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成都日报】《人民日报》里的“成都”:67年前一条路 67年后城市群

作者:吴喆张婷婷 来源:成都日报 发布时间:2019-07-03 12:58:56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省志·交通志》(下)(1995年5月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

67年前,一条新的铁路联通了成都和重庆,通往经济繁荣的新道路被打开了;67年后,两座城市再次紧紧相连,突破带来的变化翻天覆地,直击人心。

1952年7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版面图

一条铁路破了蜀道难   毛主席亲笔写锦旗

时间回到1952年的7月2日,那天的《人民日报》虽然还没有彩印技术,但成都的喜庆从字里行间溢了出来。

就在新闻稿见报的前一天,成都举行了隆重的成渝铁路通车典礼,为此,北郊车站广场会聚了30万人。

“满身装饰着鲜花的列车向前蠕蠕开动。火车的巨吼,人群的欢呼,高空中九架飞机的轰鸣,震荡着成都平原。坐在列车内的川西区和成都市的各族各界代表伸手向窗外欢呼的人群告别,他们第一次坐着火车到重庆去参观。”

而成渝铁路的另一端,菜园坝重庆车站也是装饰一新,红旗飘扬。当天的盛大集会上,时任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部长的滕代远将毛主席亲笔写着“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的大幅锦旗授予了西南铁路工程局全体职工。

锦旗上的字也被刊印在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头版上,格外醒目。

从那一天起,一条505公里的铁路打开了一条通往经济繁荣的新道路。

成渝铁路建成后的两年里,其情况依然备受《人民日报》关注。

1953年7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版面图

1954年7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版面图

在1953年7月4日和1954年7月3日,《人民日报》分别在头版刊发了题为《成渝铁路担负了支援西南基本建设的任务》和《成渝铁路成为西南经济大动脉》的文章,且版面都不小。

1992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版面图

转眼到了1992年的6月25日,《人民日报》用头版+二版转版的形式刊发了大篇幅文章《蜀道不再难——成渝铁路礼赞》,以此纪念成渝铁路通车40周年。其中提到,因为成渝铁路的开通,“成都市由过去典型的消费城市迅速变为生产城市,发展成为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

没有大型机械化设备,施工条件极端艰苦,路料运力极为匮乏,但从成渝铁路开工到通车,只用了2年时间。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写下了时代奇迹。

成渝交流需要新方式  这次不是修路

商品浪潮的呼唤带来了新的“蜀道难”,要想富,先修路。1995年7月1日,成渝高速公路全线开通。随后的2013年到2017年,成巴高速、沪蓉高速、渝蓉高速相继出现在地图上。从2018年12月28日起,川渝10个高速省界收费站取消又带来了新便利。2015年12月26日,成渝高铁竣工运营。目前,从成都到重庆,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

铁路有了,公路也有了,但成都和重庆两城长期以来的“背向发展”导致了成渝“双核独大”却“中部塌陷”的失衡格局,两城急需新的交流方式进行新一轮联通。成渝城市群,是时代给出的解决方案。

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指明了成渝城市群发展方向: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发挥其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30年,重庆、成都等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明显增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全面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至此,成渝城市群发展步入快车道,经济总量从2014年的3.76万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近6万亿元,不断加快一体化发展步伐。

2017年12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版面图

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  成都开启“千年之变”

至于成都,如何在成渝城市群发展征程中扮演好关键角色?2017年12月3日的《人民日报》给出了答案。

2017年12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题为《成都高起点谋划千年新变》一文提到了成都的“东进”战略,其背后就是成渝两市的相向发展,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

“成都按下‘东进’的快捷键: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心东移,开辟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着力打造成渝相向发展的新兴增长极,辐射带动川东地区,按照《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与重庆共同构建支撑西部大开发、大跨越的城市共同体;面向‘一带一路’,通过天府国际机场、成渝高铁、长江水道的连接联通,接入空中丝绸之路和海上、陆上丝绸之路,打造辐射东亚、南亚、欧洲的国家向西向南开放门户城市。”

2017年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成都首次提出了“东进”战略,开启了成都城市发展格局的“千年之变”。让成都由“两山夹一城”的逼仄变为“一山连两翼”的开阔,能够治理“大城市病”,更能再造瞄准“世界城市”的“新成都”。如今的“东进”区域,是成都正在崛起的“第二主战场”。两年来,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落地实施,为“东进”区域加快发展储备了动能。

随着连接成渝城市群主要城市的高铁、高速、航道、通用机场等项目规划和建设进度不断加快,成渝“双城生活”将成为更多人的日常。正如《半月谈》杂志所述:“成都、重庆两大国家中心城市‘相向发展’格局开始破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双城记’开始上演,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一个人口总量近1亿、经济总量近6万亿元的城市群正在中国西部地区崛起。”

时光荏苒,不变的是我们永远在突围。突破盆地约束,突破区域局限,构建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67年前,我们修了一条路;67年后,我们谋划崭新篇章。

成都日报记者 吴喆张婷婷

来源: 成都日报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