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戴自弦 ‖ 凉山昭觉县扶贫故事(三)
凉山昭觉县扶贫故事(三)
戴自弦
村民炒起了回锅肉
教老乡们炒回锅肉的想法我在好多年前就有了。我在宣传部做新闻工作20多年,经常会陪同领导下乡、下村去检查指导工作,每到一处,乡、村干部们都是把牛羊猪鸡宰杀后做成彝族特色的坨坨肉来接待,这是彝族聚居地区招待客人最常用的方式。坨坨肉制作很简单,现杀现砍成坨坨,煮出来撒上盐巴,用塑料盆子装上蹲在地上围着,手抓起来就吃。味道的确很好。但私下一直觉得比较浪费——一顿饭下来,轻轻松松就要花去乡、村几千、甚至上万元的接待费,这对国定贫困县的昭觉来说,无疑是一大难以承受之重。一些乡(镇)、村,因为工作经费不足,只能将接待费均摊到乡村干部头上,在工资和补助中去扣除。
坨坨肉(图片来自网络)
下派到呷姑洛姐村任第一书记后,我有了改变这一接待方式的机会和条件。经多方协调,我联系了江苏扬州洪泉慈善机构加入到呷姑洛姐村脱贫攻坚,洪泉慈善基金会为洛姐村无偿采购了价值近6万元的生产劳动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给我们发了砧板、菜刀、锄头、镰刀、撮箕、扫把、、茶壶、暖瓶这么多东西,都是我们最想要却买不起的,谢谢扬州老总!”贫困户拾叶尔夫背着分发的背篼及砧板、菜刀等十分激动地说。“我一定当好卫生小组长,保管使用洗衣机,我这个组的8家人保证他们随时都可以来洗衣服!”马比阿合摸着分给他的“美的”牌全自动洗衣机格外开心。
住在村里,在与乡亲们的交谈中我了解到:每家接待客人都还是用坨坨肉,养有猪牛羊的人家拉来就杀,没有的人家赊来杀,赊不到的才煮肥猪腊肉坨坨肉。肥猪腊肉坨坨肉二两左右一坨,一次要煮10多斤,由于太油腻,一些客人一坨也吃不了,剩下的坨坨肉孩子嘴馋,拿一坨冷腊肉撕点上面的瘦肉和猪皮吃,会把剩下的冷肥肉悄悄丢了喂狗喂猪。我和他们仔细算过一笔账:一头300斤肥猪,如果用炒回锅肉的方式来吃,一家人可以多吃上200顿肉,这直接能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好东西却做不出好味道,被浪费掉不是太可惜了吗?
于是我将爱人动员下村去,教了几户老乡炒回锅肉让大家品尝,都说很好吃但还是说做不来。我干脆买了1000多元猪肉、豆瓣酱、酱油、青椒、蒜苗等食材,从县城请来小餐馆的彝族厨师,集中全村村民,在土坝子里支起大锅,让厨师现场手把手教大家回锅肉的炒制技巧。
培训那天早上,我打开高音喇叭,安排了几个劳动力到现场支锅、扛柴、架水管,通知村民们自带碗筷到坝子里来准备吃回锅肉。不一会儿,村民们就带着孩子集中到了坝子里,厨师指挥着摆放食材和工具,“现在砧板、菜刀、盆子些都有了,今天请来了厨师教大家炒回锅肉,大家学会后都要用起来哈!”村支书孙子古且拿着新买来的无线话筒招呼着,我接过话筒大声说:“妇女们都去水管上把手洗干净,一个一个的都来跟着师傅学!”妇女们嘻嘻哈哈笑着都到水管上洗手。
回锅肉现场教学开始了,从怎样切肉、切蒜苗、切海椒开始,师傅先做示范,然后由妇女们挨个亲自操刀上阵,师傅用彝话在旁边指导纠正,“肉太滑按不住啊,”“你菜刀都拿歪了,”“蒜苗要斜着切,拉长点。”“老师这样可以不?”“你那是在砍猪草吗?”……看着妇女们手忙脚乱,村里的男人们也被现场的气氛感染了,不时大笑着打趣。女同胞们刚上场时一个个羞涩又笨拙,当师傅用彝话来讲解,她们马上兴高采烈起来,叽叽喳喳把师傅紧紧地围在中间,学得格外认真。油烧到什么时候切好的肉可以下锅?啥时放蒜苗?啥时放青椒?啥时放其他佐料?师傅边做示范边耐心地挨个手把手的教。两个多小时后,60多斤肥猪肉炒制的、香气四溢的两大盆蒜苗回锅肉和青椒肉丝正式出锅了,厨师用勺子分给大家品尝:“哦哟,比馆子里炒的还好吃!”“真香,真的是色香味都有了!”“下来要学着炒了,我们也要享受享受下什么是好生活!”大伙七嘴八舌地抢着点评。孩子们更是吃得津津有味,没带筷子的张着小嘴,歪着脑袋用手拈着肉片就往嘴里放,惹得大人们开心大笑着。半小时后回锅肉被一扫而光,我将多买的十多斤蒜苗分给大家,叫她们回家多练习。经过多次培训,如今洛姐村大部分农户都会炒回锅肉了,还开始互相比较起手艺来了呢。
在一次全县脱贫攻坚大会上,我有幸被安排在会上发言。领导们听了我教乡亲们炒回锅肉的举措后提出要求:今后干部下基层,一律不得宰杀猪牛羊,要以回锅肉接待为主。同时还安排了有关部门组织厨师扶贫组,下到贫困村开展以回锅肉为主的农家菜制作培训,我也因此获得“回锅肉书记”的亲切雅称。
脱贫攻坚的一点思考
埋头呷姑洛姐村扶贫已4年多,蓦然回首像是弹指挥间的事——走遍了所有农户,能叫上差不多一半老乡的名字(彝族名字大多四个字,挺难记住的),留下200多个老乡的电话。住下村来后,单电话费就从下乡前的5、60元/月猛涨到300元/月以上,更别说买米、肉、蔬菜等背着坐班车、坐微型车、租微型车拉爱心人士捐助的物资等开支的其他费用了。第一年第一书记的补助来得较晚,自垫了1万多元买蔬菜种子等分发老乡们发展一分菜园地,有时搞得10块钱一包的烟钱都紧张。慢慢补助兑现了,手头才不再那么拮据,可以计划着维持生活了。
4年多扶贫的时间不长也不短,带点完美主义者情结的我,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与脱贫攻坚有关的事,甚至经常搞得失眠。一直坚持和乡亲们一起体验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时间长了,我和他们也就成了亲密无间的一家人。每每走访老乡家,看着他们围在地上都吃着相同的洋芋酸菜汤,心里就特不是滋味,我会坐下来和他们一起喝酸菜汤,吃洋芋,但吞咽洋芋的脖子酸溜溜的,真想哭。
