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

作者:sky 发布时间:2011-03-11 11:59:23 浏览次数: 【字体: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

□ 曾 军

 

 


历史文化名城,从建筑意义上讲,必定是古城。西安是,有古城墙可以为证。南京是,其古城墙在诉说沧桑的历史。北京,古城墙在建筑大师梁思成的悲怨声中消失了,但毕竟城内还有体量庞大的故宫建筑群等在证明其历史悠久,是一座古城。这是一般人的常识,从外观上在认识古城。

成都呢?成都古有城墙,至清代,乾隆时重修。城周围计二十二里八分,范围大致在北、东、南三面为府河、南河的位置,西面为饮马河、西郊河。民国以来,逐渐拆墙,至1970年,成都城垣基本消失。按俗称,古城墙内为城内,城墙外为城郊,成都繁华闹市区,一般指城内。城墙没有了,但其概念还存在。

成都闹市区内,尚有三处古建筑遗址。

宽窄巷子,位于城区西部少城之地,为清末民初典型的川西民居院落建筑,房屋较低矮,多为一层。清一色的青瓦、红檐、黛墙、白壁,院落轻巧、秀丽、幽雅。普遍破烂陈旧,属于旧城保护改造的区域。经“修旧如旧”的改造修整,现面貌已大为改观,已于2008年上半年对外开放,迎接游人观赏。但是,周边如锦都等耸入云天的现代建筑群的巍然挺立,这一区域已基本上淹没于现代化的城市里,成为了历史的陈迹。此保护片区规划总用地66590平方米。(约合100亩)

大慈寺,在唐朝中期曾雄据成都东城,盛极一时,后历经战火动乱,古建筑损坏严重。清顺治间重修。同治六年(1867年)再次重修,中轴线上建筑为山门殿、弥勒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说法堂、及藏经楼、接引殿(1958年拆除),两旁建筑为客堂、斋堂、禅堂、戒堂等,共占地40余亩。“文革”期间,庙宇建筑又有所损坏。今修复,于200448日正式对外开放,庙宇占地仅20亩,实不能代表古城昔日的气概。1981年大慈寺被公布为成都市文化保护单位。保护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6万多平方米。(26.64公顷,约合400亩)

文殊院,处在城区人民中路旁的文殊院街,以红墙环绕,其内林木森森,庙宇建筑飞檐斗拱严阵肃穆,覆压一片,掩映于浓荫之中。占地80余亩,形成一处体量较大的禅林历史文化片区。文殊院原建筑毁于明代末年,现为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重建,因康熙帝赐手书“空林“二字,使寺院名声大振。据《成都市建筑志》载:“该寺庙坐北向南,气势古朴宏敞,为市内现存唯一保存完整的佛寺。全院沿中轴线依次设弥勒殿、钟鼓二楼、观音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两侧廊房、花厅,共有殿堂、房、舍192间,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殿堂建筑,全系木石结构,采用金堂峡石为柱,有石柱82根。诸殿隔扇花窗式样繁多,图案达48种。”保护区总规划用地面积为26.53公顷。(约合400亩)

五重殿藏经楼,是院内最大、最坚固建筑。面7间,深5架,高15.84米,单檐悬山屋顶,中开门,6排石柱,每排8根,共48根。两山垒砌厚高墙,墙间辟卷门。前檐柱上石刻兽性斗拱,石基撑弓处雕花纹。楼栋景象极其壮观。楼藏佛教文物,为国内珍宝。郭沫若曾题“西天文物萃斯楼”名句补壁。文殊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处同为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经国务院批准确定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而文殊院以其面积最大,历史悠久,古建筑最宏伟、壮观、完整,成为三者之冠。游人于此处,远望红墙内树荫里的屋顶飞檐,雾气缭绕,云烟氤氲,听到悠远浑厚的暮鼓晨钟,才能真正嗅到“古”的气味,悟出成都原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那么,从城内市区来看,文殊院是最能代表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

从成都的行政区划来看呢?

