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水墨氤氲意纵横——资阳知名美术家杨健侯国画作品漫谈‖胡佳音

作者:胡佳音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4-17 17:20:35 浏览次数: 【字体:

水墨氤氲意纵横

资阳知名美术家杨健侯国画作品漫谈

胡佳音

了解杨健侯老先生的事迹和画作,是从近期一个网络作品展开始的。

杨健侯,资阳知名美术家,国家二级美术师,有着蜀中诗书画“三绝”画家的美誉。2022年,老先生在94岁高龄仙逝。为深切缅怀他及匡亚夫、曾石灵等3位资阳已故知名美术家的风骨及对资阳美术作出的卓越贡献,2023年11月,资阳市相关部门为他们举办了网络作品展,让更多人走近他们、了解他们,近距离感受他们的作品所传达的美以及所展示出来的精神力量。

而我,也有幸通过展览,细细品读杨健侯老先生的中国画,算是为了对这位资阳美术大师不曾忘却的纪念吧。

杨健侯生前在创作中

杨健侯,1928年生,四川省资阳市人。1951年考入成都艺专绘画系,1956年毕业于重庆西南美专(四川美术学院前身)绘画系,师从李文信等教授学习。参加工作后,就职于原资阳县电影公司,从事美工工作。杨健侯系中华诗词学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卿云诗社名誉理事,国家二级美术师。

杨健侯钟情翰墨,笔耕不辍,一生致力于诗词、书法、美术创作。在诗、书、画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被誉为蜀中诗、书、画“三绝”画家。其中,他在美术领域的成就尤为突出:美术作品曾先后参加第三届全国版画展及莫斯科青年美展等国内外展览,并被陶渊明博物馆、林散之纪念馆、张宗祥纪念馆等单位收藏。作品在《美术报》等专业美术刊物上发表,1988年在成都举办了个人画展。诗词作品《尺子》《香港回归》等先后收入《中华诗词》等30余种诗集诗刊,出版有诗集《泥甫诗草》、画集《杨健侯国画选》。

杨健侯作品

中国画,首要特点是对意境创作的追求,主张“缘物寄情”“以景寓意”“以神取形”“笔不周而意周”“笔不工而心恭”。在概括客观物象的同时,必须融进画家的主观感受,并透过描绘对象创造形象的方式来体现画家的主观感受,使主观情感和客观的物象精神性格实现交融和转化,使画家在作画前的主观感受得以充分表达,从而产生动人心魄的意境创作。杨健侯老先生的画作,很好体现了这种对意境的追求。他的中国画多为小品,却直指大境界——寂静而有力量,水面波平,狂澜深藏,笔墨简逸,意蕴深厚,一如秦砖汉瓦,纯纯的东方味、民族味。看他的画,给人以清新隽永、朴素静谧、沁人心脾的感受。

在中国画章法布局中,“状物立象”首先必须剪裁取舍、分别主宾,然后再根据物象往来的运动之势部署画面,使之构造起动人心魄的气象。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作画前的“置陈布势”。

杨健侯的山水画,笔墨纷披、用笔恣肆,稳健灵活、简略粗豪:疏简苍润的山石、略加钩点的树木、简略至极的房舍、三线五线的田野水岸……平淡至极,洗尽尘滓,如皓月之无尘,表现出了意象的极大丰实性,突出的是“内在美”。

杨健侯的花鸟画,形式简逸,竹木枝叶扶疏,鱼虫禽鸟形象生动,遗貌取神,缘物寄情,寥寥数笔却是满纸生机。人们说,丹青写来是“精神”。杨健侯的笔墨语言,纵达而有深度,智慧而沉着,不墨守成规,成就了自家面目。在不期然之间,有了浑然之气、鲜活之气、清正之气。

杨健侯的创作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擅长小题大作,更能大题小作。通过一叶知秋、小中见大、简中寓繁,展现出丰富而深厚的人生意趣。在立意、章法以及表现技巧诸方面,总是时有许多“不同”,但清丽、淡雅、明快乃是其作品的“主调”,无论是逸笔草草的旷放之作,还是深思熟虑后的精心笔墨,总是充溢、弥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机。

杨健侯的作品,受到全国书法家、画家、书画评论家广泛关注。不少知名教授和书画家对其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校长姚治华称其作品“枯老古拙,意境深邃,很有看头”。

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原书记雷正民在见到其作品后感叹:“齐而不齐,乱而不乱,似与不似,平淡中见儒雅。”

中国书画研究会会员符祖祥,这样谈及他对杨健侯作品的感受:“拜读杨健侯先生的画作,自有一种宁静,不追风逐流,已然进入了真正淡定静雅的境界。”他说,诗人的画自有诗意的美。“杨老的画是直逼心灵的。”在他看来,杨健侯作画是以作诗的巧思抒发胸臆,“真机相触,如镜写影”。作诗最讲究真情,唯真情才能打动人心。同时,在他眼中,“杨老的画是笔墨含‘情’的。”无论是山川还是花木,都融入了杨健侯对大自然的爱、对生命的爱,具真情方显活力。他以主观情志驾驭笔墨,伸张了作品的情感意蕴和个性精神,所作真气淋淋,充溢着勃勃向上的生命气息。其笔锋中似乎裹挟着一种激越的、超脱不羁的气脉。作品中涌动着内在的活力,处处传达着他心性中既沉静幽远又平和入世的生命气质,是一种自我“心相”的写真,是一种“胸中之丘壑”的直抒,是一种深刻的诗性表达。“所以,欣赏他的画,直可让人感发诗思的审美内蕴。”

符祖祥还对杨健侯的创作技法赞不绝口。他说,传统之“法”在杨老笔下是为我所用的“活”法,陈子庄的率真和情致,黄宾虹浑朴和丰茂。古人的素雅,今人的热烈,都在杨健侯的画中缤纷而至。他的画直入了中国画的至高境界——生动,达到了“散”“淡”的极致。“散”就是心手双畅,优游自在,胸无杂念,没有程式没有束缚,是直写我心的;“淡”就是一派天籁,纯任自然,毫不修饰做作,绝无装腔作势,酣畅舒快。

从名家对杨健侯老先生作品的点评里,足可见其笔力深厚,足可见其艺术造诣,足可见其传导出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资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匡晓英回忆道:“杨健侯老先生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有一次我去请教他绘画技法时,他默不作声地将一张报纸揉成团,就让我观察作画,并告诉我角度不同,形态不同。”“他最爱讲的一句话就是,作画要乱而不乱、齐而不齐,在看似乱中有章法,在追求整齐中有变化。”“他还告诉我们,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一定要保持自己独有的风格。”

从杨健侯老先生《胸中自有山》《荷塘一角》《农村即兴》《冰肌玉骨》《大地是吾师》《钟灵毓秀》《峡江行》等多幅画作里,从他巧妙处理空白、疏密及虚实之间关系中,可以清晰读出老先生在中国画创作中的灵动章法。我想,这就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中国画境界吧?而我透过这些画作和所蕴含的境界,仿佛看见了我们每个人“有藏有露,有隐有显”的人生之美。

水墨氤氲意纵横,纷繁细简绘流年。从杨健侯老先生的中国画作里,我们不仅能从中找到生活中平凡而伟大的美,更能从中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胡佳音(资阳融媒体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