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欧阳雪梅
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
欧阳雪梅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学以致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会议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八个字对这一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作出总结。“体”指本体,即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观念、优秀文化,亦指科学的思想理论;“用”指实践。这八个字明确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凸显了新时代文化理论的创新及习近平文化思想有力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使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展示了文化思想的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突出了文化建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不断回答新时代的文化、文明之问,提出了一系列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列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此基础上建构新时代的文化理论体系,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确立新时代的文化价值内核,明确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回答国家发展的目标、社会前进的方向、公民行为基本准则的问题,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新时代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强调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文化创新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是新时代推进文化创新的根本价值追求。
二是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巩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文化的主体性是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根本维系。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历史观建构文化自信的逻辑,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这是文化自信的历史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解决了“传统何以现代”的问题,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在贯通、相互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了“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既科学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基础问题,也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价值,在进一步凸显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同时,更为中华文明的赓续更新确立了新的理论指引和思想方法。
三是强调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新时代,这一观点一以贯之地被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这是文化创新的关键所在。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必须“坚定不移将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优化政府文化管理职能,进一步提升文化领域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工作效能,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为充分调动多元文化主体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创新氛围,体现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技术赋能文化创新。互联网技术引发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动文化的内容、表现形式、传播手段等方面的综合创新。
四是面对中外文明交流交融交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在个别国家固守“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思维、炮制“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论调、大搞意识形态对抗的背景下,阐明对全球文化、文明发展和交流互鉴的一系列中国立场、中国方案,特别是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些主张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出中华文明的精神气韵,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引领着世界发展大势。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创新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在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坚持”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2023年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鲜明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深刻理解“两个结合”、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等重大创新观点,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任务;这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
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文化领域实现了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在增强人们文化自信、构筑人们精神力量、推动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等方面开辟新的气象、新的境界,在应对外来思想渗透、网络生态复杂、低俗文化蔓延等方面风险考验中展现新的作为、新的创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得以充分彰显。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高举旗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文化建设,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努力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推动文化的思想观念创新、内容生产创新、表现形式创新、传播手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文化全过程,推动文艺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等文化各领域的创新。
文化领域的制度创新前所未有。新时代,我们党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上建立健全重要制度、具体制度,在进一步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等方面作出重大部署,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等,这些重大制度成果为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坚持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振奋精气神。新时代全党全社会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时代最强音。文化事业不断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与科技融合不断深化,文化数字化战略不断推进,新型文化业态发展势头强劲;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融入日常生活、走进人民大众,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滋养。增强政治意识,确立和实施立破并举的原则遵循,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强化斗争观念,切实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辨析引导,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观点,激浊扬清,有效扭转了一段时间以来主流思想主导地位遭受侵蚀的状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新时代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政策支撑和法律保障;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用共同理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画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同心圆;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必须带头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模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先进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融入法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礼赞英雄楷模、厚植理想信念,依法管网治网、净化舆论环境,创新文明实践、培育时代新人。
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以此来坚定人们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拓展中国道路发展的广阔空间,这是新时代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显著标识。加强革命文物和红色文化保护、开发、利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牢记初心使命,红色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得到彰显,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文化繁荣,丰富了高品质精神食粮。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时代文化建设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推出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中国大片”。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持续推进。新时代充分运用新技术创新传播方式,从媒体融合到深度融合,再到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内容融合,移动优先”,建立主流融媒体矩阵,以优质内容提升引领力、增强吸引力,逐步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开辟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阵地,有效引领互联网舆论,实现网上负能量与正能量的此消彼长,让“最大变量”变成“最大正能量”,极大地扩大和提升了主流思想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渗透力,云音乐会、云展览、云旅游、云观影等线上文化消费内容丰富了人们的精神食粮,极大提振了人民精神力量。
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明影响力显著提高。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互鉴之路,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积极构建多主体、立体式大外宣格局,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相融,积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引领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走向世界,推动传播新安全观、新发展观、全球治理观等新理念,使之逐渐上升为国际共识,“一带一路”“全过程人民民主”“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话语逐渐为国际社会所熟知或认可。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新时代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显魅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呈现繁盛气象,与新时代伟大实践融为一体,不断丰富世界文化百花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但文明生生不息,思想与时俱进,文化建设需要久久为功。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循大道,至万里。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学以致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站在新时代的今天,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华儿女必将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凝聚民族复兴力量,共同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
来源:《重庆日报》2023年10月16日第9版
作者:欧阳雪梅(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任、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史研究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