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特辑】年的味道 妈妈的味道‖杨建平
年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杨建平
离开家乡,在外面闯荡。
但每到过年,总是心急慌慌地往家奔。家里有爸爸妈妈,有熟知的年味。
20世纪90年代的春运(图片来源:新华网)
一
2010年,大年三十我冒雪赶回老家。一进家门,母亲手里拿着正在包的饺子从厨房出来,高兴地说:先歇歇,一会儿咱就吃饺子。有肉馅的、有素馅的。我走进厨房一看,案板上的饺子成排成行,列队等候着新年的检阅。
饺子本来都是年夜饭,但盼儿归来的老母亲,中午就让儿子、儿媳妇吃她亲手包的饺子。
吃着饺子,我说记得小时候我们过年吃的饺子是“红萝卜、白萝卜,再加点油渣”的那种馅,好久没吃过了,很怀念。母亲笑了,说那时大家都穷,买不起肉,也买不到那么多肉,只能买一些肥肉,炸完油后,再把剩下来的“肉渣”和白萝卜、红萝卜混到一起做饺子馅。哪有现在这样的好条件,羊肉、猪肉、牛肉,想吃啥,就有啥。这些年,政府也不知道施的啥魔法,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钱,家家日子都红火,比过去咱村的地主老财的日子还好!
初一一大早,老母亲又起床做饭。我们老家风俗,大年初一早上这顿饭非同寻常,要吃得早、吃得好,象征一年都丰衣足食。这顿饭里,有饺子、面条、花生、杏仁、豆子和各种蔬菜等,还不能一顿吃完,要故意剩一些,下一顿加热后再吃,象征年年有余、顿顿有余。另外,初一这顿饺子还有个讲究,要在其中一个饺子里包上一枚硬币,混杂在锅里一起煮,吃饭的时候,看谁能有幸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那就预示着这个人“财运”好,要发财的。
记得儿时过年吃这顿饭时,我总是给奶奶或者母亲说,把那个包钱的饺子舀到我碗里吧,他们总说混杂在锅里没法找。结果,我一次也没吃到包着硬币的饺子。难怪我至今都是“一介书生、两手空空”。
唠着这些陈年旧事,母亲格外高兴,她说自古以来,“年”比“天”大,过年就是天大的事,天王老子也不敢不过年。“年”就是咱中国人的魂和根,无论走到哪里,不论穷人还是富人,都得敬畏“过年”这件事。“年”过好了,日子才能好,人生才能好。
说着这些,母亲忽然想起我那在英国读博士的女儿,愣了一阵,感叹道:咱燕子可怜啊,吃不上我包的饺子,你一会叫她视频,让娃看一眼,过过“眼瘾”,也算是一个年。
《同乐图》(绵竹年画),胡光葵作(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二
2012年12月,我女儿在英国生了孩子。春节前,母亲告诉我不要回来过年了,燕子有了孩子,你们去英国过年,让燕子也吃吃妈妈包的饺子,让她那重孙子也过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年,把咱的老传统传到英国、传给下一代。
我和母亲开玩笑,燕子吃到了妈妈的饺子,我却吃不上妈妈的饺子了。母亲笑着说,甘蔗哪有两头甜,妈妈的滋味你都吃了几十年了,你还是牺牲一次吧。
到了英国,我和妻子忙乎包饺子,一切按老家规矩,剁肉、拌馅、和面、擀皮、包饺子、煮饺子、调沾汁,一边干一边给女儿女婿言传身教,还特意包了一枚硬币在一个饺子里。
吃饺子时,妻子特别提醒说,那个鱼形的饺子里面有硬币,谁吃着这枚硬币谁发大财。结果,大家都没有吃到那枚硬币。到厨房一看才发现,那个饺子煮烂了,硬币躺在锅里呢。
大家都哈哈大笑,这下就公平了,大家都发财,不搞那种“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吃罢早餐,到客厅,妻子发红包。女儿女婿为我们准备了礼物。精美的包装上有女儿手书的文字和手绘的福字,我的那份是这样的题字:舞文弄墨、含饴逗孙、咔嚓镜头、画画心情——爸爸潇洒过年;妻子那份是这样的题字:没有爆竹声声、没有奔走颠簸、安安静静过年、稳稳当当幸福——妈妈春节快乐。
这时,我打开手机,一连串的鸟叫声,络绎不绝,上百条祝福短信哗哗倾泻而来。远在祖国的亲朋好友,繁花似锦的祝福,让人感激莫名的年的味道和年的幸福汹涌而至。
侄子在QQ上呼叫我视频见面。看到重孙子穿着红衣服,兜里揣着红包,八十高龄的父母高兴得热泪盈眶。不厌其烦地交代我,多抱抱孩子,多拍些照片发回来,多给孩子讲讲中国过年的“讲究”!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4年2月7日第9版
作者:杨建平(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