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6 17:51:32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凉山昭觉县扶贫故事(一)

作者:戴自弦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1-26 20:09:18 浏览次数: 【字体:

凉山昭觉县扶贫故事(一)

戴自弦

一件羽绒服

凉山州昭觉县塘且乡洛姐村海拔在1900到2800多米,一到冬天就特别寒冷。刚下到村里时,我住在贫困户孙子有日家,有日一家都外出打工了,他把钥匙给了我。

空荡荡的土屋子只摆了两张被烟熏得黝黑的小木床。楼上只有几根楼枕牵拉着土墙,窗户用一张破烂的油布纸挡着,墙角到处是老鼠洞。单扇的木门要用木棒顶住才能勉强关住,四处透风,在寒冷的冬夜呜呜的凌风通宵尖啸着。在我走村入户调研中发现,洛姐村100多户农户住的大都是这样的土坯房。

夜里,我翻出了带下村来的所有御寒家什——盖了两床被子两件军大衣,身都翻不动了还是冷得睡不着。有好几个晚上,我半夜就爬起来烧火烤到天亮。

我能盖那么多,那老乡呢?家里有那么多盖的吗?于是我就利用自己是凉山爱心工作站成员的优势,四处奔走,前后协调爱心人士捐助了500多件(套)新旧衣物,分3次自费租车拉到山脚下,叫老乡们牵马儿来,驮上山去发放给老乡抵御严寒。

社会人士为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安宁镇民乐小学的同学们捐赠的过冬衣物(图片来自网络)

一次,在发衣物的时候,我发现有个老阿妈没来领(由于贫困产生自卑便不愿到打中场和露面,这在偏远农村很常见),于是我就给她留了一件。全部发完后,我拿上那件羽绒服到了她家里。村里青年马比日尔之前给我介绍过,老阿妈叫贾拉当两,老伴10多年前已去世,两个女儿嫁到外地,也在几年前不幸去世了,老阿妈是村里的孤寡老人。我到她家时,白天也大门关着,推门进去屋里一片漆黑,老大妈孤零零地蹲在火塘边,显得特别孤独和无助。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了自己已过世多年的老母亲,忍不住鼻子直发酸。

当我把衣服递到她手里时,她一边流泪一边用彝话说了很多,我听不懂也说不来彝话,只能愣愣地看着她,翻译告诉我,她说:“你这个汉呷阿木可(汉族领导)心肠太好了,一定会有好报的!”

这件小事进一步拉近了我和乡亲们之间的感情距离,之后,每天早上当我用喇叭通知打扫卫生,阿妈总会第一个把小屋和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几次开群众会评选卫生先进户,村民们都举手评选她,她参加开群众会也积极了,还养起了猪鸡鸭。我提议让她享受低保,村民大会上也是全票通过。曾经被人遗忘的孤寡老人,如今得到村民们的经常性帮助和关怀,老人每次见到我都用彝语说个不停。我虽听不懂她说的话,但我的心里却充满了别样温暖。

脱贫攻坚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但从小事做起,注意关心弱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是扶贫的一个重要环节。

年迈的彝族阿妈(图片来自网络)

呷姑洛姐村的路

我在昭觉已工作了20多年,全县47个乡镇都跑遍了。俄尔片区的塘且乡去过多次,从县城顺着西溪河峡谷蜿蜒而下只有24公里。以小河为界,对岸就是布拖县。下塘且乡因公路狭窄险峻而有名,公路要经过悬崖峭壁,路面坑洼不平不好错车,有不少驾驶员都不大愿意跑。每次下塘且乡,从车窗外看着近乎垂直的、几百米高的河底,总会禁不住心里发紧手心冒汗,短短24公里,越野车却也要跑一个半小时,在进入悬崖的那段公路上,经常会碰到外地卡车司机把车停在公路中间,搓着手愁眉苦脸地围着卡车转。

