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油菜花开‖杨平

作者:杨 平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4-06 14:12:06 浏览次数: 【字体:

油菜花开

杨 平

踏着春天的节拍,紧跟万点红梅,追逐粉红桃花,油菜花翩然而至:平畴里,山坡上,一畦畦,一片片,汇成了金色的海洋,和风徐徐,花海漾漾,蝶飞蜂舞,人欢雀闹,编织出春天的浪漫,弹奏着生活的乐章,奔驰着深深挚爱和殷殷希望。古人有诗云:“最是好花留不得,不如只种菜花看”。

油菜花源于欧洲和中亚,草本植物,小时笔直丛生,长大枝叶披拂,四片花瓣,整齐围绕花蕊,花纹纤细而精致,花蕊弯曲而紧凑,花期较长,一般两月左右。

认识油菜花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笔者是农村娃,生活在封闭的小山村。那时是大集体,人多地少,大春生产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薯为主,小春生产种小麦和油菜。油菜是经济作物,种植量小,头年秋冬下种移栽,次年三月开花,五月收籽。油菜花开,清香四溢,油菜花美,赏心悦目,但在缺吃少穿的特殊年代,温饱尚不能解决,谁还有心思去欣赏呢?人们起五更,睡半夜,披星戴月,与天斗,与地斗,盼望着五谷丰登,米粮满仓;盼望着油菜秆粗枝肥,荚大籽多,在农人眼里,一地油菜便是一池清汪汪的油。古人赋诗道:“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人们种它是为生计,即使菜花儿香,菜花儿黄,菜花儿却当不了钱和粮,人们看重的是黝黑光亮的油菜籽。记得当时生产队鼓励农民自种油菜,在路边地角,刮一层土皮打成堆,栽上油菜苗,浇水施肥自行管理,等油菜成熟了,油菜籽交生产队,油菜秆留作柴火,人们很积极,因为那时不仅缺吃少穿还缺柴,光秃秃的山上没有树,光溜溜的田边地坎没有草。每年二三月,油菜花儿开,正赶上农村青黄不接之时,人们饥肠辘辘,油菜花儿再美,也抵不住肚子“咕叽”“咕叽”地把歌唱。

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变了样,不仅解决了温饱,而且进入了小康。油菜花开了,千里万里“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油菜花的观赏价值得到极大凸显。江西婺源,云南罗平,青海门源,陕西汉中,山峦丘壑金绸织锦绣,平原沃野馨香著风流。春天到了,油菜花儿开了,人们被严寒捆住的双脚放开了,走出门户,与大自然来个美丽的邂逅,与油菜花来个亲密的热吻,勃勃春情挡也挡不住!赶火车或坐飞机去探寻诗和远方,去欣赏油菜花的美丽和芬芳;乘汽车或公交,抑或徒步去近郊看那千亩花田,蜂戏花蕊,蝴蝶流连,紫燕呢喃……

油菜花开了,绚丽景观如诗如画,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农人心血浇出的动人美景。每当置身波澜壮阔的花海,总是不免心潮澎湃,满满的幸福感油然而生,60多岁的人了,赶上了一个美好的新时代,生活无忧无虑,还可以时时融入大自然,乐享生活,愉悦身心。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今年家门口也开着油菜花。每天坐在阳台,举目南山公园脚下那一抹抹金黄,顿觉心旷神怡、情丝悠悠,仿佛回到了昔日的小山村,仿佛走进了一望无涯的花海。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杨 平(笔名至简、太阳树,杨桷树,四川盐亭人,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文章散见《四川日报》《绵阳日报》《四川教育》《教育导报》《散文选刊》《四川工人日报》《晚霞报》《四川散文》《大中华文学》《西部散文选刊》《楚风》《楚风作家》等报刊及中国诗歌网、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