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黄华平 ‖ 群众的期盼 就是工作的动力
群众的期盼就是工作的动力
黄华平
南充市顺庆区芦溪镇尹家祠村为省级建档立卡困贫村,距市区约40公里,距芦溪场镇14公里,坐落于海拔460多米的深山沟里,全村户籍人口264户844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85人。
从驻村工作开始,他便一心扑在工作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驻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他,就是南充市公安局机关党委民警、驻顺庆区芦溪镇尹家祠村第一书记莫义文。
1
扑下身子 脱贫当成事业干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从小在农村出生长大的他,见惯了父辈肩挑背驮、春种秋收、靠天吃饭的日子,便立志长大后一定要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接到驻村帮扶任务当天,他便打起铺盖卷在村委会住了下来……
驻村工作难,难的是“人心”。为尽快熟悉情况,和群众打成一片,他自制了便民服务小卡片,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联系方式印在上面,每天和村干部山上山下走村入户逐户发放,在田间地头和群众交心谈心,征求意见建议,逐步找准了工作方向。
莫义文被选派驻村时,妻子刚刚怀孕,家人很不理解,他一面安抚照顾妻子,一面耐心做家人的思想工作,讲脱贫攻坚成效,讲脱贫工作对国家民族、贫困群众的意义所在,最终嬴得家人认同、理解和支持。因村上干部年龄普遍偏大,都不会操作电脑,他便开启了“白+黑”“5+2”的工作模式,白天他和村干部走村入户、申报项目、争取资金,晚上就和村干部开会研究解决问题,赶资料。
几个月时间下来,莫义文硬是磨烂了一双皮鞋、一双运动鞋,整个人又黑又瘦。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局面、面对全村群众的殷切期待,他从未向任何人吐过苦水,村委会成了他的家,加班到深夜成了工作常态。
2
心系群众 全力战“疫”护平安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莫义文的心里,始终惦记着全村群众的生命健康。告别家人,他驱车回村……
在路过镇上超市时,他一口气买了几箱牛奶、方便面、面包放在村委会的寝室里。疫情防控期间,村里严控车辆人员外出,如何保障群众的生产生活物资需要,就成了一道难题。他发动村里年轻党员,成立了“党员先锋服务队”,每天逐户统计群众需要,落实责任到人,及时到镇上购买猪肉、蔬菜等生活物资,然后挨家挨户送到家中。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购买近200瓶酒精和消毒液,全村挨家挨户逐户送到群众手中。
每天组织人员对全村逐户进行消毒,和村干部一起进行涉湖、涉浙等重点地区人员排查,严格落实隔离管控措施,在村口执勤严控车辆人员外出,耐心细致的向群众解释做好劝返工作。通过微信朋友圈带货,帮助农户销售鸡鸭鹅蛋1500余枚,其他农产品蔬菜等300余斤,有效解决了村里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为了最大限度争取群众支持,防止人员聚集,他还起草了《致尹家祠村全体父老乡亲的公开信》,和村干部挨家挨户逐户发放。
“莫书记,你们天天这样宣传,还帮我们买东西卖东西,辛苦你们了。你放心,我们全家天天都在家里蹲起的,绝对不给国家添乱。”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村民尹大娘微笑着向他保证。
疫情期间,全村无一例疑似和感染病例,他却没有回过一趟家,村里干部看到他天天吃方便面、啃面包,邀请他去家中吃饭,也被他婉拒:“特殊时期要减少聚集,确保大家的健康。再说,我当过兵,这个,不算啥!”
3
用心用情 为民服务办实事
由于村里大多数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的常年患风湿病、高血压、关节炎等疾病,去市里的大医院看病来回又耽误时间,家里养着家禽,大都不愿去市里的医院治疗。
能不能让群众不出门在家门口就把病看了!莫义文的这个想法得到帮扶单位南充市公安局和顺庆区委宣传部大力支持,很快由顺庆区委宣传部牵头,邀请医院专家到村坐诊开展“帮扶暖人心、健康义诊行”活动,不但为全村群众免费体检看病,两个帮扶单位还购买防暑药品,为全村群众免费发放。村里老人尹学文乐呵呵的说道:“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又这么关心我们,我们更要多活几年。”
在走访过程中,莫义文发现个别群众有评残愿望,但对评残政策和程序却不了解。为让群众少跑路,他先是到相关医院和顺庆区残联详细了解评残程序,再入户逐社摸排统计应评未评人员,先后分4批次开车将有评残愿望的8名群众送到医院进行残疾鉴定,帮忙办理各种手续。
村里非贫困户赵跃勤是个70多岁的老人,有明显肢体残疾,但由于不认识字,又怕花钱,一直没有进行鉴定。莫义文主动上门做工作,讲残疾政策,鼓励他到医院进行残疾鉴定,并帮助垫付了医院进行残疾鉴定的全部检查费用。最后老人家得知自己被鉴定为二级肢体残疾后,激动地说:“谢谢你呀,莫书记,你是个好人,为了给我们评残,你又是开车接送,又是请我们吃饭,还帮着跑前跑后,这个检查鉴定费我回去后一定马上还给你。”
“书记,你这才是真正的为民服务办实事,为你这样的驻村干部点个赞。”在场的医生和一些群众得知他是驻村第一书记后,纷纷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4
盘活产业 群众增收展笑颜
没有产业支撑,群众不能持续增收,脱贫就成了一句空话。莫义文结合村里实际,坚持“长短产业结合发展”。
“长产业”脱贫奔康产业园由于业主陈某资金短缺管护不力,迟迟不见效益,农户土地租金和贫困户入园分红均未兑现,群众怨声载道。在打听到陈某的家庭住址后,莫义文和镇干部多次登门,一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拿起法律武器维护群众利益,一面向市公安局党委汇报。市公安局先后多次组织党员民辅警开展“党员义工日”活动帮助产业园除草,经过多次努力最终业主兑现了农户土地租金和贫困户入园分红,并落实了产业园除草、打药、施肥等管护措施,现在产业园果满枝头。
“短产业”积极鼓励党员群众发展种养殖业,向区农业农村局申请提供养殖技术支撑,形成了“党建+庭院经济”致富模式,帮助争取生猪养殖补贴,村里培养出生猪养殖20头以上的大户就有近10多户,年出栏生猪近800头。帮扶单位市公安局和顺庆区委宣传部为全村在家常住群众购买鸡苗,按每户20只标准发放,仅此一项帮助全村在家群众每户增收就近800—1000元,同时鼓励群众积极种植魔芋、苦毫(中药材)、油菜、花生等农作物,每年收购菜籽加工榨油后进行定向销售,即推动了集体经济发展,又实现了群众稳定增收。
随着脱贫攻坚任务越来越重,莫义文对家人的陪伴却越来越少。一天深夜,在村委会刚刚整理完资料,正准备躺下休息的他,突然接到妻子电话“老公,我羊水好像破了,一直在流……”由于和妻子分处两地,为方便照顾,撂下电话,他把妻子送到南充的医院。孩子出生后,安顿好妻子,他便又开车回到了村上。事后,妻子开玩笑说:“感觉我和孩子日子过得还不如你村上一个老百姓”。
目前,尹家祠全村家家通了入户路,实现了通讯网络、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村里的路越修越宽,到场镇的公交车也通到了村里,日子越过越红火。全村群众信心十足,正大踏步向着全面小康社会迈进。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