从塘且乡上到呷姑洛姐村还有7公里多山路,要爬3个多小时翻越三道山梁,山路上到处是黑褐色的尖利石块,有的地方山路又陡又窄,人得绕到路上方等待牛羊先过。帮村乡干部土比木果告诉我,呷姑洛姐翻译成汉语就是山陡石头多的意思,难怪我专门到县农贸市场买的两双胶鞋,只下了三天村就烂掉了一双。

呷姑洛姐村

汗流浃背,精疲力竭不说,我发现入户调研的数据根本就不准确。由于自己听不懂也说不来彝话,刚下到村里时老乡们都用怀疑的眼神看我,他们认为我下去只是做做样子,全不把入户调研当回事:有20只羊子的只报两三只,有的户主明明猪牛马就在院坝里也说没有,告诉我是邻居家的,村里安排的翻译跟户主们说着彝话,一个个都抿着嘴偷偷笑着。我第一次觉得自己跟个傻瓜没啥区别,连想冒火都不知道从何冒起?简直哭笑不得——这个第一书记怎么干啊?

躺在乡政府斗室的单人床上,我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经过反复思考后我作出了一个决定——住下村里去,住到贫困户家里去,只有和老乡们打成一片,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也才能打开脱贫攻坚的局面。

打上背包,我义无反顾地爬上了村里,村民孙子日洛热情地邀请我住在他家。村民们知道我住下村来了很是高兴,每晚上都自发到日洛家里来找我聊天,于是我利用“火塘夜话”的形式,开始潜移默化地向村民们宣传脱贫攻坚的政策法规,反复讲解转变卫生、生活、思想观念的重要性,同时还在村民中物色了4个会说汉语的青年做我的翻译。有了翻译,我入户调研、精准识别等工作比较顺利地开展了起来。

大家最渴望的就是修路,但都认为这事太大太难。在全村群众大会上我第一次提出一定要把洛姐村的路修通,村民们都不相信,有的村民甚至说“别说大话,要看到挖机来了我们才相信!”

憋着一股子劲,我开始跑乡政府、扶贫移民局、交通局……拿着写好的报告来来回回跑了几个星期,终于洛姐村的公路建设被列入了政府的“一事一议”。当隆隆的挖机开进现场,全村村民都穿上了盛装,围着挖机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3个月后,呷姑洛姐村的公路通车了。看着乡亲们将洋芋、绵羊、土猪等土特产装上车子拉出去卖钱,我的心里比中了大奖还激动,因为我向洛姐村村民兑现了第一份承诺。

要致富,先修路。公路通了,呷姑洛姐村在脱贫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我也由此赢得了乡亲们真诚的信赖,同时也坚定了我对呷姑洛姐村脱贫攻坚的决心和信心。

深山沟里找水源

从住下呷姑洛姐村村民们就纷纷来找我:“我们村冬春季人和牲畜吃水太恼火了!你要想想办法哦!”在村里走了几转发现,家家户户都在用塑料桶排队接水、背水,那水就麻线那么细,可怜巴巴的流着,风一吹就飘到桶口外。下晚,牛羊牲放牧回来,全挤在小水管旁伸长舌头添水管,看着好揪心。

由于洛吉村平均海拔达2470米,而且山里全是岩石积不下雨水,所以水源非常稀少。村民说之前搞过两次饮水工程,只找到一处地脉水,雨季来了用不完,旱季到来就迅速干涸。人畜饮水成了洛姐村又一大难题。

找乡政府请再争取立项,说已搞了两次饮水,要再争取难度太大。可这是3000多人畜的命脉,不解决咋脱贫?我又打报告,开始反反复复跑。跑得双腿酸软,说得口干舌燥,终于感动了分管县长,说等他们研究后批给水务局实施。乡里通知我报告批准了的那天,我比村民们还高兴,这可是全村未来的发展和子子孙孙的幸福啊。水务局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没几天就专门下到村来进行勘察,让我们赶快找水源。

