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论坛】唐光孝 ‖ 略论马超落寞蜀汉源于不良风评(上)

作者:唐光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8-18 14:09:11 浏览次数: 【字体:

略论马超落寞蜀汉源于不良风评

(上)

唐光孝

 摘要:马超,汉末三国时期名将,人生最后八年在刘备蜀汉阵营中度过。作为汉代末年勇武与谋略兼具的战将,马超在刘备队伍里虽官位显耀,但基本上没有见诸史籍的重要事迹,且在47岁病逝,算是英年早逝,异常落寞。

 最近,作者在《三国志》部分人物传记中寻觅到马超在蜀中几无作为的一些蛛丝马迹。分析认为,马超在蜀中,包括在汉中张鲁处的短暂居留,虽然貌似身居高位,但一直未获真正重用,没有较为有影响的事迹,是源于当时的不良风评——“勇而不仁,见得不思义”“不爱其亲,焉能爱人?”等语。鉴于此,刘备和张鲁均不敢真正委以大任,致使其在盛年之际再无建树,显得落寞无为,即风评杀人于无形之中。

关键词:蜀汉 马超 落寞无为 风评 

01

马超(176~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人,汉末三国时期骁勇善战的著名将领,由于在《三国演义》中形象俊朗,且有精彩的表现而为大众所熟知和喜爱。

我们知道,从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攻取成都,到蜀汉章武二年(222年)病死,马超共计辅佐刘备8年时间。在蜀汉,马超殁前曾任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斄乡侯,刘禅追谥为威侯。在陈寿《三国志·蜀书》将相传记中,马超的排名仅次于关羽和张飞,而高于黄忠和赵云,可谓位高礼厚,极尽殊荣。

最近,我们遍观《三国志·马超传》和其他相关人物传记,发现马超在与曹操集团的多次战斗中输多胜少,最后输得无立锥之地。但根据《三国志·蜀书·马超传》裴注引《山阳公载记》记载,马超也曾打得曹操满地找牙,以致哀叹“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同时,《三国志·许靖传》裴注引《益州耆旧传》说,马超曾向益州牧刘璋提出连蜀抗曹之谋,也是颇具战略眼光的高见。因此,马超还是可称足智多谋、英勇善战,被誉为三国名将当之无愧。反观辅佐刘备的8年时间,正是刘备在巴蜀创业建国之际,按道理讲,正是用人之际,也是马超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但是,我们没有看到马超为蜀汉建立什么重大功勋,似乎和他享受的高官厚禄不相匹配。倒是在《三国志·许靖传》和其本传中看到入蜀前时人对马超的评价:“勇而不仁,见得不思义”“不爱其亲,焉能爱人?”等语。结合马超在蜀中虽然身居高位,但少见大作为,英年早逝等情况分析,我们认为这种情况与当时社会对马超的不佳风评紧密相关。

02

当时对马超的风评,见于《三国志·蜀书》中的记载有两条。

一是《三国志·许靖传》裴注所引的《益州耆旧传》,风评马超“勇而不仁,见得不思义”,就是说虽然马超英勇善战,但为人处世没有仁德,见利忘义。

建安十六年(211年),马超时为自号的征西将军、领并州(今山西大部,陕西北部)牧、督凉州(今甘肃大部)军事,与占据关中的几个军阀联合反叛丞相曹操控制的汉廷。当时,马超有“连蜀之意”,故致书当时的益州(今西南地区大部)牧刘璋。

汉末,全国政局动荡,朝廷的号令不畅,各地州牧犹如战国诸侯雄霸一方,各自为政,地方军政大权自传儿孙,故西凉马腾传给儿子马超,益州刘焉传给儿子刘璋。根据《益州耆旧传》记载,马超之父马腾,与镇西将军韩遂作乱关中时,和益州牧刘焉时有书信交通,联系较为紧密,可能还有一定的交情。刘璋懦弱,优柔寡断,接到马超希望联合拒曹的书信后狐疑不定。这时,有一个颇有才学见识的广汉人,名叫王商,是益州的治中从事,对刘璋说:“(马)超勇而不仁,见得不思义,不可以为唇齿”,还进一步分析说“今之益部,土美民丰,宝物所出,斯乃狡夫所欲倾覆,超等所以西望也。若引而近之,则由养虎,将自遗患矣。”这里,王商认为马超受恩于朝廷,出于个人政治野心多次反叛,是一个勇而不仁、见利忘义之徒,而且连蜀的目的主要是眼馋土美民丰的天府之国,不仅不能作为唇齿之依,更不能引狼入室、养虎遗患。最后,刘璋听从了王商的劝谏,婉拒了马超联合抗曹的战略意图。

