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陈立华 ‖ 脱贫攻坚路 致富花正开
脱贫攻坚路 致富花正开
陈立华
荣县双石镇,地处荣县东大门,距荣县城12公里,距自贡市区30公里。348国道、乐自高速穿镇而过,交通便利、民风淳朴;玉章故里携漫画小镇,人杰地灵、全国闻名。
勤劳智慧的双石人民,沐浴惠民政策的温暖阳光,巧借乡村振兴的强劲东风,打开了乡村产业发展的新道路,抒写了脱贫致富的新篇章。短短几年时间,产业越来越壮大,环境越来越幽美,双石乡村旧貌焕新颜!
雨后的天空湛蓝如洗,远处青山隐隐,近处绿树葱茏。走进双石大竹林村,凉爽的轻风拂面而来,空气如过滤似的清新。放眼望去,一条条整洁平坦的水泥路蜿蜒伸向远方,一座座豪华气派的小洋楼巍然挺立乡间,一口口明净的池塘泛起层层涟漪,一片片绿树红花在山野中摇曳生姿……
双石大竹林村的农耕文化历史十分悠久。据说,在大竹林村发现的石斧,还保存在文管部门,证明史前就有人类这里在这里繁衍生息;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农耕,都没使大竹林乃至双石镇人富裕起来,倒是脱贫攻坚政策,让大竹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面对眼前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情不自禁地想探听一下,他们是如何实现脱贫致富的。问起村里通过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的典型,村委干部异口同声地说:徐凤超。
徐凤超出生于1979年,高中毕业后,在农村跟着体弱多病的父母干了几年农活。老式的耕作方式,没能改善家庭落后的经济状况。于是,他背井离乡,踏上外出务工的漫漫征途。在外打工,虽说也是风餐露宿、日晒雨淋,十分辛苦,但比在家传统务农种庄稼,经济收入还是要好些。
徐凤超本以为,自己这大半生,就将漂泊在东奔西走的打工路上。可2013年,命运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肺部疾病,无情地袭击了他。导致他再也没有体力从事繁重的打工劳动。34岁的徐凤超,只好拖着病体回到大竹林村。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垮了,全家的生活,立即陷入极端贫困当中。徐凤超回忆说:那时两个星期,家里才可能勉强吃上一顿肥肉。以谢龙华支书为代表的村委干部,了解到徐凤超家的实际困难,把他家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力对口关心帮扶。
徐凤超是有志气的,他对妻子说:“我是堂堂七尺男儿,怎能坐等国家的生活救济呢?我们还是要自强自立,靠自己的双手改善生活。”善解人意的妻子看着丈夫,深情地点点头。
徐凤超想到农村养兔成本低,见效快,自己又在养兔场打过工,学过一些养兔知识,养起来是驾轻就熟的。于是与家人商量,准备一边养病,一边养兔。他的决定得到家人大力支持。为节约钱,他与年迈的父亲,昼夜不辞辛劳地搬砖、和泥、砌墙……经过一家人一个多月的艰苦劳动,在家门前建起了一间20多平米的兔舍。他们开始饲养20多只肉兔,一个月后就发展到60多只。经过他们3个多月的精心喂养,徐凤超一家靠养兔,收入了1800多元。
这大大激发了徐凤超的创业激情,坚定了他养兔致富的信心。他决定再建一间十多平米的兔舍。他一边养种兔,繁殖仔兔,一边售卖成年肉兔。他的养殖规模从60多只种兔增加到200多只。从事养殖业的人都知道,兔子非常小气,容易生病,防疫和管理稍有不慎,便会导致大量死亡。
2016年春,正当他们一家人憧憬在养兔致富的美好未来时,厄运突然降临。由于购买的仔兔疫苗出现了问题,已养到三斤多的肉兔,接连死去差不多两百只,损失好几千元,一家人好几个月的辛苦付之东流。徐凤超夫妇痛心不已,伤心得好几天吃不好,睡不着。呆在兔舍,对坐垂泪;父母也整天愁眉不展,唉声叹气。正当他们一家陷入创业的艰难困境时,村两委干部及时赶到,亲切地关心、安慰他们,鼓励他们重树信心,积极帮他们想办法。村里帮徐凤超争取到政府扶持资金12000元,帮他们度过了这次创业难关,给了徐凤超莫大的鼓舞。镇村组织就是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坚强后盾啊!
