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纵有千般艰难 一笑亦泯然
便纵有千般艰难 一笑亦泯然
时德才 高云彤
乍暖还寒时,春雨初歇。构溪河畔,绿树青峰,映衬左右,游人纷至,小憩玩闹,金山银山,比不过这绿水青山。产业园区,遍地柑苗,四叶正盛,数日的拆旧换新、施肥播种,好一片生机盎然。红瓦白墙,屋舍林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昔日贫困白堡,如今安乐家园,一片祥和景象。
激流与大山,千百年来白堡村固步自封。穷乡僻壤,内外相隔,两井烟垣,满目荆榛。数年发展,如今水更绿、山更青,却不再为屏障,而是照亮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幸福生活。
脱贫攻坚,思想开化刻不容缓。千年贫困,困住的不只是发展道路,更是思想境界。淳朴民风固然可贵,但最低级的生产者,走不出致富门路。小农思想、利己主义、守牢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不得。占地修路、掏钱装自来水、贫困与非贫困的矛盾;“你们是来扶贫还是来抢钱”,一句话伤了无数干部的心;“凭什么他们有我们没有”,生冷的质疑让干部无所适从。宣传栏上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的文件精神,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入户的一次次苦口婆心、感恩教育,终于温暖了村民们淳朴却冷硬的心。在时间的流逝中,迎来了体谅与信任。广播室、道德讲堂、农家书屋、农民夜校也终于派上用场,村民放弃执念,接受党的先进思想洗礼,紧紧跟随集体步伐,追求全面小康。
美好生活,改善环境紧随其后。生态环境要保持、生存环境要改善、生活质量要提高。道路畅通了,房屋修好了,水、电、气也都有了,贫困户吃饱了也穿暖了,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吃饱穿暖只是最基本的诉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柳湾露营地,长期以来湿地露营的游客,“构溪河湿地是国家湿地公园,原生态是这里最大的特色!”“我特别希望白堡村的龙洞、龙眼睛咀和湿地连片开发,但这得统一规划。湿地要先保护起来,保护就是最好的开发”。村民有着根深蒂固的环保意识,用行动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天晴风卷幔,草碧水连池”如今也毫不失色。我们又将目光锁定在了与河畔相邻的村委会文化院坝,长廊、凉亭、甬道、舞台,为构溪河增光添彩,为村民茶余饭后提供去处。
发展道路,集体产业必不可少。暮春时节,菜花黄渐渐褪去,紫罗兰般的胡豆花正艳,麦穗高昂,秧苗育地,正午的太阳,炽热得如白堡村民奋进的心。一次的失败,不能决定结果,这一次,齐心协力,共创佳绩。犁地、挖坑、栽苗、浇水、施肥、修剪,一场春雨,几千株春见幼苗在产业园又一次挺立。吸取失败的教训,我们寻找更适合的供应商,任用更负责的管理员,吸收更期待美好生活的村民,制定更完善的管理制度,实施更详细的种植计划,共同打造一个可靠的集体产业。近两周的时间,干部、村民共同劳作,唠叨家长里短,探讨产业园的未来,重要的不是村民们的建言献策,而是让他们看到希望。
开朗洒脱,思想“立”起来方能不再贫困。贫困户王大吉的两层小木楼,虽然陈旧,但窗明几净,颇有格调。轮椅上67岁的王大吉精神饱满,妻子陈玉芬66岁,笑容满面。曾经在城里把火锅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在阆中市有车有房,每年出去旅游一次,往昔峥嵘岁月令人唏嘘。十年前王大吉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瘫痪,儿子做生意又欠下债,全家卖车卖房,租住在一个车库里,最后坚持不下去,回到乡下,忆起刚回到农村重新种菜养鸡的日子,陈玉芬觉得特别难。但在“自强自立、孝老爱亲”的白堡精神和“知感恩、知礼孝、知荣辱、知奋进”的白堡村训渲染下,他们站了起来,他们是进过城的农民,是富裕过的贫困户,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他们更知感恩、礼孝、荣辱与奋进的宝贵,找到了生活的可贵。
八年前常思利的儿子需要换肾,常思利将自己的一个肾换给了儿子。思想、身体、经济的负担让常思利陷入了绝望。他在床上一躺就是六年,家里生活全靠老人务农和妻子在城里擦皮鞋维持。“2015年,驻村干部来了,扶贫政策好,帮扶干部开导他。前年,他终于想开了,开始讲话,开始管家,家里的房子也改建了,现在什么都好了!”常思利的母亲虽有焦虑,但是对未来充满信心。“我要把这个家‘搂’起来!把前些年躺在床上没挣的钱一起挣回来!”常思利在病床上呐喊。思想“立”起来,便不会再贫困。
便纵有千般艰难,一笑亦泯然!白堡村,从最偏僻、最掉角的一个村,变成了现在人人称赞的一个村,驻村干部之所思,也是贫困户之所想。生活蒸蒸日上,村民安居乐业,享受这份荣光,守护你的微笑。
(作者单位:南充市委宣传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