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论坛】唐光孝 ‖ 略论马超落寞蜀汉源于不良风评(下)

作者:唐光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8-19 15:17:18 浏览次数: 【字体:

略论马超落寞蜀汉源于不良风评

(下)

唐光孝

3

对于马超的加盟,刘备与刘璋、张鲁的态度截然不同。这时,已是建安十九年(214年),马超经过几年的折腾,损兵失地,穷途末路;而刘备正在围攻成都,全力夺取益州牧刘璋的码头,王霸事业蒸蒸日上。刘备得到马超拟投奔自己的密信,大喜过望,马上派人迎接马超,并悄悄给他增派兵马,屯军城下。《三国志·马超传》说,马超兵临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三国志·诸葛亮传》说,围攻成都之战,大名鼎鼎的张飞、赵云和诸葛亮等人都在列,单单马超一到,刘璋就开城投降,似乎可以理解为这是被马超六亲不认的“威名”吓到所致。

鉴于当时社会对马超的风评不佳,以及刘璋和张鲁曾经对待马超的态度,我们认为,刘备在怎么使用马超的问题上还是颇费了一番心思。刘备作为历经磨难、胸怀大志、御人有术的三国英雄,且根据《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傅子》记载,当时刘备有“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的风评,其胸怀和眼界不是刘璋、张鲁之辈能比拟的。今天来看,刘备对马超的安排是高职无权、有名无实,也就是没有被真正重用。

我们先讨论蜀汉对马超的职务安排和相关因由。首先,马超不仅是当世名将,也是东汉初年帮助光武帝刘秀统一西北、安边卫国的功臣马援之后,名门望族,根正苗红,与刘汉王朝有着长达数百年的渊源关系。还有,马氏自汉武帝时期迁徙到今关中(扶风茂陵),一直活动于此和西北氐羌地区,《后汉书·马援传》多见马援在西北一带有极大威望的记载,并赞其“腾声三辅”,其后多归居于此。汉末,马超与其父马腾长期经营西北地区,在氐羌人中也是颇具影响力,曹魏名臣杨阜称其“超有(韩)信、(黥)布之勇,甚得羌胡之心”(《三国志·杨阜传》),刘备盛赞其“信著北土,威武并昭”。同时,马超与曹操还有杀亲灭门之仇、夺地之恨,与曹军作战有勇有谋,声名远播,应该是刘备、诸葛亮北伐曹魏的最佳领军人选。所以,在夺取成都后,刘备即拜马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今湖北宜昌远安县),继续享有汉廷以前册封的都亭侯爵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221年),即刘备称帝之年,“迁(马超)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并在诏策中盛赞马超(《三国志·马超传》)。知遇之恩不可谓不隆。诸葛亮对其也是赞赏有加,据《三国志·关羽传》,诸葛亮说马超“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堪比汉初名将黥布、彭越和当世猛将张飞。所以,在《三国志·蜀书》中,著者陈寿将马超排位在关羽和张飞之后,黄忠与赵云之前,可能也是马超的实力在当时蜀汉阵营中真实状况的反映和体现。

我们再来讨论马超在加入蜀汉集团的8年时间里给刘备做的贡献。214年到222年,刘备先后发动了几次征伐战争,包括两次与曹操的汉中争夺战和与东吴的夷陵之战,马超仅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参加了下辩(今甘肃成县境内)之战。据《三国志·武帝纪》《三国志·曹休传》和《三国志·杨阜传》记载,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十月,刘备派遣张飞和马超救援屯住下辩的吴兰,结果在第二年的三月被曹洪和曹休斗败,这是马超在蜀汉队伍中,除了夺取成都之战以外仅见的参战记录。刘备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夺取汉中的战争和在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发动的夷陵之战中,再也没有找到其身影和事迹。这种情况对于勇猛善战的马超来说很不正常,尤其是在与曹操争夺汉中的三年战争中,与曹操军队作战经验非常丰富的马超没有受到重用,仅仅在开始的第一仗中作为张飞的助手参加了一次失败的战斗而已,完全没有展现出文韬武略、一世之杰的风采。

