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论苑】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 培养青少年尊老敬老爱老孝老‖周昭荣

作者:周昭荣(内江市市中区关工委副主任,区老科协办公室主任,内江市大千流动讲堂讲师,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客座教授)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2-10 21:44:26 浏览次数: 【字体:

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

培养青少年尊老敬老爱老孝老

周昭荣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在党的历次全会文献中是第一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理解把握,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落实。

2000—2017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加到2.41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从10.2%上升到17.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中国老年人口快速增长、老龄化压力日益凸显,老年健康服务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可以说是“挑战大、问题多”。老龄化社会挑战的特点:老年人越来越多、人老生病的越来越多、人老孤独寂寞的越来越多;人老更需要社会关爱越来越多;青少年更应该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越来越多。

总体上讲,青少年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占绝大多数,但也有极少数没有做到尊老敬老爱老孝老。2018年12月3日,湖南省沅江市泗湖山镇东安垸村发生一起家庭命案,因母亲管教太严,其六年级的儿子吴某康持刀将母亲杀死。此案例触目惊心。

因此,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我们一定要培养青少年做到尊老敬老爱老孝老。

一、关心下一代成长,培养青少年做到尊老敬老爱老孝老,“五老”要做青少年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强调“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教育引导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大爱,为什么要培育大爱。

大爱是指博大无私的爱,其内涵十分丰富。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深入阐述做好青年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对做好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做好青年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这一指示,对我们做好关工委工作,关心下一代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一)“五老”要做青少年的知心人,就要主动走近青少年

青少年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这是未成年人成长的规律,我们要尊重这个规律。对于“五老”来说,就要尊重未成年人天性,经常到他们中去,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倾听他们对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看法,有针对性地教育他们做到尊老敬老爱老孝老。

(二)“五老”要做青少年的热心人,就要用真情关心青少年

青少年处于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在学习、生活方面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苦恼,需要社会及时伸出援手拉一把、帮一下。要教育他们在尊老敬老爱老孝老方面言行一致。努力为青少年创造良好发展条件,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

(三)“五老”要做青少年的引路人,就要悉心教育青少年

当青少年在尊老敬老爱老孝老方面有问题时,要给予正确引导,做了错事时要及时指出并帮助他们纠正,对一些思想上的一时冲动或偏激要多教育引导,能包容要包容,多给他们一点提高自我认识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过于苛责。

总之,“五老”要对青少年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小麦灌浆期,阳光水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庄稼的收成。未成年人恰处于一生中价值观养成、理想扬帆的关键阶段,犹如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精心引导和呵护。在遵循未成年人成长规律的同时,加强教育引导,及时发现在尊老敬老爱老孝老方面的突出问题,及时“纠偏”,像培育幼苗一样,“该培土时就要培土,该浇水时就要浇水,该施肥时就要施肥,该打药时就要打药,该整枝时就要整枝”,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时而新,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帮助未成年人做到尊老敬老爱老孝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带领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开好头、起好步

二、关心下一代成长,培养青少年做到尊老敬老爱老孝老,就要做到五个统一

(一)家庭教育要坚持示范性与互动性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要着力发挥老年人优良品行在家庭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和对社会成员的言传身教作用,发挥老年人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发挥老年人对年轻人的传帮带作用。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

传承优良家风家训,培养人格修养健全,有向爱、向善、向美和向真的孩子,家庭教育在一个人一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父母给了青少年生命,是青少年人生的起点,没有他们,青少年根本没有权利来到这个多姿的世界,爱父母就是爱自己。对父母好,是为人之本,乌鸦尚且懂得反哺,更何况作为万物灵长的青少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着父母还在,对他们态度好一点,千万别等他们离开这个世界后而追悔莫及。

