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书评】星河横流 岁月成碑——《内江简史》评述 ‖ 申福建 刘德元

作者:申福建 刘德元(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0-27 20:33:49 浏览次数: 【字体:

星河横流 岁月成碑

——《内江简史》评述

申福建 刘德元

霍金在《时间简史》中问道:“为什么我们总是记得过去,而不是将来呢?”这是一个关于人的记忆的问题。我们或许可以这样回答:任何人都宣称自己记得过去,恰恰因为过去是不确定的、可变的。而关于一座城市或者是一个地方的问答:内江从哪里来?内江有过怎样的历史?我们或许可以通过一本书来回答,这就是《内江简史》。

《内江简史》

《内江简史》2020年9月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主编申福建、余崇威。全书18万余字,分三篇,第一篇古代内江,第二篇近代内江,第三篇当代内江。简史上起远古,下迄2019年,以政治、经济、文化为经,以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成就和97幅插图(地图)为纬,故事生动、视角新颖、史料扎实、图文并茂,是一部精于至简、工于史实,客观公允、见微知著的历史性读物,出版后受到内江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广大读者的好评。

20世纪80年代的内江城区

隆昌石牌坊群

第一篇古代内江。“沱江水周环九十余里而县当其中。水陆辐辏,五方错处。……舸舰停艘,旅店商民,州县之繁聚者,莫如内邑”(篇下序)。可见,内江历史悠久,交通发达,商贸繁荣。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内江纳入秦国版图。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从资中属地析出汉安戌,为内江建置之滥觞。北周天和二年(567),撤汉安戍置中江县,属资阳郡。隋朝时,文帝览天下图经,避父讳,改中江县为内江县,内江,由此得名。《内江简史》第一篇古代内江,从一个不毛之地,到一座城市的形成,古人用结绳、语音、肢体、图符、石鼓、烟火、竹简等传递信息,要经过聚落、部落、地利到阶级的形成以及社会分工,再到集市和城市建设几个大的发展阶段。此一时期,地处川中丘陵腹地、巴蜀地域中心和濒临沱江的内江,山深林密,谓之不毛。简史第一篇在资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从“发现资阳人”起笔,用5章16节钩玄提要地讲述了从原始社会到清代中后期的内江历史。

清时手绘内江地图

隆昌沱灌总干渠边墙安砌

政治方面,从建制沿革切入,隶属关系、辖区变更、位置境域三大要素,驱动古代内江的历史车轮滚动向前。文中的“资阳人”“苌弘碧血”,见人见事,以人系史,史论结合。

资阳人头盖骨化石

经济文化方面,三言两语,言简意赅,岁月钩沉。如文中在经济发展中谈到,“秦时,沱江流域的资中、汉安等地广泛使用锄、犁等新式农具,因此,种植业发展较好。”此等简述,让我们穿越历史,看到铁器农具的出现给内江集市的形成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文化方面,古代内江文化的天空,星光灿烂,因此有汉安文化一脉相承,尤其在书画一道,占尽山川奇气,一条蜿蜒曲折的沱江,一衣带水绕城而去,留下的是半江才子气,满城读书声。古代内江的苌弘、范金卿、赵雄、赵逵、赵贞吉、曾达一、顾汝修、骆成骧,他们的思想体系和人生行止,既是内江文化的基础,又是我们的精神旗帜。

资中文庙(蓬州闲士 摄)

第二篇近现代内江。“有国而后有家,实践出在内江。圣哉内江,贤哉内江,你是国家瑰宝,你是民族之光。”(篇下序:冯玉祥《内江人颂》)。第二篇5章13节。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自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四川保路运动加快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而内江资中县的“罗泉会议”,又是四川保路运动的发端和点燃辛亥革命的导火索。在政治方面,编者将着墨重点放在对四川保路运动和资中“罗泉会议”的讲述;人物方面以隆昌人黄复生、程泽湘,内江人喻培伦为线索,以人系史,讲述了辛亥革命时期发生在内江资中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辛亥革命浮雕

接下来,编者以“民国2年(1913)至23年(1934)各县区划变动统计”,简明直观地勾画出此一时期内江的行政区划变动,客观呈现内江的政治局面。特别是对抗战时期内江局势的讲述,1937年底,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地处成渝公路中心地段的内江,从1937年8月到1945年9月,内江人民以声势浩大的经济文化实力声援抗战、支援抗战,兵源、物资(特别是军用酒精的生产)、捐款,不分老幼妇孺,人人有份。简史文表互动、图文并茂、点面结合地讲述了这一史实。对抗战时期流亡到内地的文化人的评述,他们书写的是时代精神和天地良心,他们的作品丰富并灿烂了我国特定时期的文化艺术,记录了内江曾为民族抗战而作出重要贡献的厥功至伟。