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对其职务的安排,看似位高权重,其实都是画饼充饥而已。在蜀汉,马超开始担任平西将军,督察远在荆州的临沮(今湖北远安),这里当时是在关羽的防区之内,显然,马超是没法“督察”的。然后,任左将军和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这时的凉州在曹魏的完全控制之下,对于马超来讲,显然也是水中月、镜中花。刘备夺得益州和汉中后,关羽、张飞、赵云和魏延等名将(黄忠早卒),都率军分别驻防荆州、阆中、江州(今重庆)和汉中等战略要地。而对于马超,我们从正史,包括《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上看,仅在下辩之战中与张飞一道率军作战,但看不出有自己管理的防区和直接领导的军队。结合前面分析的刘备接纳马超的缘由看,似乎是拟利用其在西北氐羌地区的威望和影响力协助北伐曹魏,让其领凉州牧应该是这方面的考虑。但是,《三国志·魏延传》和《三国志·先主传》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夺到汉中后,没有安排貌似最为合适的人选马超来驻守,却出人意料的把这个北伐曹魏的前哨阵地交与魏延,明显是对马超的不信任、不放心。

马超雕像(图片来自网络)

4

对于这种状况,马超肯定是心知肚明,却也无可奈何,所以在蜀汉的日子一直心怀忐忑,惴惴不安。这种情况可以从两个方面反映出来。

第一,与蜀汉集团的其他名将,如关羽、张飞、黄忠、赵云等人相比,马超的风评就是“忠义”的反面典型。进入益州之前,不管刘备奋斗的道路多么坎坷、多么狼狈,他们都一直忠勇跟随。即使是一生曾侍三主的黄权,在夷陵之战中走投无路,最后率军归降了曹魏,还得到刘备“孤负黄权,权不负孤”的评价(《三国志·黄权传》)。所以,时人对马超操守的评价,即“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勇而不仁,见得不思义”“不爱其亲,焉能爱人?”等语,是一块块压在马超胸口的巨石,可能既感心紧胸闷,或还有无地自容之感。

三国演义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举报彭羕,其实既给自己又带来不仁不义的风评,同时也给自己惹来讽政的口实。《三国志·彭羕传》记载,治中从事彭羕听闻自己将被远放江阳(今四川泸州)作太守,心里很不愉快,就去拜会马超。相谈中,马超问彭羕:“您的才干出类拔萃,主公对您也非常器重,曾经夸赞您的才能堪比诸葛亮、法正等人,怎么会将您外放到一个偏远的小郡?很让人失望啊。”彭羕或许酒后失言:“那个老兵昏了头,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呢?”彭羕又对马超说:“您负责外边的征伐之事,我负责打理内部事务,凭我们的才华,平定天下不足为虑。”寄人篱下的马超本就整日提心吊胆,听闻彭羕的这番貌似怀有异心的话语,大惊失色,但还是故作镇静、默不作声。待其离开,马超立即将彭羕所说之话表奏刘备。随即,彭羕被有司逮捕、治罪,无论其怎么解释,最后还是被处死。彭羕心中有郁闷之事来找马超倾诉,应该是把他当作可以交心的朋友,但当听闻彭羕说出对刘备不尊的牢骚话时,就立即告发了。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出卖朋友,显然又给自己增加了一个“不仁不义”的案例和风评。还有,马超对彭羕被外派表达“失人本望”的言辞,让人感觉有讽政之嫌;彭羕“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之语,可能又引起刘备等人对马超的戒备之心。基于此,我们认为刘备对马超一直是心怀戒备的,也是在蜀中一直没有实授马超治地和军队,没有让他参加夺取汉中的战争和夷陵之战的因由所在。所以,马超在蜀中八年一直深感“羁旅归国,常怀危惧”(《三国志·彭羕传》),日子过得如坐针毡,正当盛年之际就郁郁而终。

三国演义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三国志·马超传》记载,马超临终前上疏刘备,说马氏一门差不多已被曹操诛略殆尽,希望善待堂弟马岱,以传承马氏血脉。马岱在蜀汉最后位至平北将军,爵陈仓侯;同时,马超的女儿被纳为刘禅之弟安平王刘理的妃子。结合蜀汉给予马超的高官厚禄看,我们认为从刘备对马超的态度来看还是很尊重的。

综合前面分析,我们认为,马超在刘备阵营的8年,从表面看位高禄厚,极尽荣耀,但因为过往的言行导致社会恶评如潮,刘备等人对其深怀戒心,仅仅作为一个摆设,一直没有被授予任何实际权力。因此,马超因为不良风评导致其在蜀汉不得施展才华,最后落寞无为,在盛壮之年即无奈谢幕。

(全文完)

上期回顾

【方志四川•论坛】唐光孝 ‖ 略论马超落寞蜀汉源于不良风评(上)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唐光孝(绵阳市地方史志学会副会长,绵阳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