后来,徐凤超借了10多万贴息贷款,在自家竹林空地上修建了另一间260平方米的兔舍,家庭兔场初具规模。现在,徐凤超的养兔场经常保有种兔400多只,大小兔子共3000多只。
更令人称赞的是,徐凤超不仅自己通过养兔走向了致富道路,而且带领村民一起养兔致富。他腼腆地说:“一人富不算好,大家富才真的好!”他不仅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践行着自己的理念。在村两委干部组织下,他先后在村里免费举办养兔技能培训十多次。村民遇到养兔问题,他还亲自上门为村民们排忧解难。村民们要购买种兔,销售肉兔,注射疫苗,徐凤超都全力帮衬。
大竹林村第一书记罗波介绍说:徐凤超不仅自己脱贫致了富,而且还带动了本村12户以及石锣村、燕子村等周边几十户村民养殖肉兔。通过徐凤超的帮助,他们不仅脱贫,而且走上了养兔致富的康庄大道。大竹林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不断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在组织的关心和培养下,徐凤超于201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20年5月,经群众代表选举并报请双石镇党委、政府同意,徐凤超成为了大竹林村乡村振兴委员,他将继续为大竹林村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出力。
现在,徐凤超一家以养兔为主,加上他在兔病防疫、饲料销售、兔业经纪方面的收入,年收入能有20多万元。
作者(左)采访大竹林村第一书记罗波
走进插旗村村委整洁的办公室,问起村民丁血平的情况,范德辉支书眼眶湿润了。她说:“这女子,真是天降不幸啊!”
丁血平,家有70多岁年迈生病的父亲,还有一个常年生病、不能干重活的丈夫。双胞胎女儿中的小女儿,也有先天性疾病,被鉴定为一级残疾。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偏遇顶头风”,他们第二胎生了个儿子,却是智障。一家五口,有三个危重病人,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丁血平一个弱女子身上,经济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曾一度使丁血平产生过轻生念头。
村组干部对她家的实际困难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也多次登门看望和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2014年,借国家扶贫惠民的春风,村组干部准备把丁血平一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民大会上,她的丈夫吴跃荣激动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啊!只是,我也不知自己还能活几年。恳请领导不评我,评我儿子为建档立卡人吧!”村民们听了,无不为这家人命运悲惨却意志坚强感动落泪。
经村民推选、村委评议,最终把丁血平一家确立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对他们家给予了全方位帮扶。除民政的低保、残疾补助等,还给他丈夫找了一个公益性工作,每个月有400元临时补助费,缓解了他们家的燃眉之急。
在插旗村,一方面有像丁血平这样人穷志不短的村民,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不思进取的村民,“等、靠、要”的懒惰思想十分严重。范支书与村委干部商量,贫困户若坐等政府救助,是很难改变贫困面貌的。扶贫还得扶志,要想办法,引导村民自强自立,通过勤劳双手,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这样,荷包才能真正鼓起来,腰杆才能真正硬起来,家庭生活才能真正好起来。
而一个农民,如果纯种庄稼,除去化肥、农药和种子钱,农民一亩地的纯收入,也就只有400来元,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也存不上什么钱,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必须想办法,改变传统的耕种方式,才能使村民增产增收,真正过上好日子。
2013年,正当村委干部为此事焦虑不已的时候,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的村委代表去眉山、蒲江参观当地的柑橘种植基地。这次参观,范德辉支书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信心,帮她找到了一条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之路。她热血沸腾地回到村里,兴致勃勃地与村委干部商量,定下方案,接着组织村民开会。她很有信心地对大家说:“别人能通过种植柑橘致富,我们也能!”但是,有些村民将信将疑,有的甚至当面提出反对意见。范支书看到这种情形,心里想:空口无凭地说,村民很难信服。于是,她马上组织了三个大巴车,带着100多户村民代表,前往眉山、蒲江参观。这次实地参观,让村民实实在在看到了致富的美好前景。
回来后,范支书及村委干部们亲自带头,扩种自家地里的“不知火”。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干部”,村民们看到村干部都亲自种植“不知火”,大受鼓舞。大部分村民开始在地里精心种植管理“不知火”。这种柑橘虽然外表起皱皱,有点丑(人们称它“丑柑儿”),但此果个大汁多,口味酸甜,深受人们喜爱。而且它耐储存,价格比一般柑橘卖得好。刚刚投产,一亩地的收入就达1500多元,这是纯种庄稼的好几倍呀。
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干劲更足,扩种面积更大了。少数还在观望的村民,看到真的有奔头,也加入到种植“不知火”的队伍中来。整个插旗村的土地,漫山遍野都种上了“不知火”,形成一片富有特色的果林种植产业园。邻近的品山、五官、麦子山村,看到插旗村的“不知火”不知不觉地火了,也纷纷加入到种植“不知火”的行列中。现在,只要经过望佳镇附近,一年四季,漫山遍野漫,满目苍翠。春来,花开如雪,香飘四野;秋来,硕果累累,喜满枝头。由于这里的“不知火”口感很好,村民大多自产自销。春节前后,原望佳收费站一带,随时都有停下车来购买“不知火”的车辆。不少村民为了扩大销路,还引入电商模式,让以插旗村为代表的望佳“不知火”火到了全国各地。
双石镇党委政府也趁热打铁,全力支持村两委的决策,支持村民勤劳致富:给予每棵树苗几元的补助;每月还派农技员到田间地头,免费为农民进行水肥管理和红黄蜘蛛等病虫害的防治指导;划拨专项资金,为插旗村修村公路,修蓄水池,便利水果的生产和运输。这一系列措施,为村民的水果增产增收,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在镇党委政府全力扶持下,在村干部率先垂范下,插旗村通过种植“不知火”,2018年实现全面脱贫。你看那一幢幢矗立在青山绿水间的两层小别墅,宽敞明亮,气度非凡。脱贫攻坚的一系列惠民措施,让村民过上了世世代代农村人做梦都不敢想像的美好幸福生活,真是令人羡慕不已,惊叹不止!
