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清明特辑】东坡诗词话清明‖徐佳

作者:徐 佳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4-06 19:46:24 浏览次数: 【字体:

东坡诗词话清明

徐 佳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乍暖还寒中,除了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更灼人心扉的无非是东坡的《黄州寒食帖》了,“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惆怅孤苦中的一点苍劲,将这个时节蕴得意味绵长。

清明时节,气清景明。《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作为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清明节时交“仲春”与“暮春”之间,春光荡漾,草木发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亦言“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与清明状如双生的即是寒食,寒食本在清明前一天。寒食禁火、食冷食,怀旧悼亡;清明生新火、踏青寻春,求新护生。一息一生,一阴一阳,彼此主题有所不同,但联系又极其紧密,宋朝后寒食清明逐渐合二为一。

东坡凭诗文书画绝冠天下,一生宦海沉浮,以江风明月入诗入酒,亦留下关于清明寒食的诗篇记忆无数。辗转流离间,东坡一生“清明”自持,半数尽融清明诗酒,又何止黄州寒食。一首《望江南·超然台作》,东坡时任密州太守,正壮年,意气风发,登超然台远眺,喜看“半壕春水一城花”,呼朋共饮,“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再值清明时,调任徐州的东坡已年近不惑,于《东栏梨花》里看一城“梨花淡白柳深青”,凭栏相问“人生看得几清明”,既叹余岁几何,还能再度几个清明时节,又慨年岁不惑,何时可觅人生“不惑”“清明”之境。

“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因在住所东面的山坡开荒种地,他从此自号“东坡居士”,苦寂困顿中,写下传世苏书巅峰之作《黄州寒食帖》,最爱的海棠“泥污燕支雪”,生活潦倒,“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而内心更是状如死灰,“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纵如此,写下《黄州寒食帖》后几日,东坡携友出游,遇雨后晴,天地为之洞开,一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世间豪爽豁达,任他宦海晴雨祸福,不过“也无风雨也无晴”。乃至黄州四年前往汝州后,东坡终吟出“人间有味是清欢”,自此惠州儋州得失两忘。

东坡因文字而累,也同样藉由文字誉满千秋。在诗文的草蛇灰线里,可见东坡一生烟火。苦痛也好,迷惘也罢,东坡之所以为东坡,在于他有悲喜,但并不为之沉溺。他慈悲而旷达,能谅解政敌,也能放下自己,在寒食伤悼的冷寂中,燃起一炉清明“新火”,吟啸徐行间,气清景明,万象俱新。

清明寒食诗酒满。春和景明之际,万物吐故纳新,游人纷纷出游踏青、高放纸鸢,不妨也恣意在东坡诗酒里,沾一习东坡“清明”气,味一分“清明”气韵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徐 佳

供稿:眉山市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