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心游万仞,画卷生灵 ——谈舞剧《大熊猫》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4-02-16 11:53:30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

2023年11月19日,2023年全国优秀舞剧邀请展演在成都拉开帷幕,舞剧《大熊猫》作为开幕大戏正式首演。作为全国优秀舞剧邀请展演剧目,以及成都市“走基层”文化惠民活动暨第二届社区艺术节——国家精品剧目展演季演出剧目,该剧有着怎样的人文关怀?舞蹈创排、剧情呈现有什么特点?塑造的大熊猫艺术形象是怎样的?川观新闻文艺评论频道、四川日报《天府周末》“西岭雪”文艺评论版特别组织了一批评论,以飨读者。敬请垂注。

□尤梦瑶

《庄子》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在蓬勃发展的舞剧热潮中,以自然生态为主题的舞剧作品陆续走入观众视野中,彰显舞蹈与大自然对话的独特魅力。舞剧《大熊猫》以主角大熊猫百丈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巧妙地将绿尾虹雉、岩羊、珙桐等珍稀保护动植物融入故事情节,并以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时期为背景,与当今的大熊猫栖息地相连接,勾勒出一幅富有生命力的画卷,让观众更贴近地走入动物世界,感受动物间的默契与情感,以及自然界中多样生命的交织与和谐共生。

惟妙惟肖的动植物形象

舞剧《大熊猫》作为以动物为主题形象的原创大型舞剧,从多种珍稀保护动植物展开剧情。编导通过动作、服饰、音乐、舞美等多方面艺术形式,惟妙惟肖地呈现了激情热血的大熊猫百丈、坚韧勇敢的小岩羊、灵巧生动的绿尾虹雉、和平纯净的青月、黑暗邪恶的剑齿兽等各类鲜明的动植物形象。

舞剧整篇以“爱”为线索出发,也将“爱”贯穿全文。舞剧中,导演除带给观众大熊猫可爱呆萌的印象,还给观众呈现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戏剧人物——大熊猫百丈。

导演通过互为接触性的三人舞的技法,多次描绘小岩羊、百丈及剑齿兽打斗的场面。在与剑齿兽打斗时,小岩羊和百丈曾多次被卷入剑齿兽的黑色披风下,小岩羊与百丈通过蜷缩这一动作,表现出在面对危难时的无力感与恐惧感。

在第二次与剑齿兽打斗时,小岩羊和百丈面对剑齿兽时虽害怕恐惧,但却迎难而上、毫不畏惧。导演运用多个高空跳跃动作,体现小岩羊作为“岩壁上的精灵”,其坚韧勇敢、勇于攀登的特点。在剑齿兽要伤害百丈时,小岩羊更是舍生取义,为救好友不幸牺牲。这段故事的描写不仅体现出小岩羊与百丈的深厚友情,也更深层次刻画了小岩羊坚韧、包容、奉献的精神。

舞剧还从服饰方面展现了各具个性的动物形象。以绿尾虹雉为例,舞者们上身呈红色,胸前以蓝红黄色渐变,裙子也呈蓝绿色,头上佩戴彩虹色羽毛,从服饰上展现绿尾虹雉的动物形象。又如剑齿兽,作为凶猛的反派人物,全身服饰皆为深沉黑色,黑色披风更是凸显其邪恶形象。还有原身为珍稀野生植物珙桐的青月形象,珙桐被誉为“中国的鸽子树”,其花语被誉为“和平使者”。青月一身洁白的服饰,不仅展现出个体的和平,也象征着整个自然生态中和谐与平衡的追求。

万物齐一的自然之韵

自然生态中,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生存规律,这些物种间可以相互共存、和谐共生,彼此间互不排斥。

舞剧《大熊猫》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勾勒出一幅富有生命力的生灵画卷,感受自然界物种间自然和谐、万物齐一的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之韵。80米的卷轴长卷,16组升降舞台,可以移动的黑白竹林,以天象为主题的画幕……可以看出,舞美装置上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导演通过多种道具的运用,带来了独具东方美学的艺术体现。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在意象。舞美装置作为舞台上的视觉语言,具有塑造人物形象、渲染舞台气氛等功能,在视觉、听觉上更是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盛宴。

在竹林之梦的段落中,48根可以移动的黑白竹子,从视觉上增加了立体性,通过竹阵的不断变换,再融入灯光舞美,以及鸟鸣声、风声、水流声等多种自然元素丰富舞台层次感。舞者们的身影于竹林间穿梭,动作运用圆、曲、拧、倾等多种古典元素,营造静谧的竹林意境。

舞蹈语汇的突破创新

舞剧《大熊猫》还有一大亮点,便是将街舞元素融于舞剧中。

在舞剧中,“洋为中用”已是较为成熟的创作手法,随着“Z世代”的到来,街舞获得很多年轻人的喜爱,也引起了中国街舞的国潮新风暴。

在百丈成长这一段落中,以男子群舞的形式展现大熊猫们的成长过程。编导运用较多上肢动作,如手部呈握拳状于双耳两侧来表现大熊猫的耳朵,又如手部握拳双臂架于身旁两侧模仿大熊猫身形摇摆的姿态,展现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动物形象。编导在展现大熊猫形态基础上,融入街舞元素,通过街舞中较有力量感的动作,以及街舞中独特的身体律动,结合上半身大熊猫体态,展现大熊猫们的成长过程,以及准备和剑齿兽战斗的决心。

街舞元素的加入,不仅为舞剧注入新潮元素,用街舞讲述中国故事,更丰富了大熊猫们的动物形象,以此展现大熊猫在遇到险阻时,不惧危险、不怕苦难的坚定决心。

来源: 四川日报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