2019年9月,双石镇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引进三家农业公司,流转村民土地,进行集约化种植。每亩付给村民一定的土地流转和青苗补偿费,由公司统一打造,集中成片进行土地开发利用。主管农业发展的杨宗育镇长高兴地介绍说:双石镇以大竹林村为核心,周边四个村子,共流转土地12000亩,其中陶然公司4300亩,树人公司3400亩,大塘公司4300亩。现在全都种上了优质杂柑苗,有不知火、沙糖桔、青见等20多个品种。预计三年后,这些果木将全部投产创收。
今天,当我们走进大竹林村,在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看见在碧绿的田间地头,那茁壮的桔树苗,一排排,一行行,整齐秀美地摇曳在清风中,好像一队队等待升旗的小学生!我们似乎看到三年后桔林的美景:翠绿满原野,硕果压枝头。林间响欢歌,田园变绿洲!
第一书记罗波说:土地流转后,村民不仅每年一亩地有1000多元流转费,而且家里的青壮年劳力还可放心外出务工挣钱,老年人也可到林场劳动挣工资。这样一来,农民的收入就大大增加了。
全镇除发展果木种植业,在市县政府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引入外来资本,还进行集约化养殖。目前,在曲江村,引入温氏集团,打造荣县肉质高效养殖示范区。现已流转土地20.24亩,准备进行肉鸡养殖。他们采用双层平养模式养殖肉鸡,2020年10月进场,预计可饲养60万只仔鸡。在大竹林村,还引入德康集团,流转土地共55亩,已建成了四层楼的立体式养猪场,可年产生猪1至8万头。
除流转土地,发展集约化种植和养殖,他们还全力争取农村综合建设扶持资金,发展村级配套产业。插旗村,政府扶持的100万元项目资金,已建成一座水果保鲜、催熟两用冻库,可出租也可自用,为村里集体经济增收。大竹林村,用1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结合增减挂钩的村民新居建设,准备在村内建成598平方米的二层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无论出租还是自营,都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可观收入。村委干部说,只有集体经济壮大了,才能更好地改善村里环境,更好地为村民办实事。
双石镇党委政府、村两委的基层干部,借国家脱贫攻坚的温暖春风,借乡村振兴的大好政策,统筹规划,全面部署,不断为村民致富出点子,想办法。他们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全镇共投入5500万元项目资金,不遗余力地帮村民创业增收,改善村民的人居生活环境。大竹林的增减挂钩项目,为209户村民修建了新式二层小洋楼。还划拨160万元,用于农房风貌改善,惠及全镇137户村民。
另外,为完善玉章故居人文环境和绿化工程,通过项目资金,新修一条8.75公里的旅游环线公路,改造生产道、便民道、耕作道15公里,真正做到了村村出门通公路。以前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令人苦不堪言;现在是晴天雨天都可全天候畅通出行。
政府还投入200万元资金,进行村内畜禽粪污资源综合利用,进行污水处理;争取600万元项目资金,建立垃圾压缩站,并配置30多个垃圾分类亭,告别了以前农村“垃圾到处扔,苍蝇蚊子满天飞”的脏乱差局面,农村卫生环境大大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插旗村新建的冻库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如春风渲染大地,如妙手描绘锦绣,让双石镇乡村风貌焕然一新!看,一幢幢小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整洁宽敞,一个个农业园区生机盎然,一片片山林翠绿茂盛,一口口池塘荷叶飘香,一个个村民精神抖擞,一户户人家笑语喧哗……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与文化振翅腾飞。
勤劳智慧的双石人民,正满怀信心奔走在致富的康庄大道上。人杰地灵的玉章故里,美丽和谐的双石新村,在国家惠民政策的阳光普照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定会继续展露她的美丽容颜,焕发它的勃勃生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陈立华(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自贡市作家协会会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