午回娘家

邓训晶

“风吹着杨柳,哗啦啦啦,小河的流水,哗啦啦啦,谁家的媳妇,她走呀走得忙,原来她要回娘家……”随着《回娘家》的歌声,我脑海里常常出现小时候看见的情景:端午节,一个个小媳妇,背着娃,提着粽子和盐蛋,急匆匆地赶路。她们的脸上写满幸福,笑窝里盛满了快乐。

端午回娘家的习俗,很早就有了,一直延续到现在。端午那天,嫁出去的女儿都要“归宁”,回娘家省亲。这是以前好多嫁作他人妇的女子盼望的事,因为嫁出去的女儿要回趟娘家很不容易,一年中只有几个节日可回去看看爹娘。因此,一到初夏,嫁出去的女儿就盼望着端午回娘家。不管路途迢迢,她们只知道,世上最幸福的路,就是回娘家的路。不是谁家儿媳,不是谁的妻,只有一个角色,那就是爹娘的傻闺女……

我妈妈那代人还保留着端午回娘家的习俗。因为外公外婆早就不在了,小时候每到端午,妈妈就带着我们去舅舅家玩几天。那是我们最盼望的时刻,舅舅会把好吃的都留着,等我们去了才吃。记忆犹新的是舅舅家的粽子,有甜、咸之分。蘸了白糖的甜粽子,吃起来香甜软糯;咸的里面有各种豆,伴有腊肉颗粒,吃起来鲜香可口。还有那些流着黄油汁的咸鸭蛋,也是留在味蕾里的最美味道。

端午还有很多好玩的。舅舅会带着我们一帮孩子去割艾草、菖蒲,拿回来插在门上,说是可以辟邪。然后还有雄黄酒,我们小,不会喝酒,舅舅就把雄黄酒给我们抹在额头上、胳膊上、腿上,说是抹了蛇就不敢咬我们了。我小时候最怕蛇,每次都让舅舅给我多抹一点。那天,我们带着一张大花脸,到处疯玩。我还有心仪的香包,妈妈和舅妈会给我们做桃心、菱形……各式各样的香包,还有做成的小猴子的大香包,给弟弟背上。这些用五彩丝线缝制的香包,精致美丽,挂在身上驱蚊祈福。端午过后,妈妈才带着我们恋恋不舍地回家。

20世纪60年代,老家小院里一直住着十来家人,大家生活在一个院子里,和睦相处,关系融洽。那时我们小院出美女,前后有10多个如花似玉的姑娘。石燕桥小街上的人,爱把最美的姑娘冠以“桥花”之名,所以历代“桥花”大多出自我们院子里。那些美丽的姐姐们先先后后都出嫁了,院子里少了很多风景。于是,我们就盼着她们在端午回娘家。因为姐姐们回来,就能听到很多稀奇的故事,还会跟我们带来很多好吃的东西。

清姐远嫁成都。那年端午,他们搭了一辆朋友的货车回来。虽说是货车,我们也很羡慕,不亚于现在坐飞机、高铁。清姐除了给娘家带来了丰厚的礼物,还带了粽子、盐蛋和很多好吃的点心。清姐分给院子里每个人都尝尝,那是我们从来没有吃过的美味。如今的美食多得让我们的味蕾挑剔得像公主,但想起当年的点心,还是回味无穷。

“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娘家”。虽然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端午回娘家风俗各异,但都很隆重。过端午的鸭子、粽子、盐蛋……传统美食是不能少的。即使条件很差的人家,这几样也是要准备一点的,那是父母盼女儿回家的心。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虽然现在已经不拘于某个节日才能回娘家,可我们小时候看到的、听到的回娘家的故事,还在时光的影子里,不时闪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邓训晶

供稿: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