要想喝到水,水源是关键。在一个雪花飞舞、浓雾弥漫的早晨,我叫上村支书和两个年轻村民,吃几个洋芋再烧了两个苦荞粑带着,早早就出发了。凌风尖啸,刺割着手脸,浓雾稠得两三米之外就啥也看不见。溜滑的山路陡峭险峻,大垮山里到处是黝黑的岩石,刺人的青杠树叶和栽秧果刺夹杂在乱石中亡命地生长,拽住野竹丛在悬崖间艰难爬行。汗水很快湿透了衬衫,而手脸却冻得僵硬麻木,那种内热外冷的感觉,简直说不出属于哪种滋味。

在很多处悬崖间,手脚并用还不够,得抓住岩石再准确跳到另一块大石上:先要在心里估算如果滑倒,再去抓哪蔟灌木丛。这种探险一样的攀爬,需要矫健的身手和敏捷的反应力做本钱,有好几次我都摔得四仰八叉但迅速抓住了旁边的青杠树,看着下边几丈高的陡崖,虚汗涔涔直冒。

两个多小时了还在浓雾弥漫的大山沟里爬,早上吃的几个洋芋早已消耗殆尽,肚子唱起歌来,啃两口苦荞粑才发现没带水,下咽时脖子伸得像雁鹅。唇焦口燥,汗流浃背,双腿也开始打颤,渐渐地爬一段小坡就得停下嘘嘘喘气,体力已透支了。

胸闷气胀,大脑开始供氧不足,眼睛也一阵阵金光灿烂,尤其口渴难耐,拍打下树叶上的冰凌,放进口里有股浓浓的腐霉味,而且一点不解渴;四处搜寻,我终于发现一块岩石上的小窝里积有雪水,跑上去直接把嘴浸着就咕嘟咕嘟喝一气,站起来才发现积水里好多羊粪蛋,顾不了了,趴下去再喝一气。

跋涉了近4小时,终于找到了两处地脉水,却早已干涸,只剩溪流冲刷过的痕迹。极不甘心地用石块刨一通,除了印迹还是印迹,4个人大失所望,看来大半天的辛苦要白费了。

大伙忍不住在浓雾里一起呐喊,“哦荷荷荷荷……”喊声此起彼伏,在迷雾漫天的大山中回荡,那是无功而返的愤懑与发泄。他们用彝话呼喊,却听到了远山的浓雾里有人回应,原来是另一个乡的牧羊人,他说“向上向左继续爬,有——水!”当他们翻译给我听后兴奋得我跳起来就摔了一跤。

顾不得疼痛,继续攀爬,二十多分钟后竟然真的听到了潺潺的水流声,就像沙漠中跋涉的旅者见到了清亮的水潭,我们一起拼命地向上爬。在一片陡峭光滑的悬崖上,有小指那么大的一股清泉在汩汩奔流着。“大家停30秒再喝!不然要生病的。”他们几个喘着就要埋头牛饮被我及时拦住了。停留片刻后我们一起把头浸在积水里,大口大口喝起来,感觉每一口都从嘴巴甜到心底,那一刻才明白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即使有人给我们再好的东西我们也绝不会换!

绕着悬崖仔细查看后,找到了水源的集中点,大家一起抱些大石头来打好记号,再就着山泉分吃苦荞粑,不一会就开始发抖,原来喝了满肚子凉水、又停止了跋涉,背上的汗水结冰了。“不行了不行了,赶紧开道,不然要冻僵在这里!”我招呼着大家赶紧往回赶。心情在浓雾中一下变得格外敞亮,大伙唱起了《泉水叮咚》,上午跋过的悬崖也感觉没那么险了。

两小时后我们就回到了村里,他们说是因为返回的路都是下坡。烧起一蓬大火,一起烤冰湿的衣服,汗水变成雾气一直升上楼顶,和屋外的浓雾一样浓稠。

这个水源地我就先后跑了4趟,一个多月后,由水务局招标的施工队,终于从9公里多的大垮山中,用塑料管将水接进了村来。每当听着自来水“哗哗”的流淌声,我的心里就会生出一种莫名的满足——呷姑洛姐村的村民向脱贫又迈进了一步!

呷姑洛姐村村民新房

(未完待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戴自弦

微刊题字:蓝天果(中国文联文代会代表,商务部中欧协会青少年艺委会副会长,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毛笔工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