制约高寒山区贫困农户脱贫的因素很多,反复琢磨总结,我觉得要彻底拔掉穷根,需要从几个方面下“绣花功夫”——
首先是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硬件必须干的,硬件完成了,还需在农网改造0.52元/度的基础上,为极度贫困村农户再降低电费才行。他们用得起电了,不仅对保护和发展生态能产生直接效果,而且能更多使用家用电器,增大了了解外界的信息量,对观念转变意义尤其重大。
其次是要把生产劳动用具和生活用品列为一项扶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少贫困户家庭仍然缺少这些东西,要有了才会去用,用习惯了就会离不开,离不开了才会自己买。
三是要着力培养、培训贫困户“当家人”。“当家人”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生产生活,人亲往来等如果不懂安排计划,寅吃卯粮,六神无主,给钱给物一样脱不了贫,不少贫困户贫困的原因,就是有了钱也用不在刀刃上造成的。
四是要牢牢抓住养殖业这个牛鼻子,尤其是养殖猪鸡鸭。必须首先改善生活,没有肉吃干农活哪来力气?体力不行抗病能力就弱,家有病人拿什么来致富?所以,要把教授老乡学会农家菜烹饪技巧作为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活的品质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卫生、思想观念才会跟着转变。
五是加大农业科技和技能技术培训力度,让农村劳动力都能掌握一技之长。一家人只要有一人懂种养殖技术或实现技术性务工,脱贫的步伐自然加快。
六是实实在在地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还可以实行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只要两个孩子的,三个孩子是女孩的,在扶贫政策、上学、参军、工作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如此才能扭转“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
七是强化禁毒防艾的宣传教育力度。加大经费和人员投入,制定落实科学的管理监督机制,切实遏制和逐步消除这一伤害了一代人的“毒瘤”。
八是调整、整顿、选配好基层班子。对于软弱涣散的后进村,三职干部可派事业心、责任心强,“三农”工作经验丰富的机关干部下去任职,住在村里,一干三年,同时给予优惠政策,贫困村的发展变化必定更快。
九是强化法治建设,弘扬正能量。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治乡、治村、治社,严厉打击坑蒙拐骗、敲诈勒索等损害地方政府形象的歪风邪气,夯实公平正义基石。
十是走产业支撑之路,壮大集体经济。进行顶层设计,引进有实力的企业,以土地流转或入股的方式,实行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可请专家下来实地考察,根据本地土壤气候等特点,培育发展高附加值的种植业、养殖业,在高寒山区可以养殖原生态禽畜,种植名贵中药材和珍稀植物,这样才能成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长流水。
十一是组织定期的脱贫攻坚工作大研讨。集思广益,因地制宜,制定最佳脱贫攻坚的措施方案,力求发挥出扶贫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
十二是将以购代捐和农村电商平台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大项目来抓,最大限度地培育和激发贫困户种养殖积极性,这对脱贫是最直接有效的一大途径。
十三是实施教育优先战略。充实师资力量,乡镇中心校实行1---6年级全部寄宿制,这是脱贫致富、民族振兴的关键。
这些思考都属于一家之言,也算是抛砖引玉,自然需要更深入的探讨和探索。但若能激起更多有识之士对凉山脱贫攻坚的大探讨,最终能形成系统的科学扶贫理论去指导实践,那必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脱贫攻坚好效果,这也正是我写这篇短文的初衷了。
(全文完)
前期回顾
【方志四川•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戴自弦 ‖ 凉山昭觉县扶贫故事(一)
【方志四川•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戴自弦 ‖ 凉山昭觉县扶贫故事(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戴自弦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