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芙蓉肥皂:曾经的川货精品

作者: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1-14 10:56:44 浏览次数: 【字体:

成都致民路,自新南门开辟,建成不足百年,却引发了许多成都人的情感共鸣。这里不仅有食品加工老字号耀华食品厂,还有扬名全国的国营成都肥皂厂。国营成都肥皂厂曾是成都数一数二的日化工业企业,生产的芙蓉肥皂更是物美价廉,一度成为川货中的精品。

芙蓉肥皂(来源:成都方志)   

 成都制皂业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鸦片战争后,美、法、日等国的肥皂、香皂先后涌进成都。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川省动工局在成都兴建裕德肥皂厂,原料多购于国外,月产肥皂约9吨。由于技术落后,制皂成本高,产品质量差,肥皂厂于宣统元年(1909年)倒闭。

 宣统二年,成都劝业道道台周孝怀从日本购置一台锅炉,在学道街开办立达洋碱厂,民国元年(1912年)关闭。民国八年(1919年),钟贯三又在成都开设华茂肥皂厂,两年后倒闭。抗日战争爆发后,武汉的太平洋肥皂厂迁至成都新南门外。到20世纪40年代,成都的肥皂作坊设备简陋,规模小,产量低,最大的太平洋肥皂厂也只有三口皂锅,20多个工人,年产肥皂仅20吨左右。

 建国后,成都个体手工业肥皂作坊大量出现,到1950年末,共有肥皂厂家和作坊近80家。1952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对制皂业进行清理整顿,仅保留53家,并组织部分厂家到制造工艺先进地区学习制皂技术。此后,成都的制皂厂不断改进工艺、更新设备,将过去的含水皂改为排水皂,肥皂色泽、质量大大提高。

 1956年,成都制皂业实行公私合营,所有肥皂生产点组建成公私合营的太平洋肥皂厂。1961年,太平洋肥皂厂改制成为“国营成都肥皂厂”,厂址为致民路31号。由于油脂品种单一,国营成都肥皂厂只生产含脂肪物42%的四二型肥皂,每条重250克。1964年,轻工部日化局颁布《普通洗衣皂标准》,成都肥皂厂遂生产含脂肪物53%的五三型肥皂,产品有菊花肥皂、美蓉肥皂。

 1981年,按照轻工部《油脂洗衣皂标准》要求,国营成都肥皂厂调整油脂配方,分级使用油脂原料,生产五三型芙蓉肥皂,同时继续生产四二和四七型的锦江肥皂。

 1982 年,国营成都肥皂厂与双流县中和镇(今成都市高新区中和街道)合作建成中和分厂,解决了肥皂厂场地窄小的问题,扩大了生产规模。

 1984年4月,国营成都肥皂厂与蒲江肥皂厂进行横向经济联合,由国营成都肥皂厂提供技术配方和注册商标,当年生产、销售芙蓉肥皂2400吨,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国营成都肥皂厂的轰鸣声早已和成都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物美价廉的芙蓉肥皂更深受成都人的喜爱,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块芙蓉肥皂。芙蓉肥皂没有添加香精,用它洗过的衣服,留存着淡淡的天然肥皂气味。芙蓉肥皂还有很好的杀菌效果,若是夏天被蚊虫叮咬,只需用肥皂洗一洗便能止痒杀菌。

芙蓉肥皂被评为四川省著名商标(来源:成都方志)

 自生产起,芙蓉肥皂声名鹊起,在市场上独领风骚,曾多次在全国肥皂评比中获得第一名,成为四川乃至中国响当当的肥皂品牌。它的广告词,如“芙蓉五朵花,洁净千万家”等,给成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5年,国营成都肥皂厂投入人民币500万元从瑞典布利发公司引进技术及一套液体洗涤生产线设备,开始生产块状、粉状、丝状、浆状、液体状等各类洗涤用品,成为可以生产肥皂、香皂、药皂、精甘油、液体洗洁精等多种产品的洗涤用品综合性工厂。

 1988年,国营成都肥皂厂更名为“成都油脂化工总厂”。20世纪90年代,该厂成为成都市大中型骨干企业、四川省洗涤用品协会副理事长厂、西南行业协作组组长厂、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理事会理事成员厂和肥皂委员会成员厂,产品覆盖整个西南地区。

 1998年5月,成都油脂化工总厂改制成为民营企业,更名为成都芙蓉洗涤用品有限公司,工厂也迁至中和镇,除生产、销售洗涤用品外,还加工棉花、蚕茧等农副产品及化工原料。位于致民路的厂房则被拆除。

 如今,市场不断发展,各种品牌的洗涤用品层出不穷,陪伴一代人成长的国营成都肥皂厂几经变迁,已鲜有人知晓,芙蓉肥皂也不复从前的名声。但它们曾见证成都制皂业的发展,给那个年代成都人平淡的生活送去洁净和芳香,留下弥足珍贵的记忆。

(本文主要内容,源自《成都市志·轻工业志》,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