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黄永勇、黄秀碧:朴素的坚守托起乡村孩子的教育希望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发布时间:2022-02-24 09:00:11 浏览次数: 【字体:

         光明网讯(记者 郑芳芳)联系上黄永勇、黄秀碧夫妻二人的时候,正值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东凌镇新屯村那王小学开学日,黄永勇忙着远程给31个学生进行网上授课,黄秀碧则在忙碌中接受了采访。“现在我们这里赶上一波疫情,没法让孩子们来学校。但很多孩子都还不熟悉用手机接受网络授课,所以我们这会儿有些忙乱。”

  谈及他们荣登日前中央文明办发布的2021年12月“中国好人榜”时,夫妻二人一再表示意外和感谢:“我们只是做了我们该做的事,这些平凡的事,许许多多其他地方的老师也做得很好”。对他们来说,认真上完一堂课、一天课、一学期的课,是本职工作,很重要。而上好课这件事,他们已经在百色大山里坚守了几十年。

  那王小学所在的东凌镇距离德保县城60多公里,是一个偏远的乡镇,而那王小学到东凌镇,还有10多公里的路程,以前去镇上只能靠走路,直到现在才会逢镇上有集的时候才通一次小客车。1987年,黄永勇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在东凌镇陇门村德金小学当代课教师,后辗转几个教学点,于2004年正式调到了那王小学。而黄秀碧作为新屯村土生土长的人,受到退休老教师父亲的影响,从1993年中师毕业后便扎根在那王小学。那时的那王小学,有整齐的六个年级、180多名学生、12名教职工。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逐渐随着父母离开了当地,或者物质条件好了之后就转学到了县城。目前,那王小学的学生只剩下31个,教职工也只剩下了黄永勇、黄秀碧二人,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夫妻学校”。“山村需要我们,我们也离不开这一片土地与孩子们。这里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更需要教育,我们成长于这里,只要他们需要,就会一直教下去。”朴实的话语和坚定的坚守,为这些孩子托起了教育的希望。

  “教书育人是做教师的本分。每个孩子都有成才的机会,绝不能落下任何一个孩子。”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打好基础,夫妻二人给这些一到三年级的孩子们开了语文、数学、思想品德、图画、音乐、体育等等课程。为不影响教学进度,夫妻俩实行的是“复式教学”:先给一年级讲课,二年级自习;然后是给二年级讲课,一年级做作业;对三年级的12名学生,他们则轮班讲课。下午的时候,他们会带着孩子在体育课上打打篮球和乒乓球,每堂课都充满着欢声笑语。“这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住,所以从小就养成了散漫的性子,很天真也很调皮,更希望得到大人的关爱。所以除了教给孩子们知识,我们还希望孩子们能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爱。”在言语中,黄秀碧二人并没有去讲什么深刻的大道理,他们只是遵从初心,将学校里的孩子当成自己的亲人般疼爱和呵护。上好课之余,他们早上六点钟便起床开始准备孩子们的早餐,上午在课间会先去备好中午要吃的午餐,中午则要照顾孩子们午休,还要收拾教室、食堂、宿舍等等,下晚学之后,又开始忙忙碌碌准备11个三年级住校生的晚餐,安顿好之后他们才能闲下来,备课、洗漱、休息。满满当当的一天,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目前,夫妻二人已先后转正,成为正式的人民教师,并多次获得百色市优秀教师等奖项,荣获德保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称号,还拿过多次教学单项奖。同时,他们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至今已有二三十个从那王小学走出的学子走出了大山去外面生活,并在医生、警察等等不同岗位上作着自己的贡献。让黄永勇、黄秀碧二人欣慰的是,这些孩子们也从未忘记过自己在这里度过的愉快的小学时光,每次返乡总会来看望他们。“尤其是今年这里因疫情封城后,返乡的孩子们都去做了志愿者,有序组织村民进行核酸、协助医护人员上门走访、协助村干部在村口卡点蹲守等等,他们这样善良、有爱心,让我们既感动又欣慰,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在这里干到退休的决心。”

  2015年前后,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那王小学盖起了三层教学楼和宿舍,运动场地也变得宽阔,但相比城里的小学来说依旧简陋、落后。谈及未来的规划,黄秀碧表示,他们二人只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能让这里的教学硬件设施更好,让留守的孩子们在更舒适的环境中快乐成长。“我们不会离开这里,离开需要我们的孩子们。”这是他们从走进那王小学那天,坚守到如今的信念。未来,他们会继续本着朴素的想法坚守在这里,力所能及地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enpcontent/enpcontent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