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读《乡村民主治理路径研究》
作者:程开华(扬州大学副研究员)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要内容予以重点关注。随着当前我国乡村改革的不断深化,乡村治理现代化逐渐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戴玉琴教授长期深耕乡村治理研究,其所著的《乡村民主治理路径研究》正是一部以乡村有效治理为研究对象,探寻解决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力作。该书依据客观实际,着眼学术前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本着唯实求真的学术情怀和多元交汇的分析视野,把学理审视、历史回顾、实证调研、案例分析、现状透视有机贯通起来,在厘清乡村民主治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前提基础上,借助跨学科和多元视野进行了多层次、多侧面的立体式诠释,系统阐述了乡村民主治理范式、治理主体、治理现状、治理评估等问题,是对乡村社会、民主政治、社会治理的高度凝练和系统集成。本书主要包含以下三大特色。
《乡村民主治理路径研究》 戴玉琴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一
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证调研相结合,全面推进新时代乡村治理的“三治融合”。该著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理论回应,也是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创新和转型,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有效要求的现实探索。该书的重要贡献在于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建议,解答了通过乡村治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与利益需求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命题。具体而言,推进乡村治理创新和转型,需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主轴,以共建共治共享为主线,在遵循民主治理原则的前提下,通过治理体系、治理结构、治理主体、治理方式等要素的应然分析进行整体式设计,着力解决乡村治理有效性问题。《乡村民主治理路径研究》正是将“三治融合”置于当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核心命题当中,以乡村民主治理为切口,在广泛调研和蹲点访谈的基础上,对乡村社会治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剖式”学理阐释与实证研究,可谓是理例结合,生动诠释。
二
总结历史与洞察未来相结合,充分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乡村民主治理是一个具有历史积淀和学理赓续的重要命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学界、政界等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综观目前针对乡村民主治理特别是乡村基层党组织的相关研究,既有基于历史脉络的学理与实践分析,也有立足于多年来乡村民主治理的实践探索进行的归纳总结,但能够在总结历史与洞察未来的基础上,专门探讨乡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的专著并不多见。《乡村民主治理路径研究》能够从中国共产党农村党建的理论谱系和历史变迁中找寻到乡村民主治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特别是在江苏省部分村庄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厘析出乡村民主治理的地方标识,这是难能可贵的。相信通过本书的系统阐释与分析,我们能够在江苏省部分村庄个案的基础上走进乡村民主治理的情境中,全景式地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治理的制度谱系,进而探究治理制度演化的社会背景与历史脉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新时代乡村治理形态的实践内涵。
三
继承借鉴与开拓创新相结合,助力乡村民主治理的方式创新。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作为政治学与党史党建研究的交叉领域,乡村民主治理也需要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从政治过程理论的视角看,该著将乡村治理制度演绎的逻辑机理基本归纳演绎为“参与—回应—责任—善治”这一系列过程的循环往复,这就是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乡村民主治理的制度逻辑既是基于政治逻辑本身,也是基于其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在本书的阐释过程中,重点就乡村治理制度的生成语境从思想解放与改革创新、市场机制建构、国家权力逻辑和地方自主行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系统整合宏观与微观、纵向与横向多层治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社会治理走向“共建共治共享”等方面提供了翔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
在乡村政治场域中,治理理论要求对农村社区治理中各个权力主体的配置、运作、互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规制,形成互相促进型的关系,所以研究乡村民主治理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通过对乡村民主治理路径的研究,可以为农村基层民主发展、农村社会治理水平提高、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相信戴玉琴教授的专著《乡村民主治理路径研究》可以为我们打开乡村民主治理研究的一扇窗,使我们更细致入微地走进乡村社会治理,走近乡村基层党组织,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力,助力“德治涵养自治”更好地融入新时代“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从而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的时代变革与转向。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04日 06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