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6 17:51:32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刘怡 ‖ 不忘初心勇担重任 牢记使命决胜脱贫

作者:刘 怡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2-05 16:14:15 浏览次数: 【字体:

65614e0f99274207a1b1168a3941a579.jpg

不忘初心勇担重任

牢记使命决胜脱贫

刘 怡

一幢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美观漂亮;一片片脱贫致富产业,生机勃勃;一个个贫困村,旧貌换新颜……初夏时节,伟人邓小平故里广安区,随处可见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这里的乡村田园、农家院落,印刻着我奔忙在扶贫路上的匆匆足迹,见证着我为脱贫攻坚付出的辛劳和汗水,也留下了我与扶贫对象结下的深厚情谊……

2014年9月,我主动向组织请缨,奔赴广安市广安区挂职,任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协助分管商务、扶贫等工作。2016年4月,我转任广安区扶贫专职副书记,协助分管扶贫、农业等工作。两年期满,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促使我再次申请留任,义无反顾地继续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直到圆满实现全区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

2018年5月,我结束挂职回到省委党史研究室工作。历时3年零8个月的下派工作,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秉承执政为民的理念,围绕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大局,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以实际行动展现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坚定信念和优秀品格。

雨后访贫问苦

1

深度参与,昔日“国贫县”首批摘掉“贫困帽”

按全国总体部署,广安区2016年被列为全国28个、全省2个首批摘帽的国贫县之一。作为邓小平同志家乡,广安区能率先脱贫摘帽,其政治和社会影响重大而深远。

从开始挂职的第一刻起,我就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唯有昼夜兼程,忘我担当,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走访贫困联系户

我与广安区领导班子一道,经多轮深入研讨,编制完善22个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和136个贫困村精准扶贫规划,确定“十个一”工作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不摘穷帽不结束挂职”的诤诤诺言。在强有力的持续推动下,广安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结出累累硕果。从2014年至2017年,短短3年时间,全区累计减贫4.7万余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96%,高标准通过省级考核和第三方评估,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区)。从“贫困样本”到“脱贫标杆”,广安区的脱贫成效得到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人民网等媒体聚焦。2019年底,广安区脱贫指标100%完成、贫困村100%退出、贫困户100%脱贫,实现了全域全面脱贫的目标。

发烧坚持村上办公

2

惠民富民,发展增收产业鼓起贫困群众“钱袋子”

增收是脱贫攻坚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增收的关键。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要实现奔康目标,还需长远谋划,建立脱贫增收的长效产业,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

三年多来,我走遍了广安区的所有乡镇、村(社区),对各地的基础条件、产业现状了然于胸。

2016年4月,在转任区委副书记后,我深入研究全区农业发展现状及瓶颈,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积极探索产村相融、农旅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路子。运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参与规划建设5个现代农业园区,逐村编制136个贫困村农业发展规划,连片发展特色产业33万亩,形成“4+2+N”的产业体系。我还引导农业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接机制,采取股份制、联营、托管等模式,吸纳贫困户入股。创新“扶贫小额信贷+贫困户+龙头企业”模式,引导致富能人帮助贫困户发展小产业增收。在强有力的措施促进下,广安区产业扶贫和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为广安区后续成功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奠定了基础。

和百岁贫困老人聊家常

3

务实苦干,定点扶贫让贫困村民过上好日子

在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我认真落实省委党史研究室定点帮扶职能职责,让帮扶群众切实享受到帮扶工作带来的好处。

2014年以来,省委党史研究室先后定点联系广安区官盛镇官盛村、兴平镇龙孔村和丁坝村、悦来镇方寨村、中合村。我自觉将帮扶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每周深入联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组织区级帮扶单位、镇村干部共同商议制定差异化扶贫措施,全力推进基础建设、增收产业、乡风文明等各项工作,确保定点扶贫有力有序,取得实效。

给贫困户送温暖

我动员各方资源,千方百计跑项目、要政策、争资金,全力推进定点帮扶村发展。在悦来镇方寨村,村民们一直盼望修通到崇望乡更生村的600米连网公路,这成了全村老百姓10多年来的一个梦想。我在与方寨村的干部群众交谈中得知,尽管村里已修通了连接广(安)花(桥)路的水泥公路,但村民们更愿意选择从崇望乡更生村坐车到城区,因为这比从广花路进城要近5公里,节省的时间在半小时以上。

调研肖溪河

群众的盼望就是扶贫干部着力解决的问题。2016年,我通过向省委党史研究室汇报,得到单位领导大力支持。当年,省委党史研究室拨出专款20万元,为方寨村修通了到更生村600米长、4.5米宽的连网水泥公路。“以前我们淌着泥巴路到更生村,没少摔倒过,现在路通了,我们卖猪卖粮食买肥料都方便得很,真得好好感谢刘书记哦!”朴实的村民们纷纷向我表达感恩之情。

