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论苑】三线人的文化自信与担当‖杨军

作者:杨 军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2-08 18:41:29 浏览次数: 【字体:

三线人的文化自信与担当

杨 军

三线建设是指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核心,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三线地区投入了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40%多的2052.68亿元巨资。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约2000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三线建设创造了不朽的工业传奇,铸就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三线建设中形成的“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三线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是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引擎。继续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多角度、全方位加强三线建设的研究和宣传,大力传承弘扬伟大的三线精神,既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广大三线建设者、研究者和继承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和担当。

图片来源:直播四川联盟

攀枝花的诞生与成长壮大历史,与三线建设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三线建设催生了攀枝花、成就了攀枝花,攀枝花又反过来了支撑了三线建设、升华了三线建设。攀枝花市历届市委、市政府把保护、传承和弘扬三线建设历史文化,发扬三线建设精神,塑造三线文化品牌,当作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攀枝花率先在全国建成了冠名“中国”的三线建设博物馆,并以三线建设博物馆为引领,依托全市众多三线建设遗址,加强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建设中国三线建设遗产城。现已将当初决策建设攀枝花的“大田会议”遗址建成大田会议纪念馆,将邓小平、彭德怀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来攀视察攀枝花建设下榻的大渡口“十三栋”建成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馆,并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此外,攀枝花与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开展了《三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中的攀枝花——基于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和发展研究》,获得当代中国研究所国情调研成果一等奖。2015年3月,在攀枝花举办中国三线建设研讨会,来自中央各部委领导,全国知名党史、国史及文化学者进行了三线建设史的专题研讨和交流,编辑出版了《三线建设史专题研讨论文集》,通过首部《中国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攀枝花共识》,从历史角度提出重视、保护、开发、利用建议,并在三线建设历史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宣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这既是对三线建设历史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宣传的具体举措,更是三线人的文化自信与担当,将会成为广大三线建设者的心灵家园。

三线历史需要铭记,三线文化需要研究,三线精神需要传承。我们要以“三线文化+”的理念,加强三线文化与农业、旅游、体育、科技、教育、阳光康养等产业的融合,推动三线文化国家级品牌打造,服务国家经济社会的需要,让三线建设精神落地生根,永放光芒!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杨 军

供稿:攀枝花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