环境对于孩子的自制力影响非常大,当孩子所在的环境是值得信任的,孩子就会更加愿意进行自控;而如果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值得信任,孩子就会觉得现在“吃到肚子里”的才是最保险的,自然就不会有自制力。父母和家人是孩子所处环境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要想孩子具有很好的自制力,家长首先要创造一个信守诺言、值得孩子信任的成长环境。江苏省泗洪县脑瘫小伙手指“敲”出“直立”人生。伏培建认识了外面的世界,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让他打开了“心窗”,更加努力去提升能力,实现梦想。他在发给中新社记者的微信上写道:“我最讨厌一种人,就是啃老族,我不想做那种人,也不能做,父母这辈子为我付出太多了,必须努力才能提升我的能力。有一年父亲过生日,伏培建用积攒的钱在淘宝上终于第一次为父亲买了一块价值700元的手表。伏焕勇说:“没想到有一天能收到二儿子的礼物,那天,我是真的很高兴,躺在儿子身边很晚才睡着。”25年,伏培建被父母无微不至地照料着,对于父母来说,只想让这个不幸的儿子能够过得舒服一些,从没想过有一天儿子也能创造财富。提到这些,父亲就眼含热泪。如今,伏培建的收入稳定,每月在1万元左右。他很自信地对记者说:“现在,不但可以不用花父母的钱,还可以养活父母了。”

(二)学校教育要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

家校社合作共育,形成一个强大的教育磁场。立德树人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做好青少年工作必须要以知冷暖、动感情的方式来打动、感染青少年,从而凝聚、赢得青少年。

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老师要在课堂上向青少年灌输尊老敬老爱老孝老思想,通过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和“新二十四孝”(附后)要求来教育他们。同时,在教育中采取多种形式、多媒体教学方式等启发他们做到尊老敬老爱老孝老,在教育中评选这方面的好学生。

形成家校社合作激活教育磁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在教育中,学校是专业机构,家庭和社区则是非专业单位。但是,学校、家庭和社区不是相互孤立的教育“孤岛”,而是彼此联系、互相补充的“环岛”。在政府引导下,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共育,将会达到最佳的教育状态。家校社合作共育,能形成一个强大的教育磁场,让所有参与者实现精神共振,产生潜移默化的“不教之教”的良好效果,更有着辐射社会并提升青少年素养的重要功效。激活这样的教育磁场,有利于家庭增强教育功能,促进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利于学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拓展教育教学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师生、亲子和相关参与者共同成长。

(三)社会教育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形性教育相统一

社会上老一辈要为青少年树立榜样,公共场所要用公益广告宣传尊老敬老爱老孝老,让青少年在社会上耳闻目染尊老敬老爱老孝老。一言以蔽之,以社会上公益广告宣传的显性教育和社会上老一辈潜移默化的隐形性教育相统一,让青少年在社会上感受体验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氛围。

(四)媒体融合宣传要做到理论性教育与典型性教育相统一

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深度融合,要大力从理论上宣传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意义、作用、价值,特别是运用电视、广播中的少儿节目进行宣教,采用动漫、漫画等方式寓教于乐。同时,将青少年中尊老敬老爱老孝老正反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大力宣传每年评选的十佳少年。

(五)文艺影视工作者要坚持文学性与艺术性教育相统一

文艺影视工作者要深入生活,用高于生活的创作热情、激情来写新时代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文艺影视作品,讴歌这方面的典型人物。

综上,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对“十四五”和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必须培养青少年做到尊老敬老爱老孝老,从而,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引导青少年成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栋梁之才。

新二十四孝

1.定期给父母打电话问候。

2.记住父母的生日和年龄。

3.远行时向父母报平安。

4.耐心听父母的叮嘱。

5.理解关心父亲的沉默。

6.理解父母节俭的习惯。

7.节日尽量回家看望父母。

8.闲时多帮父母做家务。

9.鼓励父母参加情趣活动。

10.家事尽量听从父母建议。

11.尊重父母生活方式早睡早起。

12.有时间多陪父母散步。

13.多为父母健在而自豪。

14.多关心父母健康。

15.多听他们讲过去的事。

16.不埋怨父母做的饭菜。

17.不对父母甩脸子发脾气。

18.经常多赞美父母的优点。

19.经常给父母买一些物品。

20.偶尔在父母面前撒娇。

21.在父母面前讲快乐的事

22.经常带父母出外旅游

23.经常给父母剪指甲洗头洗手洗脚

24.尽量不用不花父母的钱。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周昭荣(内江市市中区关工委副主任,区老科协办公室主任,内江市大千流动讲堂讲师,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客座教授)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