几年来,我帮助官盛村落实慰问资金0.68万元、贫困大学生学费1万元、社区建设经费2万元,有效解决该村困难家庭增收以及信访遗留问题。组织农牧专家到龙孔村、丁坝村开展技术培训,推进两村产业协同发展,全面黑化产业道路,打造成为特色产业示范村,多次接受省、市领导调研。帮助方寨村发展柠檬、核桃100余亩,新改扩建村组公路9公里、水利设施10处,实施“四改三建”181户、易地扶贫搬迁8户,建成村级活动阵地、文化广场、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帮助协调助学和慰问资金2.45万元,解决方寨村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题。认真落实农村低保、医疗救助、残疾补助、教育资助等政策,将5个村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将事实孤儿、智障、无户籍人口等特殊贫困群体纳入区级低保,实现无死角全覆盖政策兜底。

看望残疾贫困户

4

扎根基层,克服困难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第一线

农村的条件比城市差很多。对从未到过基层、从未在农村生活过的我,困难可想而知。虽然我提前做好了思想准备,但在真正面对这一切时,我还是感到一时难以适应。

记得刚到悦来镇方寨村老乡家里的第一晚,女主人烧好热水准备洗脸。她在一只旧脸盆里兑好温水,把晾在一根细绳上已很陈旧的毛巾放进脸盆请我洗脸,我不好拒绝,就用它随意洗了一下。没想到的是,她用同一盆水同一条毛巾接着给自己和给孩子洗。更没想到的是,她把脸盆的水又倒进大脚盆,叫我和她们全家一起烫脚。我原以为是农村缺水,还为他们生活的拮据而流泪。可第二天村干部告诉我,这是老乡最高的待人礼节,是把我当家人看待。

调研异地扶贫搬迁点

乡亲们的朴实让我感动,我如果不为他们做实事,就对不起这份信任。从此,我心里就一个信念:乡亲们的事就是我的事。在这份信念支持下,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道路崎岖,不管感冒发烧,不管母亲生病……我在围绕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大局开展工作的同时,心系结对联系贫困村和贫困户,全身心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悦来镇方寨村6组村民卢少烈家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家里88岁的老母亲长期患病,药罐子一直背在身上。为照顾老人,卢少烈和妻子唐奇梅无法外出务工,靠传统种养业养家糊口。2014年底前,全家年人均纯收入还不到2000元。

与卢少烈家结成帮扶对子后,我多次到他家走访,因地制宜帮助发展致富产业。每次到他家,我都会以看望老人的名义,为老人送上200元现金。我还与卢少烈夫妻俩商量,结合村里田土少坡地多的实际,鼓励他们发展肉牛、母猪及小家禽养殖。后来,我先后两次为卢少烈家送去扶贫鸡苗60多只,为他家发展养殖业想办法添措施。

走访贫困户

2015开始,卢少烈家养起了鸡鸭和母猪,2016年又喂起了肉牛和育肥猪,收入年年增长。目前,卢少烈家人均年纯收入已达到11570元,全家人走上了脱贫致富路。2020年他家儿子结婚办喜事,夫妻俩高兴地说道:“有了脱贫好政策,有了刘书记的大力帮扶,我家才过上了今天的好日子。”

在2017年脱贫迎国检的前几个月,除全区性会议、活动安排外,我一直吃住在乡镇。我整合帮扶部门和乡镇力量,成立15个联合工作组,深入27个行政村8710户农户家中全面摸排,每天汇总情况,研究解决问题。

记得有一次进村入户,我感冒发高烧至38.9℃,没有时间去医院,我只去药店买了几片阿莫西林,加上同事给的藿香正气水,吃了就继续去村里了解情况,还同镇党委书记、镇长一起在村里的小卖部开现场会。晚上回到房间,我才感到全身疼痛难忍。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坚持工作,居然慢慢就熬过去了。后来,我在网上看到,这两种药不能同时吃,可能会发生中毒现象。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莽撞,所幸没有什么大碍。2017年7月,悦来镇马坝村被抽中迎检,以零错退、零漏评、全满意的优异成绩,通过了国家第三方评估组检查。同年10月,全区也顺利摘帽。

回想近四年的扶贫经历,丰厚了我的人生,历练了我的性情,完善了我的自我,更给了我前行的方向和动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秉持初心,铭记使命,朝向中国梦砥砺前行。

向村民了解实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刘 怡(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