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梁波罗:愿做文艺事业永远的志愿者

来源:光明网-光明文化 发布时间:2024-01-10 14:00:59 浏览次数: 【字体:
  【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㉝】

  光明日报记者 谢云开

  1960年代,黑白电影银幕上,一部电影让人难以忘怀——《51号兵站》。影片中的“小老大”梁洪,身着一袭长衫在龙潭虎穴中巧妙周旋。他的机智勇敢、运筹帷幄,给全国观众留下了难以忘记的印象。饰演者梁波罗,彼时仅22岁。

梁波罗:愿做文艺事业永远的志愿者

梁波罗近照 光明图片

  梁波罗与电影结缘,要追溯到1955年。那一年,他同时被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录取。一番思索后,他选择了表演艺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

  初入行,在众多知名前辈面前,梁波罗不太自信。他自谓自己太渺小了,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到大海里,很难掀起什么浪花”。前辈们诸多鼓励,他自己也攒着劲儿,把自己变成一块海绵,不停地吸收营养,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角色再小,他从不含糊,一丝不苟准备,倾尽全部热情。

  很快,梁波罗的努力和才华给自己带来了机遇。1960年,厂里决定开拍一部反映抗战时我党地下工作的影片《51号兵站》,他饰演男一号——“小老大”梁洪。这对梁波罗这样的新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机会,因为这个角色集军人、商人、帮会“小老大”于一体,而真实身份又是我党地下工作者,人物性格非常复杂,有较大的表现空间。当然,这样的角色挑战也让梁波罗更加诚惶诚恐。

  回忆这段经历,最令梁波罗感念的是徐桑楚、刘琼、赵丹和孙道临等前辈给予自己的无私帮助。

  “孙道临是我一生的良师益友!”那会儿,孙道临不但把自己饰演《渡江侦察记》的经验倾囊相授,还特别指出他身上存在的问题。孙道临直率地说:“你身上有太强的学生气,扮演地下工作者是有差距的,你也没有到过部队,希望你一定把这一课补上。”为此,梁波罗一头扎进连队,当了3个月的步兵,摸爬滚打,切身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的辛苦和他们身上伟大的家国情怀。最让梁波罗记忆犹新的是,孙道临还常常在影片拍摄完成后帮他做角色创作小结,帮助他养成自我检验的良好习惯。从孙道临等前辈身上,梁波罗不但学到了表演方法,更深深地体会到:演员要敬畏艺术,要对表演倾注全部热情。

  “摄影棚对演员来说,就是神圣的殿堂!”梁波罗认为,演员要内外兼修,不仅要有好的外形条件,更要具备艺术素养。所以,须臾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外在的形象要保持,内在的学习要加强。梁波罗塑造的角色之所以深入人心,秘诀就在于此。拍摄表现抗日救亡的电影《小城春秋》时,梁波罗不仅让自己的身形格外憔悴,更把内心情感外化作为主要追求的方向。热爱戏曲的梁波罗,从传统折子戏中受到启发,以一方绣着洁白莲花的手帕作为贯穿全剧的道具,通过赠帕、忆帕、还帕、索帕、归帕等一系列环节,表现出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转变与升华,使影片更具张力和感染力。这方手帕既是剧中二人爱情的信物,又是革命者高洁的象征。染着烈士鲜血的手帕揭示出女主人公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以及一对情侣对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信念。

  梁波罗的“地下工作者三部曲”(《51号兵站》《蓝色档案》《小城春秋》)堪称新中国影史经典,他也成为英雄形象的最佳代言人。尽管已经功成名就,但他仍会用新人姿态对待每个角色,用激情的表演和崇高的艺德向心中的英雄致敬。

  2007年是新四军建军70周年,以影片《51号兵站》中“小老大”主要原型人物之一盛慕莱为主角的专题片《地下交通线》开拍,没要一分片酬,梁波罗欣然接受了石晓华导演的邀约。与当年一样,梁波罗不畏酷暑,一头扎进上海车墩影视基地,日夜不休连着拍。盛慕莱烈士的女儿动情地说:“梁伯伯的眼睛和爸爸好像!”对梁波罗而言,这是对自己塑造角色的嘉奖,也是对革命先烈的告慰。

  在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澳门往事》的导演辗转找到梁波罗,请其帮忙润色剧本。剧本主要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澳门“东方酒店”老板周福掩护抗日义士避难的故事。当梁波罗看到剧本之后,发现这个酒店老板也是个地下工作者,便毫不犹豫进入创作。也许是命运的巧合,梁波罗以扮演我党地下工作者作为自己影视表演事业的发端,也以此类型的角色告别了银幕。

  20世纪90年代,梁波罗正式退休。但他一直没有闲着:“我一直在寻找继续发挥自己力量的舞台。”只要能为人民、为文艺做点事,梁波罗都不遗余力。他是上海市文联领导下的首批“社区文化指导员”,义务培训文艺骨干;他开办表演班,跟观众保持密切联系;他还举办了近200场公益讲座,从学校到农村再到工厂,足迹遍布长三角……2015年,梁波罗被授予中国文联优秀文艺志愿者称号。2017年,他被授予第16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

  无论表演、文学、戏曲、歌唱、朗诵、主持,梁波罗都满怀热情去做。他说:“总有人说我是跨界达人,我是这么理解的,文艺界有很多分工,但只要为文艺做的事情,都在这个界里,并没有跨出这个界,只要人民需要,我愿意做一名永远的志愿者!”

  一切为了艺术,一切为了观众。梁波罗的“爱好”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将其内化为自己文艺工作的一部分。以歌唱为例,他特地到上海乐团跟刘明义学习唱法,结合自己的表演经验,练老歌,学新歌,逐渐形成自己叙述般的演唱方法,歌唱般的叙述风格。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上海静安体育场,电影人梁波罗和歌手沈小岑的演唱会引起轰动,梁波罗自己用带有诗性的语言把演唱的歌曲串联起来,连演18场,深受群众欢迎。

  “认准一件事,可以做,愿意做,那就一定要做到最好。”投身电影表演艺术60余载,从“小老大”到老戏骨,梁波罗热爱文艺、服务观众的初心始终不改。

  “如今,我年已耄耋,依然会想,自己还能为文艺事业做些什么?”梁波罗始终不舍自己眷恋的舞台和观众,总是通过声音、视频、网络等形式保持与他们的联系,以文艺力量去支持需要帮助的人们。他说,自己愿意永远做文艺界的一名志愿者,在无涯的艺海中继续徜徉。

  短评:燃烧艺术热情 锻造文艺之心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06日 01版)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