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范丽 ‖ 都会有的
都会有的
范 丽
“哐、哐——哐嚓嚓”,几个落地惊雷把张明成从梦中惊醒。他半坐起身,去拉灯绳。“哎,又停电了”。他嘟囔着,用脚摸索床边的鞋,却踩在了一滩水上。冰凉的触觉从脚板心一秒窜到脑门。“阿珍,阿珍,快拿盆子来,屋顶又漏雨了!”叫了半天无应答。借着一道闪电的光,张明成看得很清楚,床的那头,空荡无人。
一瞬间,他惊得直冒冷汗,心里突突地跳,一种不好的预感如雷轰了下来,击得他头皮发麻。张明成光着脚,两步跃过去,一把推开斜挂在土坯墙上的门,吼道:“二娃,你娘呢?”几岁的二娃睡得死沉,平时木讷的姐姐却很清楚地应答了一句:“娘半夜背个大包包走了,喊我早上煮稀饭给弟弟吃。”
张明成想哭,十几年前,好不容易从云南娶回来的老婆,嫌家里穷,还是跑了。他难受地抱头蹲下,此刻,屋顶漏下的雨正顺着他的头发尖滴落。
张明成,从出生起就住在隆昌市天华乡李家咀村9队。天华是出了名的穷乡僻壤,远离城区,山多土少,一个村385户村民,有22户贫困户。小学都没有念完的他,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年龄优势,家徒四壁,十天半月能吃顿肉都是奢望。
张明成熬着,为了两个娃娃苦苦支撑着这个家。
时间来到2015年,政府派人来为他修葺了四面漏风的土房子,搭建了两间大大的石头猪圈。砖瓦结构的新房,让张明成再不用担惊受怕,风雨中也可以睡得踏实了。村委会把打扫村道的活儿派给张明成,年近花甲的他终于每月有点现金收入了。
“老张头,来来来,快把这五只羊羔牵回去喂起。”正在认真扫村道的张明成远远地听见队长张隆见朝他喊。几天前,队长就来动员过他,说现在有政策,村民买羊羔回来养,可由政府报账。张明成没有积蓄,哪有钱买羊。虽然也心动,但也只当做听听。没想到队长自己垫钱,把羊买来了。“老张头,现在你别看这羊小,长大后可金贵呢。羊肉价格高着呢” 。张明成接过牵羊的绳子,就像领着自己的一群孩子回家一样,小心翼翼却又满心欢喜地:“我有羊了,我也有属于自己的羊了”。
“张大叔,打开猪圈门哦。这是政府无偿给你送的母猪,等母猪产崽儿,小猪养肥,您就等着数票子吧!”正在烧火做饭的张明成跑到门口一看,年轻的支书张伦和扶贫办缪主任居然运来了一头猪。张明成紧张地搓着手,局促不安地说:“养不起呢,我没有钱买饲料。你们回去吧。”
张伦上前两步,把猪圈门打开。他英俊的脸上挂满笑容。大星村、石印村、李家咀村合村之事让他异常忙碌,合并后村民共有1000余户,贫困户占比6.89%,带领大伙脱贫成了村委会的头等大事。李家咀村集体经济匮乏,张伦书记就探索性地动员了10名优秀农民工出资,建成6亩大棚蔬菜,稳定地安置了三位贫困户就业。丰产的蔬菜正凸显经济效益。市上、镇上扶贫办的人员三天两头走村访户,来宣讲政策。针对张明成家的实际情况,为他定制了以“母猪繁殖猪仔,仔猪长成肥猪增收”走出贫困的路子。
“张大叔,饲料问题你不用担心,去我家饲料店拿就是,等猪儿喂大,卖了钱再给不迟。”张伦一边将母猪赶进猪圈,一边真诚地对张明成说。张明成眼眶有点回潮,不善表达的他,心里一遍遍地默念着:“我有猪了,有猪了,我一定要搞好养殖”。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没有预测到,一场劫难正在袭来。
2019年下半年,非洲猪瘟席卷而来。眼看着别家一头又一头被拉出去无公害处理的病猪,张明成不吃不喝守在自家猪圈里。一月前,母猪刚下了二十几头猪崽儿,高兴之余,很担心会感染猪瘟。
具有丰富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的村支村张伦,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猪瘟战疫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张伦将自己上小学的孩子完全托付给老婆管理,抽身出来,一心扑在预防猪瘟的保卫战中。技术指导、卫生把控、消毒灭菌、食物配置,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力求将养殖户们的损失降到最低。
张明成遵照张伦等技术专家的建议,没日没夜精心照顾着一窝猪仔。张明成是幸运的,猖獗的猪瘟被阻挡在了门外。年底卖肥猪的收入,一下子窜到4万余元。他的钱,一半留给二娃念书用,一半继续发展养猪养羊。
“我有钱了,真的有钱了”, 张明成数着一张一张的红票子,感觉好梦已经照进了现实,甚至隐约看见阿珍向他走来。他非常清晰地知道,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一切都会有的。
作者简介
范丽,女,四川省隆昌市人,笔名蓝,内江市作家协会会员,内江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隆昌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作品散见《中国作家》《现代艺术》《四川旅游》《四川政协》《天下云山》《凤凰文学》《内江日报》《沱江文学》等报刊。出版诗集《青春诗歌读本》。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范 丽(隆昌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