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
光明网:2016年,您参加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您当时的发言主题是什么?从那时到现在,您觉得我国网信事业有什么发展变化?
金兼斌:我那时候的发言是围绕“加大网络安全培训力度,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展开的,当时的场景我仍然记忆犹新。这么多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我国始终致力于推动互联网发展和治理,引领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感触最明显的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网络空间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的推出,以及针对网络乱象的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我国网络综合治理效能大大提升,这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其次,5G、算力、移动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显著提升了我国软硬件基础水平与网民的软硬件使用水平和素质。网信事业不仅适应了新的挑战,还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互联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广大网民能够更深入地享受互联网的便利。
再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近年来,核心技术突破问题有了很大进展,我们在稳步推进解决“卡脖子”问题,积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集成电路和量子计算的发展等,都是国家在高科技领域的重要进展。我们在算力网络、数据建设、人工智能发展等方面发展了一系列核心技术、进行了许多前瞻性的战略布局。这些技术不仅为网信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撑保障,还对国家自主可控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不同时代和技术条件下,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正在不断变化。比如,要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激发当前社会和生产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高质量和高水平生产要素,例如新的算力和数据资源等。这些要素在当代社会尤为关键,而网信事业的发展正是与这些新生产要素高度契合的。
光明网:人工智能是当前技术发展与突破的重点领域,在您看来人工智能将给我们网信事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金兼斌:人工智能目前正处于关键的发展阶段,可以预想到其对网信事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的推出,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从“窄人工智能”到“通用人工智能”的早期阶段。所谓“通用人工智能”,就是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的转变。从软硬件等基础设施到具体的应用场景,人工智能都在塑造网信事业的未来。
人工智能为网信事业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复杂挑战。需要握紧方向盘,防止技术在高速行驶中偏航,保证其稳健良性发展。
首先,人工智能将推动网信基础设施的升级,包括带宽和计算能力。人工智能的高级应用需要强大的计算支持,也会带来网信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快速升级。其次,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已经突破文本,能生成图像、音乐、视频等,在工业化后更会以指数级速度进化。人工智能能够帮助政府更有效地收集和分析公众意见,优化社会治理和政策制定。
然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挑战。从个人来讲,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在短期内提高了效率,但长期可能削弱个人的学习和发展能力,也可能引发技术过度依赖导致的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增加社会不稳定性。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管理需求。例如,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加快内容创作的速度,我们却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辨别这些内容是人工创作还是机器生成。类似地,信息虽然变得更加易于获取,但同时也增加了辨别真伪信息的难度和必要性。因此,技术的发展应平衡效率提升与个人发展需求,防止技术滥用带来的负面后果。
对社会和国家来讲,由于大模型的算法、数据集与侧重不同,人工智能带来的信息茧房可能加剧国家和社会群体间的矛盾与误解。价值观和固有成见的冲突可能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不断固化。人工智能也可能被用来从事犯罪活动,对社会稳定与人类发展生存带来威胁。对此,2023年中央网信办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已开始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讨论,这有利于确保技术发展遵循全球道德和治理标准,减少潜在的负面影响。
光明网:您认为应该如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
金兼斌:如何利用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是了解民意。随着网民规模的增长,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可以代表广大民众的意见和需求。这是领导干部在新时代治国理政中必须掌握的技能。然而,了解民意的过程中存在不少挑战,包括如何科学地获取信息以及如何鉴别信息的质量与真实性等。领导干部需要识别和感知真实的民意,这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其次是利用网络进行社会治理创新。互联网是推动政策落实和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以往建立的办事规程其实与特定时期的网络发展水平相关,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智能化技术的进步,治理和服务的流程需要不断优化重组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发展。(光明网记者刘梦甜、实习生唐术乔采访整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