资中罗泉会议会址

在红色文化方面,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内江的罗世文、廖恩波、黎灌英、廖释惑、谢独开、张涤痴、张荣禄、彭先昶等,以及内江解放初的西南服务团6烈士,一段段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简史以简约的笔墨,勾画出红色内江的精神底色,红色精神的伟力,总能带来心灵的震撼。革命精神伴随共产党人的奋斗征程,在时间的坐标上形成了精神长河。

在文化与教育发展方面,威远的读书会,内江、资中的剧社,张善孖、梅英的书画,范长江的新闻报道,亦是简史绕不开的话题。

此一时期,内江的交通建设和城市建设也因内江地处抗战大后方而得到发展。成渝公路的建成通车、成渝铁路的规划、沱江河道的疏浚等,对内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渝铁路通车典礼

《内江简史》避轻就重,大道至简,仅用全文不到1/3的篇幅就将此一时期的内江历史勾划完成,其脉络清晰,文字简洁,具有重要的资治育人意义与历史意义,同时也彰显了编者对内江本土知识的积淀和较高的文史素养以及练达的文字驾驭能力。

内江十贤赋

第三篇当代内江。“辉煌七十年,奋进新时代。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披荆斩棘,七十年砥砺前行,内江儿女用赤子之心谱写新中国《义勇军进行曲》!”(篇下序)。对于此篇的讲述,简史本着近详远略、详今古略的编撰原则,以4章12节占全文近1/2的篇幅,讲述从新中国成立到2019年的内江历史。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6日,内江解放。简史既叙述历史的“本然”,又分析历史的“所以然”,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可读性,是本书的显著特点。比如,第一章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书中在讲述内江解放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内江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征粮剿匪、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维护社会秩序等一系列斗争,使解放初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不仅对其具体过程作了梳理回顾,还深入分析背景起因,阐述了内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讲述建国初期内江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之所以能够开展的主客观条件以及深远历史意义,让读者对内江有了更加全面准确的了解。如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谈到,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后,对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随着三线建设的推进,西南医疗设备厂、西南医疗器械厂、内江机床厂、山川机械厂、中国核工业部416医院、航天部607所等大型企业先后落户内江,并对其后来的改制情况及迁建情况作出较为中肯的评介。

内江新城

对1950年至1976年内江历次政治运动的评述,编者以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客观、辩证地分析了土地改革、整风反右、大跃进以及“文化大革命”运动对内江政治、经济建设的影响,有助于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

威远穹窿

在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方面,简史亦多有涉及,并尽量做到点面结合,言简意赅,史实清楚。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过拨乱反正,内江的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工业经济以“三线建设”内迁企业和以“甜城”著称的甘蔗生产、蔗糖生产、蜜饯、蔗渣深加工为基础,形成了白酒、白纸、白布为基础的“三白”产业,支撑起内江经济的半壁江山。

采摘血橙

从20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内江经过行政区划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完成了国民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城市建设由旧城区改造到“一江(沱江)两翼(市中区、东兴区)”的扩展。国民经济总量(GDP)由1978年内江地区(8县1市)的21.14亿元跃升到2019年(2县2区1县级市)的1433.30亿元,排名四川省内前十强。到2019年底,全市3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1.78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脱贫目标。展望内江,随着“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四区块”目标的完成,到2025年内江建市40周年时,一个经济繁荣、绿色生态、创新开放、灵秀博雅的滨水宜居大城市一定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卓然崛起!

今日内江

星河横流,岁月成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根据市委安排,从多年来收集的中共党史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中选出专题,编写了《内江简史》。简史专题性、系统性兼备,史实性、通俗性兼具,遵循史书惯例,先分期,后分类,依历史顺序排列,篇、章下设无题序,以弥补资料不足、跳跃性大乃至纵述断线之虞,进而串联起大致反映了数千年来内江的主要脉络和重大节点,有鲜明的问题导向,着力回答了人们关注的内江从哪里来、内江到哪里去的重大历史问题。全书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夹叙夹议,对一些重大事件、史实和人物的评述,要言不烦,比较客观、准确、到位;论必有据,为保证观点和结论的严谨性,书中查阅权威档案、使用了较多鲜为人知的重要史料。与一般史书类读物的严肃表达不同,本书在保持较强史料性、通俗性的同时,还注重细节的勾画,以生动鲜活的故事讲历史,让读者有身临真实历史场景之感,使全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带入感。

资中重龙山

不足之处在于,对重大事件和重要文献无脚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申福建 刘德元(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