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薪传火,凝聚向上向善力量——“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让中国精神直抵人心
“走上讲坛时,我想起了一件事,想起了一个人,想起了一批年轻的生命……”2014年6月24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活动中,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这样开始了演讲。
十年后的5月29日,“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置身会议现场,李君如对当初这场演讲记忆犹新。他对记者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是一门学问、一座金矿,久久为功,方能成功。
最浩荡磅礴的书写,源自精神;最感奋时代的力量,始于人心。十年来,“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把名家大家请到基层,将先进模范请上讲台,用生动感人的实践故事、直击人心的理论解读,把中国故事讲生动,把中国精神讲透彻,把核心价值讲明白。
汲取先进模范的精神滋养
李君如在演讲开头提到的那个人,叫陈俊贵。他1979年从辽宁入伍来到新疆,参加了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的天山独库公路大会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先后有168名解放军指战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陈俊贵告诉我,在这条造福新疆人民的公路上,平均每3公里就要牺牲1名年轻的战士。多么悲壮的故事啊!”更让李君如震撼的,是陈俊贵本人,“1985年冬天,陈俊贵辞去稳定的工作,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回到了让他终生难忘的天山脚下,在离老班长坟墓最近的一个山坡上搭了一间简易房。这一守,就是20多年。”
“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故事?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生于心、外显于形的大善之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了解这24字是怎么形成的,在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自然领悟中内化于心,成为做人干事、处世待人的‘一定之规’。”李君如深入浅出的演讲,让现场的大学生们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体悟到印在先进模范骨子里的“信仰”二字。
“只有偏僻的山坳,没有偏僻的人生。山坳人生照样出彩。”2015年3月31日,“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6场活动走进光明日报社,时任浙江省皮防所团总支书记、上柏住院部护士归婵娟讲述了“中国麻风第一村”年轻医疗团队的故事。
归婵娟在演讲中说,刚接触麻防工作时,她的内心也经历了挣扎与彷徨。但是长年与麻风休养员的接触,使得她在付出爱的同时,也收获了爱。“经年累月的陪伴抚平了苦痛,恒久耐心的关怀汇聚了希望,这不正是我们青年人坚守的意义吗?”
先进模范是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也是“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中最闪亮的坐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更重要的是融化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认为,“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让每个人都能够从内心里感受和认识到,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坚持什么。
触摸红色精神的时代脉搏
“为什么雷锋精神能够具有永恒的魅力?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内涵一致。”“我们要把学雷锋志愿者队伍组织起来,办更多、更大的好事,让更多需要扶助的同胞感受到新时代的温暖。”……
2023年3月,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在北京、辽宁抚顺和湖南邵阳,“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连续举办三场活动,主题都围绕雷锋精神而展开。
除了主讲人的理论阐释,“雷锋班”第27任班长牟振华、青年志愿者张家宝、鲁迅美术学院教授陆国斌、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谢丽华等还分享了对雷锋精神的理解。鞭辟入里的理论分析、生动感人的故事案例,雷锋精神跨越时空的魅力感染了现场听众,也传递给众多网友,激荡起弘扬雷锋精神的热潮。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2019年4月26日,“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88场活动走进“英雄城市”丹东,时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副主任王相坤作了题为《从抗美援朝战争到抗美援朝精神》的演讲。他指出:“要发扬抗美援朝精神,必须胸怀全局,深谋远虑;必须直面挑战,勇于创新。”
长征胜利会师地甘肃会宁、红岩精神发源地重庆、大陈岛垦荒精神诞生地浙江台州、锻造一代代劳模的“红色熔炉”辽宁鞍钢……“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邀请权威专家走进红色精神发源地,深刻阐发红色精神的价值内涵,让广大听众真切触摸红色精神跨越时空的脉搏,深刻感受薪火相传的初心使命。
汇聚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
2020年12月3日,一场“云宣讲”吸引了很多青年网友的关注。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04场活动中,武汉大学教授沈壮海围绕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深化公民道德建设进行了动情讲述。
“钟南山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张伯礼的‘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陈薇的‘除了胜利,别无选择’,张定宇的‘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体现出一种可贵的职业精神,反映了疫情之下我国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对职业理想的坚守、对责任使命的趋赴。”沈壮海说。
沈壮海表示,伟大抗疫精神展现了新时代党和人民的风骨和气概,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新成长,是中华民族攻坚克难、走向复兴的强大动力。一个遍地英雄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青春民族、一个不断创造辉煌的英雄民族!
“内容朴实生动,又饱含思想性,让人深受感染、鼓舞和启发。”虽然隔着屏幕,青年网友们依然被深深触动。
“很多人都问我,走出这条幸福路靠的是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2023年6月1日,“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22场活动在重庆举行。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时代楷模毛相林作为分享嘉宾,讲述了如何带领村民走出幸福路的故事。
毛相林说,他刚接任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时,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1997年冬,他带领村民炸响了修路第一炮,住山洞、啃红薯,攀悬崖、打炮眼,用手抠、用脚蹬,一寸一寸向前凿进。最终,用7年时间在悬崖上“抠”出8公里天路。路通之后,他们又开始寻找致富之路,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决战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扶贫干部,他们是脱贫攻坚精神的最有力代表。
2020年12月11日,河北省滦平县第一中学大礼堂内,400余人共同聆听了一场名为《脱贫攻坚展现出来的伟大精神》的讲座。作为主讲人,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辛向阳说:“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演讲中,黄文秀、王秋婷等优秀扶贫干部的事迹深深鼓舞了在座的党员干部,激励着大家笃定愚公志、下足绣花功,带领乡亲们继续奋斗。
核心价值观是“根”,代表了“文化之根”;中国精神是“魂”,体现着“人性之魂”。十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将弘扬中国精神作为最鲜亮的底色,如春风化雨滋润了广大听众的心田,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时代篇章。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05日 04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