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发布时间:2023-10-19 09:00:01 浏览次数: 【字体:
  作者:林学军(暨南大学教授,广州商学院经济学院院长);陈妍妍(广州商学院经济学院讲师,复旦大学世界经济博士)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10月17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国际贵宾。习近平发表致辞,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各位嘉宾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表示热烈欢迎。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多点开花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扩大了合作伙伴,促进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为共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目前,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2022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逐渐与区域合作机制之间形成耦合,加强相互信任,进一步提升了合作水平。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维护了全球供应链稳定。“一带一路”倡议提倡互利共赢,削减关税,开放市场,这对中国与共建国家及地区经贸关系的促进效果明显,“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共建国家间的贸易额不断攀升,贸易增长水平大大高于世界贸易增长水平。当前,中国已与135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双边投资协定;与11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含安排、协议);与35个共建国家实现“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与14个国家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货物贸易总额13.8万亿元,占我国外贸总额的比重提高到32.9%。“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使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增加4.1%。

  “一带一路”倡议便利全球资金融通,促进国际投资及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亚投行的成员数量已从创立时的57个增长到109个,共批准了236个项目,累计批准融资总额超450亿美元,带动资本近1500亿美元,惠及36个亚洲域内与域外成员,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融资平台。丝路基金通过以股权为主的多种投融资方式,为共建“一带一路”投融资提供了重要支持,截至2023年6月底,投资项目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签约投资项目75个,承诺投资金额约220.4亿美元。与此同时,10年来,中国还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已开展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2014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地区新签承包工程总额850.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为641.2亿美元。2022年这两个数据提升为1296.2亿美元和849.4亿美元,促进了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和通讯、电力设施项目的开通和投产。中国对“一带一路”投资存量从2014年的924.6亿美元上升到2021年的2138.4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还促进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增加4.97%。此外,中国还与20个共建国家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17个共建国家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参与者数量、业务量、影响力逐步提升,本币互换与跨境结算规模持续扩大,有效促进了贸易投资便利化,也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一带一路”倡议带动共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就业、增加税收。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十年来,共完成中老铁路、蒙内铁路、孟加拉帕德玛大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等标志性项目。2023年又有雅万高铁、尼泊尔博克拉国际机场等项目先后投入使用。这些项目帮助共建国家打破发展瓶颈,给共建国家人民带去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如中老铁路建设带动老挝当地超过11万人次就业;雅万高铁为当地创造5.1万人次就业,并为印尼培训了数千名技术人才。这些项目的落成,增加了当地百姓的收入,也为当地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受到东道国人民的欢迎。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实现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实现战略互信,努力扩大融资渠道,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其他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规则结合起来,不断加强风险预警和控制,切实加强国际传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

  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夯实战略互信。通过制定出相关合作的规则和标准体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促进各国定期聚焦“一带一路”相关议程,开展广泛交流和协商,并通过协议、规划、机制、项目等方式,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持续发展。还可推动建立“一带一路”多边合作中心,例如中国-中亚、中国-中东、中国-非洲等合作中心,并设立“一带一路”多边指导委员会或国际顾问委员会,邀请“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社会各界人士、前政要等出任其成员,打造“一带一路”国际治理的咨询和交流机制,提升互信,加强思想交流和决策参考。还要加强共建国家的政党、宗教团体、民间组织、智库等等交流,做到政策相通,民心相通。

  要努力扩大融资渠道,稳固资金基础。我国可以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通过签署合作备忘录,与多边开发银行联合筹建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有效带动市场资金参与,为共建“一带一路”聚集更多资金。比如当前,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中国工商银行倡导成立了“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BRBR机制),为优化共建“一带一路”金融供给结构、增强共建国家金融服务能力、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供支持。通过该机制,成员机构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满足大规模投融资需求。我国还可以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一带一路”债券,筹集建设资金。

  要推进战略与规则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一方面要把当前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和“一带一路”建设结合起来,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非经济合作组织、中国和海湾国家经济合作组织等等与“一带一路”建设相结合,相互影响,互相带动,推动大范围的国际经济合作。另一方面要把“一带一路”的规则与WTO、IMF、世界银行的规则相连接,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绿色发展、包容发展。要贯彻互惠、公平、无歧视的原则,鼓励世界各国为全球的发展贡献力量。

  要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风险预警水平。通过一些国别风险报告、安全防控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有效风控功能,建立预警或信息共享机制,提供非传统安全方面的信息预警或共享服务,构筑“一带一路”建设的“防火墙”,保障“一带一路”建设顺利进行。

  要加强国际传播,推进观念认同。要利用高峰论坛、国际智库、学术研讨会等广泛宣传“一带一路”建设的理念。其中,要避免“自说自话”式的单向宣介,需结合“对方视角”“他者话语”进行“属地化”式的双向交流,进而“入乡随俗”地与相关国家“分享”共建“一带一路”的讯息,讲好中国故事,应对西方的抹黑、舆论压力、认知谬误等问题。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