成都为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当时成都辖两个城区:东城区、西城区;三个郊区:金牛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两个县:金堂县、双流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是指两个城区。这两个城区加上金牛区,于1990年调整为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五个区。按照前面谈到的城区和城郊的概念,在这五个区中,属于城郊的尚有四处古建筑遗址,其中西郊两个:杜甫草堂、青羊宫;南郊两个:武侯祠、望江楼公园。一条南河把武侯祠隔离出城去。杜诗曰:“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即指武侯祠。望江楼公园解放前后的时期称南郊公园。

青羊宫,中国著名道教宫观,是成都市现在仅存的一座最大最古老的道教宫观,占地约37亩,唐朝前即有庙宇,名青羊观。唐代扩修后改为现名。为西南地区最早的道观之一。唐僖宗入蜀,改为青羊宫。传说老子命青帝子化为青羊,老子乘之到成都而得名。原建筑明末毁于战火,现有殿宇为清康熙(1668年)年间以来所重建;有混元殿、灵祖楼、八卦亭、三清殿、斗老殿、唐王殿、降生台、玉皇殿、说法台等,由南至北,从低到高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殿宇高大,环境清幽。

三清殿为宫内主殿,面5间,深3架,设前后通廊,面积1198平方米,按教义设木柱8根,寓意“8大金刚”,立石柱28根,指“二十八宿”,合为36根元柱,寓“三十六天罡”。镂雕撑弓,鹤翅飞翔,龙舞浮雕,庄重华丽。

八卦亭为青羊宫标志性建筑。八角重檐式,盔顶屋盖,亭内石柱8根,外围石柱8根,建筑在正方形台基上。台基上下两层,一方一圆,含“天圆地方,内含八卦”之意。亭顶饰黄色琉璃瓦,宝顶、屋脊、翼角、兽吻。下层脊端有金龙8条,新奇壮观。青羊宫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甫草堂为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的寓所,位于西郊浣花溪畔,远离闹市。北宋在草堂遗址就修建了杜公祠,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及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有两次大的培修,奠定草堂基础。1956年,政府对草堂全面整修,扩建梅园,使草堂扩大为300余亩。草堂按中轴线布局,旧建筑包括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五重。其中诗史堂居草堂中心,为最大建筑,面阔5间,进深4架,壮观雄伟。两旁分列廊、轩、亭等,形态轻盈,呈清秀淡雅的民居风格。杜甫草堂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侯祠约在5世纪便出现于成都南郊惠陵(刘备墓)旁偏西南处,到了唐代已成为名胜古迹。原建筑毁于明末。现祠为刘备与诸葛亮君臣合庙建筑,占地面积37000平方米,系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建,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祠坐北向南,设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中轴对称,以刘备殿最高,建筑最为雄伟壮丽,为清代典型官式建筑。刘备殿为悬山式石柱墓结构,面积648平方米,殿阔7间,宽36米,进深4架,深15米,有石柱32根,屋面筒瓦,镂空撑顶,雕刻龙凤等图案,体现皇权至尊的建筑立意。1995年武侯祠扩大为83.12亩(约55440平方米)。

望江楼公园,位于东门外九眼桥下游1公里处,占地180多亩,濒临锦江,是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的名胜古迹。古迹有崇丽阁、吟诗楼、濯锦楼、薛涛井、浣笺亭、五云仙馆、流杯池、泉香榭、清婉室等,多为清光绪年间建筑。其最著名者为崇丽阁,俗称望江楼,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楼高30余米,上两层为八角形,下两层是四方状,全木穿逗结构,楼廊宽敞,每方四柱,屋面盖绿色琉璃瓦,翘角飞檐,雕梁画栋,气势雄伟,是成都的标志性古建筑。望江楼公园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公园是成都三大历史文化遗迹,加上青羊宫,连同城内的宽窄巷子、大慈寺、文殊院三个历史文化保护区,共7处古建筑遗址,都在1982年成都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区范围,它们都从不同的历史文化角度有力地见证着这座古城,都是成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皆为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正如中国体育界的名片,有国家乒乓球队、羽毛球队、跳水队、女排队一样,它不应该是唯一的。只要能代表中国体育界在国际大赛中获得崇高的荣誉,就应该是中国体育界的名片。

但从古建筑上看,在7处遗址中,以文殊院的古庙宇建筑群最为气势磅礴、雄伟、坚固,况且位处市区城内,“近水楼台”,似为最能代表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

另外,位于成都外北成华区青龙场、占地340亩、号称“川西第一丛林”的昭觉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年),现有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原有主要建筑为山门、虔心亭、天王殿、观音阁、大雄宝殿、藏经楼、御书楼、普塔院等,惜清末及民国初年,多损坏。1987年,重建大雄宝殿,为仿古建筑,面9间,深25米,建筑面积2136平方米,气势雄浑,但已不能代表成都古城风貌了。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