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老火腿与攀枝花的邂逅‖蒙会仙
老火腿与攀枝花的邂逅
蒙会仙
对攀枝花人来说,攀枝花寓意深刻。攀枝花不仅是树,是花,是市;是人,是史,是诗;还是攀枝花人的精神之魂。对于喜好美食的人来说,攀枝花还是一道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小菜。
攀枝花风光(苏波 摄,图源:四川文旅厅)
攀枝花燃起的热情,奔腾着几代人的豪迈。在熏得油黑油黑的腊肉上,在红红的木炭火焰烁烁燃烧中,在飘然尘外的酽酽野坝子茶里,一碗碗苞谷酒双手捧上来,一盘盘老火腿肉炒攀枝花花蕊端出来,灼热着心肺,润湿了眼眶,这里的人们把生活的恩典毫无保留地呈上,不粉饰也不做作。勤劳的彝家女人和憨厚的彝家汉子,甩开膀子重塑那一块块土地的图样。因为他们懂得:原始的耕作该改朝换代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已经走进阡陌田间,只有创新,只有进取才是农人致富的关键。他们用汗水喂养希望和爱情,把耕作和收获写进电脑笔记本,将青春的血液掺进酒香里,默默地泽受着青山绿水的恩惠,而河水与大山把他们滋养得健壮丰腴,使他们忘却一切沧桑和磨难。在生活的岁月里他们用丰硕的土地酿造苞谷酒、葡萄酒、芒果酒、石榴酒……美酒酝酿的芬芳,伴随泥土的甜香,引领乡亲走进激动和爱情。
酒醉的乡夜,攀枝花总是映红了喝酒汉子的脸庞。赭色的土陶碗与弯曲的老牛角,量不准山里汉子的酒量。有骨有肉的酒,浸泡出一个个彝家人豪气爽烈的性格,浸泡出一个个阔比天地的心胸。有骨有肉的酒,喂养的坚硬的意志和朴实的真情深入骨髓。于是,那一只只漂流的橡皮艇在豪爽的笑声中随波沉了又伏,而从雪域奔驰而来的如茵如练的金沙江水就汇入了醉酒汉子的豪肠。
好酒还需要好菜配。春天的攀枝花火红火红地开放在枝头。人们拾取飘落的攀枝花花蕊,去掉花蕊上的小籽,在开水里小煮一会儿,当火腿肉在锅里炒至五成熟,再将花蕊放进锅里,于是,老火腿特有的香味与攀枝花花蕊的香味互相浸染,便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一段美丽童话。这些美丽的花蕊还可以加些豆豉清炒,还可以加些油盐酱醋花椒辣椒,做成自己喜好的凉拌菜。
那些生长在高高枝头上的攀枝花,总是要落下来。人们把它们拾回去,煮熟后晾干或冷藏保鲜,晒干的花蕊日后想吃就用开水泡上2小时即可。保鲜的用水泡一会儿即可加工。
攀枝花,那一朵朵盛开的花盘就是一盏盏火红的酒杯。它满身浸润着大山的灵气,坦陈着生存的本态。这是一个独特的地方,于大山中的生命群体。这里曾经是三国时候的“不毛之地”,诸葛亮带兵扎寨于此,南丝古道的必经之路,马可·波罗游历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流客足鸡豚”。如今,攀枝花人请客,宰羊杀鸡,欢歌载舞也不是稀奇事。特别是春天的夜晚,男女老少燃起红红的大火堆,陪着客人一边聊天,一边品味着烧烤羊肉,此时,再端上一盘攀枝花花蕊和腊肉火腿做成的小菜,斟满酒杯,斟满祝福,在清幽的竹笛和着的葫芦笙中,举起这杯酒,用真情盛满的这杯酒,吟唱攀枝花的明天!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蒙会仙
供稿:攀枝花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