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24-02-10 09:15:11 浏览次数: 【字体:
  作者:潘伟冬(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张一(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2023年,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数字文化产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推进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的重要路径。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产业发展目标,即“文化产业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迈向新阶段,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形成新动能主导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数字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求。

  坚持意识形态引领,确保产业发展方向

  意识形态属性是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数字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全新业态,既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支点。因此,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是要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遵循,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数字文化产品的开发,致力于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以优秀的数字文化产品引领社会风尚。

  二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数字文化产品创作必须扎根人民群众现实生活,加强现实题材作品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三是要坚定文化自信,盘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优质资源,提高数字文化产品的品质内涵,打造符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内涵特质的数字文化精品。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激活数字文化企业活力,实现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特别加强对数字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构建完善多方协同的监管机制,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强化公众和企业的版权意识,充分保护版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运用“互联网+监管”模式创新版权保护方式,为盗版识别工作提质增效,营造良好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要加强反垄断监管能力建设,创设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数字平台是文化企业进入市场的重要渠道,监管机构必须加强反垄断能力建设,熟悉数字平台实施垄断行为的技术手段,完善数字平台垄断的认定标准,开发应对数据分析和算法反垄断的理论与方法,加大对垄断平台的打击力度。

  三是要制定文化产业数据使用标准。数据的收集、使用是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标志,应当建立全流程、分类分级的文化数据保护管理制度,明确重要文化数据安全管理举措,减少数据泄露的风险发生。此外,还要定期向公众公开信息,明确数据收集的范围和使用情况,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夯实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一是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主力军力量,充分利用国有文化企业在平台、资源、资金上的优势,加快在图书出版、影视制作、文艺演出、有线电视网络等领域实现文化产品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快速占领市场、引领行业,从而使国有文化企业成为数字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

  二是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扎实推进民营数字文化企业发展壮大。一方面,要着力打通民营数字文化企业痛点、难点,特别是解决民营数字文化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充分激发民营数字文化企业在实现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活力。另一方面,要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民营数字文化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探索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做创新发展的引领者、探索者。

  三是深化对外开放,减少外商投资限制,引进国外数字文化企业,打造全方位开放型经济,全面激活国内市场竞争活力。同时也要鼓励我国数字文化企业走出去,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化数字文化企业,促进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人才环境,释放产业发展原动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创意人才是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释放产业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一是要健全完善现行人才政策。完善数字文化产业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突出导向管理、思维创新和实务培养,通过政策支持、财政激励的方式完善现行的人才优惠政策,设立数字文化产业人才专项,加大针对数字文化人才的奖励政策力度,着力打造数字文化人才“蓄水池”。

  二是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一方面,优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模式,鼓励高校开设数字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并探索创新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为数字文化产业培养理论扎实、能力过硬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强化对文化产业人才数字化能力的培训教育,提高文化产业人才运用数字技术创新的能力与意识,推动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三是加大高层次数字文化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吸引海外数字文化产业起步早、发展快的发达地区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高端数字文化人才带项目、带技术来华创新创业。

  强化优质产品供给,培育产业消费新业态

  深耕内容建设是数字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企业必须利用数字技术优势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创新产品内容形态和呈现方式,丰富服务模式、提升消费体验,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消费。

  一是加快构建文化大数据体系。我国文化资源丰富,但分布较为分散,要依托数字技术加强对文化资源的采集录入、分类整理,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进行深度开发,培育壮大全息展演、数字艺术、虚拟现实体验等新业态,打造更多高端数字文化项目。

  二是提高原创能力,强化特色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本质上是内容产业,要大力支持数字文化企业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特别是鼓励数字文化企业将传统文化中的人物、事件、歌谣转化为动漫游戏、网络音乐、网络文学,提高数字产业的文化内涵、创意水平和附加价值,实现优质数字文化内容的有效供给。

  三是促进文旅教体健多产业融合发展。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是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因此,数字文化产业必须加快与旅游、教育、体育、会展、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进程,着力构建多层次、融合性服务业态,满足消费者复合性、个性化需求。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构建数字共同体的战略意蕴与实现路径”(23BKS124)阶段成果。】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