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论苑】寻找属于自己的眼光‖张光勇

作者:张光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5-11 13:26:05 浏览次数: 【字体:

寻找属于自己的眼光

张光勇

因诸多原因,很多次市委宣传部下发的调训无法参加,对于半路出家从事新闻舆论工作的我,不仅仅是遗憾,更多的是懊悔和恐慌。

“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去参加培训。”我默默地念叨。要让自己强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风雨中历练,有了真枪实弹,也就无畏荆棘密布。强装的,终究是草木皆兵。吓了自己,也苦了自己。最后只能像离开土地的草和离开大海的鱼一样逐渐衰竭。

天刚发白,我就从家里出发,急匆匆挤上渝鲁站环线的地铁,到五号线的跳蹬站下车。站在人潮涌动的公路边,望着南来北往的车流,好不容易招停了一辆飞奔而来的出租车,向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党校飞奔而去。

在正式开课前十分钟赶到了培训教室,主持人已站在主席台,准备开始简短的开班典礼。来自全市各区县和市直部门宣传战线的同行们大多在座位上正襟危坐,以饱满的激情和活力迎接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开始。

市委宣传部分管领导作开班讲话。她从“传播格局之变、传播阵地之变、传播形体之变、传播规律之变、传播效果之变”,讲到“时代变迁,主流媒体必须挺进主战场,主流媒体怎么做到主流,主战场在哪里,以及怎么挺进”等问题。短短一个多小时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如梦初醒。一瞬间的顿悟,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前方的光明与希望。

人民日报重庆分社采编部主任姜峰以《寻找属于自己的眼光》为题,点燃了我们的激情。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姜峰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宣传人,首先要耳聪目明,要刨根问底,要身临其境,才能寻找到文字的张力。其次要注重文字的打磨,“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最后要把握好文章的结构,“挽弓待发”的姿态才是最美的。“文字的张力,一定是人格的张力。”

“寻找文字的张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寻找属于自己的眼光。”姜峰寄语全市所有媒体人。

每个人都在寻找生命中的那一束光,对于我而言,虽然出现得晚。但是,只要坚定信念,我的那一束光一定会出现。

复旦大学教授张志安以《公共事件舆情处置与风险沟通》为题,给我们送来了一堂精彩纷呈的精神食粮,“夜久寂无人,露浓花气香,悠然心独喜。”生活中,总有些瞬间,会让你明白些什么。我想,这也许就是各级各部门反复强调要加强干部培训的意义吧。

张教授强调,要从感知风险、换位思考、受众对象、理性期待等几方面把握沟通问题。要把内部处置法、理、情和外部引导情、理、法有机结合起来。要准确把握舆情“厘清本质、参与规模、群体特点、理性与否”四个要素的本质要求。要洞察网络舆情“网络舆论、社会心态、意识形态”三个层次的核心内容。要按“快讲事实、重讲态度、多讲措施、慎讲原因”这个基本原则开展舆论引导工作。更要用“网言网语”与网民进行平等真诚的对话,既克服“舆情洁癖”,又消除“舆情焦虑”,切实增强新闻宣传和舆情应对能力,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贡献宣传力量。

三天的培训时间很短,但安排很紧凑。上下午安排专家授课,晚上组织讨论,从早上九点开始,一直到晚上十点才结束。培训内容也很丰富,从理论到实践,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操作,从新闻宣传到舆情管控,从国际到国内,全方位、多层次,全员全程全息全效进行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让我们释疑解惑,给我们传道授业,让我们增加底气,增强信心。

新闻舆论工作,是一份充满活力与挑战的职业。它要求我们时刻关注时代变迁,洞察社会现象,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如同著名新闻工作者白岩松所言:“新闻是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评论是新闻的延伸和拓展。”让我们携手努力,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传递时代的声音,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张光勇(重庆市长寿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