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数字化“试验田” 赋能新质生产力“结硕果”
掌握高效利用有限资源的生产能力是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关键因素。2023年9月上旬,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备元创造性、动态先进性和产业根植性,其形成目标不仅是用更少投入获得更多产出,更是为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创造新的可能性和机会,因此始终动态领先于先进生产力的社会平均水平,根植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求。马克思在致帕·瓦·安年科夫的信中写到,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活动的产物。通过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化和时代化,反映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和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的战略目标。随着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大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数字技术创新转化为基础,通过产业数智化融合形成潜在新质生产力,政府主导数字场景开放、管理和服务逐渐成为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试验田”。
厘清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数字逻辑
数字技术与新质生产力具有高度互补性。数字技术本身具备新质生产力属性,能够与传统技术、资源和模式融合而创造出新的生产力。数字技术与新质生产力的有效互补,意味着任何产业的新质生产力都能够随数字技术的嵌入和深化而提升价值。通过与企业创新要素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数字技术使高数字化行业和产业更易获得技术人才、组织资本和金融便利,为新质生产力形成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反之,数字技术滞后会大幅降低新质生产力形成潜力,阻碍驱动创新的数据要素、前沿理论和必要设施向关键部门集聚。
数字环境提升新质生产力扩散速度。新质生产力形成周期长、难度大,须在反复应用、测试和迭代中积累足够量变才能实现质变。数字环境通过搭建更迅速、更便宜的信息传播渠道促进新质生产力扩散,使微小创新优势从前沿企业传播到数字经济其他部分,减少低效率企业学习、模仿和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成本。数字环境使更多企业参与创新并反哺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但数字鸿沟会增加创新复杂性和特殊性并创造出倾向于规模经济和市场垄断的产业网络,导致跟随企业对接新质生产力的难度和成本提升,只能在链主企业技术框架内提增传统生产力的适配性。
数字经济增强新质生产力市场竞争力。劳动者在数字环境中运用数字工具改造数据资料是以智力为第一资源、数据为核心要素、服务为发展目标的新型生产力,较传统生产力更具竞争优势。在新质生产力完全形成并引致技术跃迁、产业革命和生产关系改变前,政策和市场难以分辨其微小提升或与传统技术创新的本质区别。但数字经济通过增加生产力竞争强度拉大新旧生产力差距,突出潜在新质生产力价值,通过提供技术应用、市场反馈、流量提升来缩短新质生产力获得政策支持和风险投资关注的周期,保障其产业系统韧性、研发资金韧性和知识产权韧性。
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场景需求
数字场景有助于新质生产力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仅受利润驱动,还肩负国家利益、社会责任和国际影响,与现实世界的应用需求存在复杂耦合关联,无法脱离实际应用需求而独立存在。开放数字场景以包容和协作模式为新质生产力提供评价发展方向正确与否的普适方案,强化新质生产力的社会相关性和创新有效性。同时,数字场景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模拟和测试环境,显化真实场景中非技术因素引起的市场反馈,以便调整研发路径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协同关系,确保新质生产力向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发展。
数字场景为新质生产力形成集聚资源和产业。数字场景是资源和市场的耦合系统,一方面为新质生产力集聚包括数据、算力、技术、人才、资金在内的多种资源,另一方面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可拓展的产业市场,提增其辐射广度和应用深度。其中,大规模实时数据和反馈信息有助于评估新质生产力的方向性和有效性,科学调整研发策略和进度;人才协作平台有助于构建更具创新性和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提升新质生产力落地质量和效率。而开放特定领域数字场景能够以技术供给划分应用市场,以经济手段调节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协作行为,促进创新成果的交叉传播和研发规划的科学论证。
数字场景改善新质生产力形成逻辑和生态。传统技术创新研发周期长、创新迭代慢、市场适配差,易陷入成果转化“死亡之谷”。数字场景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多元供求匹配体系:一是降低新质生产力进入市场的政策壁垒和认知壁垒,运用地方政府或链主企业背书吸引应用端企业有机衔接新质生产力;二是以数字场景为载体实现多主体协调和创新联动,不以组织结构划分创新要素,转而以产业链、价值链为基础,驱动创新要素在场景内融合;三是搭建新质生产力技术裂变生态,将创新潜力汇总在统一场景生态下,促成供求两端螺旋推进、良性循环的研发体系,有序控制新质生产力导致的结构性产能过剩。
形成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多维路径
基于可控试点和前瞻研判的政策路径。数字场景是政府传统资源和行政权力的创新要素化体现,有助于促进地方政府优化市场对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和倾向性。标准测试流程和严格科技伦理对确保技术安全可靠至关重要,但提增了研发资金和时间成本,不适用于可能产生不可预见后果或需差异化监管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数字场景能够在一定区域、产业和项目内建立试点,允许政策要求和流程标准的可控突破,实现新质生产力高效转化,促进地方政府及时关注具备新质生产力潜力的研发成果和技术创新在测试规范和科技伦理上的特殊需求,通过在场景中植入差异化规制模式,前瞻研判新质生产力 “放管服”敏感性。
基于信息披露和价值溢出的市场路径。新质生产力趋于成熟而接近一般生产力社会平均水平时会在市场调节下被潜在新质生产力取代,而潜在新质生产力可能区别于过去被着重发展的生产力。数字场景以市场化方式接纳各参与主体,并将新质生产力的迭代表现作为政策制定、补贴发放、税收优惠的评价依据,企业也能通过评价新质生产力在场景内的“元生产力”价值而进行集成开发和协同创新,在最大程度上弱化多主体间信息不对称。同时,数字场景将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价值纳入产业体系,允许并吸引应用端企业围绕潜在新质生产力进行集成创新,实现新质生产力转化的经济效益前置和研发成本摊销。
基于社会服务和资源集聚的支撑路径。社会服务始终滞后于新质生产力形成并造成其转化受非技术因素限制,只有当新质生产力嵌入数字场景而具象化为产品,社会服务才能理解并主动对接其需求。政府定期发布数字场景清单为特定颠覆性技术在公共部门的应用风险进行背书,能吸引社会服务向缺乏成熟产品和成功案例的新概念、新模式、新业态流动,推进社会认知和服务能力与新质生产力匹配。此外新质生产力形成依赖海量数据和强大算力,而研发部门普遍存在数据资源不充足、算力保有不经济等问题,限制测试规模和反馈效度;数字场景引导企业数据和算力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集聚,为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外源支撑。
基于前沿把控和发展指引的监管路径。数字场景的示范性促进了政府对前沿技术的战略性把控和市场化指引,明确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一是在国家层面显化国家战略意义大、市场转化效率低的颠覆性创新,吸引应用端企业围绕技术进行产业化和价值化,强化一体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的主导思想;二是在区域层面科学规划适合地方产业和民生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形成路径,推动多角度、差异化创新,消除或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系统性风险,分散不同地区同质化创新的非系统风险;三是在市场层面将新质生产力纳入相对稳定的市场监管体系,采用统一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衡量其技术价值,引导新质生产力契合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21BJY165)的阶段性成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