二是见于《三国志·马超传》裴注所引《典略》,风评马超“不爱其亲,焉能爱人?”,就是说马超连自己的至亲都不爱,还爱外人吗?这样的人显然是不值得托付终身大事的。

马超等人作乱关中后,曹操带兵西征,数败西凉和关中叛军。最后,马超等人几无安身立命之地,只得就近投奔汉中的张鲁。《典略》说,张鲁开始还是非常看重马超,委任马超为都讲祭酒,秩序仅次于自己的师君之位,随后,准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马超为妻。这时,有人告诉张鲁:“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直接抖漏马超不顾惜自己父亲兄弟和妻儿性命的言行,张鲁为此打消了这个念头,同时开始冷落马超,逼得马超转逃蜀中,投奔刘备。

那么,马超是怎样得到这种为人不齿的社会风评的呢?我们分析认为,主要是马超先前有不顾及至亲性命反叛朝廷的言行,以及不讲信义、滥杀无辜的行为,由此引发了广泛传播的负面影响和社会评论。

马超不顾亲人性命反叛朝廷的言行主要表现在对其父亲和两个弟弟身上。《典略》记载,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控制的朝廷征马腾为卫尉,“又拜超弟休奉车都尉,休弟铁骑都尉,徙其家属皆诣邺,惟超独留。”马超父亲和两个弟弟都携家带口去朝廷供职,显然是作为人质而遥控仍在西凉掌领马腾旧部的马超。

据《三国志·武帝纪》和《三国志·张既传》裴注《魏略》记载,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派军出河东,拟经马超等凉州军阀的地盘进攻汉中的张鲁,马超等人认为这是曹操假道灭虢之计,目的是要吞并凉州。为此,马超与关中候选等人,共同推举马腾的结拜兄弟韩遂为都督,反叛朝廷,进攻曹操;并对韩遂说,“我马超放弃在朝廷当人质的父亲,把您当作自己的父亲;您也放弃您儿子,把我当您儿子”。结果可想而知,《后汉书·孝献帝纪》卷九说,建安“十七年(212年)夏五月癸未,诛韂尉马腾,夷三族”。这在以忠孝治国的时代,此言此行此果,影响之恶劣是可想而知的。

马超自己的妻儿虽然留在西凉,但最后也遭被人屠戮的命运。《三国志·马超传》《三国志·夏侯渊传》和《三国志·阎温传》等记载,马超被曹操击败后,退守凉州上邽(今甘肃天水清水县),在陇上羌胡和汉中张鲁的帮助下,于建安十七年(212年)卷土重来,攻占了凉州大部,击败了夏侯渊率领的援军,迫使治地在冀城(今甘肃天水甘谷县)的凉州刺史韦康开城投降,但还是处死了刺史韦康,这为韦康旧部寻仇埋下了伏笔。自此,马超以冀城为根据地,割据陇上。建安十八年(213年),韦康旧部杨阜、姜叙、赵昂等合谋在卤城(今甘肃天水与礼县之间)起兵,梁宽、赵衢等人计赚马超出兵攻打,随即占据冀城,关闭城门,杀害了马超的妻子和孩子。《三国志·武帝纪》说,“十九年春正月……南安赵衢、汉阳尹奉等讨超,枭其妻子,超奔汉中”,说的也是这一事件。在韦康旧部和夏侯渊的夹攻下,马超很快失去了根据地,最后,仅带着庶妻董氏和儿子马秋,以及堂弟马岱等人逃到汉中,投奔张鲁。

《典略》记载,建安十九年(214年),由于不受张鲁待见,加之张鲁部下有人嫉妒、害怕马超的才能和地位而想加害于他,马超留下庶妻董氏和儿子,狼狈得几乎只身逃走。第二年,曹操打败张鲁,占领汉中,抓到马超妻儿,将董氏赏赐给了与随同张鲁投降曹操的阎圃,儿子马秋被张鲁亲手杀死。至此,上至其父,下至其子,皆因马超反叛朝廷而惨遭灭门之祸。

马超的不讲信义、滥杀无辜的行为,主要表现在诛杀忠于汉廷的凉州別驾、上邽令阎温、凉州刺史韦康和为韦康复仇的旧部的家眷。《三国志·阎温传》载,建安十七年(212年),马超围攻冀城的凉州刺史韦康,阎温潜水出城搬取救兵被捉,但依然表现出忠肝义胆、有死无贰的精神和勇气而被杀害。《三国志·杨阜传》裴注《列女传》说,“建安中,马超攻冀,害凉州刺史韦康,州人凄然,莫不感愤”,并由此引发了韦康旧部的反叛和复仇。马超在和他们争战的过程中,进而屠戮他们的家人,包括赵昂的儿子,姜叙的母亲和杨阜的族人。

对于马超这些言行,韦康属下、別驾杨阜说“(马)超背父叛君,虐杀州将”,用姜叙母亲的话即为“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显然都与“勇而不仁,见得不思义”“不爱其亲,焉能爱人?”的风评有异曲同工之意。

(未完待续)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唐光孝(绵阳市地方史志学会副会长,绵阳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谐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