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罗学娅 ‖ 文明奔小康 家风伴我行
文明奔小康 家风伴我行
罗学娅
2019年11月29日,难得的冬日暖阳早早露出笑脸,照得隆昌市古湖街道大云村暖洋洋的。人们的心情也和这天气一样好,看见谁都笑嘻嘻地打招呼,还加上一句:“周大娘上电视了,你看了没?”“看了看了,周大娘这几十年确实不容易,我们都该向她学习哦!”“就是,家风好,日子才过得好噻!”
大家说的周大娘,就是村东头的周辉林。她30多年前从外乡嫁到这里的李国防家,夫妻俩勤耕苦作,日子也还算过得去,不久就有了3小孩。没想到,就在这上有老、下有小,特别需要他们加倍努力的时候,30多岁的丈夫却患上了严重的哮喘病,生活重担一下子落在了周树林肩上。但她没有怨言,每天早早起床,帮丈夫收拾利落后,就下地干活,回到家就和婆婆一起忙家务,虽然很艰辛,但一家人互敬互助、尊老爱幼,其乐融融。婆婆与她和睦相处了40多年,直到2017年92岁安详去世;丈夫患病30多年,前年又增加了帕金森综合征,行动都很困难,但从没发生过因护理不周引发的并发症。
2014年,周树林家被确定为村上首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干部们帮助下,她在专合社流转了自家土地,精心饲养村里发给的小鸡和羊羔,丈夫还得到了残疾人生活困难补贴和重残护理补贴,很快他们家就成了脱贫光荣户。周树林说:党的政策好,扶贫干部帮扶到位,我们更要牢记家训:“一家同心合力,何愁万事不兴”,把好家风一代一代传下去。
大云村是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014年,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8%,经过5年艰苦奋斗,脱贫攻坚首战告捷:2018年底,顺利实现整村退出。
大云村村民在产业园区务工(图片来自网络)
大云村脱贫了,但怎样才能守护脱贫战果,带领村民信心百倍地致富奔小康?做过教师的第一书记吴英,想到了“以教育为主,树立文明新风,在全村营造积极向上、互帮互助、传承优良好家风的浓厚氛围,让精神文明建设和脱贫致富并驾齐驱”。吴书记的想法,立即得到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的支持,他们以村级活动阵地升级改造为契机,以农民夜校、远程教育为载体,组织村民反复讨论,形成了人人认可、人人遵守的村规民约三字经,并张贴在村民都能看得见的路边大墙上。然后,集中人力,分头到组,帮助435户村民提炼家训,制作上墙。
不多时,大云村就打造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家家户户门前,都挂起了一块古香古色的家风牌。牌子上言简意赅地写着自家祖祖辈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的教诲。把家训“晒”出来,挂在家门口,自家人进进出出,乡亲们来来往往,都能对照自省,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传承好家风。
“做人讲道德,做事讲良心,种田不怕累,打工不怕苦”,是贫困户廖太芳的家训。他们家4口人,除了儿子,全都是病人。老廖10多年前患了脑梗并留有后遗症,妻子患间歇性精神病,老妈人老体弱,全身都是病。但他们不是坐在家里等、靠、要,而是在扶贫干部帮助下,靠勤劳的双手,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摘掉了贫困户帽子。他们非常感恩,尽量不给村里添麻烦,只要能干的活,都努力地去干。老廖在医院做护工,妻子在公益性岗位上做保洁,老妈在易地搬迁的新房子里,做些力所力及的家务,儿子上了大学也牢记家训,在努力学习之余,送外卖勤工俭学。勤劳诚信的好家风,鞭策他们家成为了励志型脱贫光荣户。
好家风、好民风、好村风将村民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更加自信了。
大云村开展重阳敬老活动(图片来自网络)
2018年底整村脱贫后,还有3户4人未脱贫,帮扶干部们在搞好家风传承、建设精神文明的同时,为常住精神病院的刘德根申办了低保,办理了残疾证;为独居久病的黄泽平也申办了低保,帮助其收入达标;还为范青春老人申请了D级危房改造补助和帮扶部门、扶贫基金以及民政临时救助,迅速为她修起了50平米的新房子并配置了必备的家具和生活用品。
大云村的贫困户真正的清零了,村民们在好家风、好乡风的吹佛下,喜气洋洋奔上了致富路。此期间,大云村的扶贫干部们组织村民开展好家风好家训传承活动12场次,请专家、村民作“家风讲堂”36次,将优秀家风传承故事编排成节目在“家风舞台”演出3场,建设“家风传承实训基地”1个,评选出文明家庭40户、星级文明户40户。评选家风传承示范户8户,刚才说到的周树林就是向市电视台推荐作专题报道的家风传承示范户。
大云村的好家风传承活动,得到隆昌市文明办肯定。2019年重阳节,隆昌市文明办特到大云村开展重阳节庆祝活动,在表演丰富多彩文艺节目的同时,组织隆昌市最美家庭典型人物到场分享治家理家好经验,还邀请大云村脱贫光荣户、家风家训示范户上台谈感想、摆经验。活动让大云村群众更加坚定了扬家风、传家训,努力奋斗奔小康的信心,大家在文明祥和的尊老爱老氛围中,充分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2019年大云村人均年收入达20500元,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24200元。这个2018年还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村,成为了隆昌市文明村、“美丽隆昌·宜居乡村”达标村。
这正是:有了精气神,不怕不脱贫,文明奔小康,家风伴我行。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罗学娅(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内江市作家协会会员)
微刊题字:蓝天果(中国青少年书法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中国文联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