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

史料之窗

  • 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17年。 这是“非典”留下的时间刻度。 2002年12月,在中国广州,发现首例非典型肺炎患者,之后,到2003年,在各个媒体上,“不明病毒肺炎”、“非典”、“非典型肺炎”、“SARS”等字样被反复提及,形成了“浩如烟海”的...
  • 作者:仲伟民 李俊杰《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14日 12版) 《鼠疫:战争与和平——中国的环境与社会变迁(1230-1960)》 曹树基、李玉尚 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鼠疫》【法】阿尔贝·加缪 著 顾方济、徐志仁 译 译林出版社 《老鼠、虱子和历...
  • 全球史主要探讨跨国家、跨民族、跨文化和跨地区的历史现象,大范围的疾病传播自然成为全球史研究的对象。1918年大流感是一场全球性灾难,其导致的死亡人数甚至超过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人数,从全球史视角对这场流感进行探讨和反思,有助于...
  •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面临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严峻考验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多发病、地方病流行和肆虐的严重挑战。当时威胁人民生命与健康的最主要的疫病,正如时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所述:“天花、麻疹、斑疹伤寒、回归热...
  • 疫灾是急性、烈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所导致的灾害。它既可以是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原生灾害,也可以是其他自然和人为灾害诱发的次生灾害。疫灾直接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是必须重视和应对的一个重要灾害。
  • 2003年,在北京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一位护士准备给病人注射。图片来源:新华社 封面新闻记者 李智 来自四川的小明,那年不到十岁,2003年春节过后,他回到村小上学,进教室便闻到浓浓的酸味,“谁把醋打翻在地上了?” 开学第一讲,老师没...
  • 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脱下护目镜、隔离衣,从北京小汤山非典医院走出来,最后一批治愈者有些“拨开乌云见日出”的感觉。 2003年6月20日,运行了51天的小汤山医院,被贴上封条,它共收治680名非典患者,672名痊愈出院,8人死亡。数据背后,是“...
  • 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 武汉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信息,即使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是一片空白。 与之相反的是,十七年前的“非典”病毒,率先爆发疫情的广东省,多例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中间,一名叫黄杏初的患者病例报告被率先披露。 随着S...
  • 2020年2月16日,北京小汤山医院改造工程病房区装修基本完成。图片来源:中新网 封面新闻记者 李智 静坐在临时搬来的办公桌前,我异常清醒地思考着自己即将面临的重重考验。未来是生或是死?是鲜花或是讥讽? 在即将奔赴小汤山,坐镇指挥应对...
  • 钟南山 封面新闻记者张峥 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钟南山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2020年1月19日,84岁院士钟南山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动车。和他一起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还有来自浙江大学的中国工程...
首页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尾页 共3169条信息/共317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