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千年古刹——南充清泉寺‖郑学超

作者:郑学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4-15 10:59:39 浏览次数: 【字体:

千年古刹——南充清泉寺

郑学超

“烟舫中流急,嘉陵两岸开。沙静明如雪,湍奔响若雷。”“嘉陵江口蓼花红,小艇横江破晓风。两岸平沙秋水阔,数声柔撸白云中。”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嘉陵江山水人文画卷啊!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今朝相送东流后,犹是驱车更向南。”唐代诗人李商隐这首《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以描摹嘉陵江千里风光的美丽景色,抒发自己对嘉陵江无尽的山水之情。

——嘉陵江,我们的母亲河,它把最柔美的身段留在南充顺庆城区。

图片

清泉寺临嘉陵江风景

清泉寺位于南充市顺庆区城北嘉陵江畔的清泉山上,始建于大唐贞观年间,1971年拆前殿时木工张豹辨认有“大唐贞观”等字迹;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朝廷敕封名“清泉院”,鼎盛于宋朝。它是川北著名佛教圣地,毗邻南充市政新区,交通便利。寺庙占地27亩,建筑面积11700平方米,现有教职人员30人,常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

清泉寺

清泉寺,依山而建,雕梁画栋,明柱素雅;烟波清室,金碧辉煌;香火袅袅,晨钟暮鼓。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唐代诗人常建这首《题破山寺禅院》,描述了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清晨,阳光普照在清泉山,它是一派幽静、祥和的景象,让人心中豁然开朗,忘记了人间的社会世俗,寄情于它的山水、树木和城市的江边景色之中。

据嘉庆《南充县志》载:“在治北十五里,有古刹,下瞰龙门诸山。”在西竺茅庵的西侧,有一洞内有清泉涌出,清澈甘洌,不涸不溢,取之不竭,曰为清泉井,后扩展为山名,因此流行至今。

清泉寺

明神宗万历十三年(1585年),寺中住持释常青募化聚资,培修寺庙,扩大规模,寺院香火,再度兴旺。清康熙年间,顺庆知府与所属八县官员领头布施,重修寺院。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二月,释祖诚住持此寺。继于咸丰、光绪年间,寺院又经修缮。

民国初年,顺庆军阀暴征田赋,迫令清泉寺交出田产,寺僧逃散,遂成空庙,时仅存前殿、韦驮殿、戏楼、左右禅房、大雄殿。

1927年,舞风乡保正黄理崇佛,到御史场钦头寺,恭迎妙高上人率徒释洪梵入住清泉寺。

清泉山牌坊

释洪梵法师,俗名:伍兴平(原南充县御史乡伍家沟人),1889年生。法师年幼时家贫,12岁丧父,初到长乐乡龙五爷糖果铺做学徒。15岁入佛门,法号洪梵。1927年(民国十六年)到清泉寺修禅,学习禅宗,精求禅理,谙熟佛学,精通医术,成为远近闻名的高僧。民国23年(1934年),释洪梵法师出任清泉寺山门住持。1937年,大师云游朝观普陀、九华、五台、峨眉等名山大川,归寺后多方募化,广结善缘,扩建寺庙,在原观音殿古洞前依崖造房,建成西竺茅庵,为僧人静修之所。寺周多植黄连树,大者直径1.2米以上。有田产大约25亩,皆为信众捐资购置。出佃收租,以作寺庙僧众费用。

清泉福地

1950年土地改革,全市绝大多数寺庙及田产被分给农民或由政府接管,唯清泉寺保存,释洪梵法师与徒继续住庙,僧人耕田自养,法师行医看病(中医)。1962年,释洪梵法师当选南充市政协委员。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寺院再遭浩劫。1971年,拆毁前殿、戏楼、西茅庵及西禅房,仅存大雄宝殿及东厢禅房2间(为洪梵、洪瑞、胜高居室)。大雄宝殿改作生产大队蚕房、基建队住房。1985年,政府批准清泉寺对外开放,由此清泉寺享誉中外,泰国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同胞亦来此敬香,并捐赠珍贵礼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逐步落实,1981年释洪梵法师再度当选南充市政协委员。

清泉寺入口广场

1985年,南充成立佛教管理委员会,释洪梵法师当选为主任。1989年,释洪梵法师被评为四川省宗教界“为四化服务的先进个人”。

1991年10月6日,释洪梵法师因脑血栓医治无效在清泉寺圆寂,终年103岁。

清泉寺,历史悠久,但屡遭毁坏,现存古物很少,较早的古物只有明代的石碑。潘大德(南充市顺庆区地志办原主编)于1981年春在清泉寺后殿背壁处,发现一块嵌在墙上的古石碑。虽碑额已毁坏,但碑文基本完备。字迹久经风蚀,已濒于泯灭,但大都可辨认。出于对文物的关心,经过他的细心辨认记录,终将这块明万历十四年的石刻碑文抄录下来。1586年春3月1日,邑人马应乾撰写的碑文,上面记述了明万历十三年邑人胥、赵二家募捐维修清泉寺的经过,以及清泉寺建立以来的简要历史,成为后人考查清泉寺沿革的重要依据,其碑文如下:

万历乙酉秋,余读书清泉山。会胥赵二家修勒梯道,嘱余为记,方嘉叹无已。越明年丙成春,时和年顺,向善者众。本寺僧常青与其善士赵汝贤访余,庄而言曰:吾山利圮敝,今聚众出赞修葺甫完。请君为之记。

余一过其山,拜瞻成功。方入梵宇迄,正殿两厦林宇峻起,檐阿华彩。丹青像,炳可观。喟然叹曰:“此功焕然新美,其非偶然也。可弗记状粤?”稽山寺至大中祥符二数(公元1009年)举敕封建,名清泉院。奕奕然,规模宏大为百世不迁之基。先是,元末值火灾焚其殿阁丈余,已改去旧规。经岁久,风雨飘摇,栋宇摧颓,久不加茸,日忧其非奉佛所也便相与募宸缘。汝贤先费,亲董其事。废者备,敝者举,上下四旁,咸与更新,非复嚮之圮迁矣。

夫是功也,岂是观美云乎?切荐佛惠无穷,清泉流泽万姓,并土人民康泰,乐岁频仍。故一方善士,每年正月上九日,四月八,十月望日,廷斋约会于上。故新刹首所,绥神明紫神灵,所以竭明。此,地方善士心也。于口考成功者,以记其事理也。此山自封建以来,下数百年间,有施阴功积善果者,不可谓无人也。惜时久碑残,莫可考鉴。如赵汝贤辈者种种积德,可谓乡里之良也,而可无记以识于不朽也邪?余生伏在草野,无所听睹,时门事大造与众陈之。若欲尚英词伟论,果郡有名家鼎文,雄才后珞者能之。固非余生所得其万一。

大明万历十四年岁在丙成春三月上元日 尚元晚学生马应乾 顿首撰书南充

尊赐进士出身南京口部主事四口云南按察事口谷

功德主赵汝贤 妻胡氏立

寺内还有清代铁钟一口。这些文物是考查清泉寺的历史沿革、发展变化和宗教活动等情况的重要历史资料,也是比较珍贵的历史文物。

清泉文化广场

任瀚,字少海,汉族,明代著名学者,南充市顺庆区人。才思敏捷,诗文俱佳,且擅长对联。为人正直,个性倔强,为官清廉,因而人称“木头人”。他最喜欢清泉山,常住在这里著书立说。

据《南充县志》载,清泉山下有“陶父钓台”,是任瀚垂钓的地方,山侧有任瀚的祖茔,现在仅存遗址,唯一的胜迹只有“双女石”一处。若乘船沿嘉陵江而上,行至清泉山下,便能看见两块巨石互相依傍,挺立在江边的水中,任凭洪水冲刷,也岿然不动,谁也不知这两块巨石在这里立了多少年,当地人称之为“双女石”。

双女石公园地标

传说远古之时,嘉陵江的水魔水漫清泉山,与清泉寺中的和尚斗法。眼看清泉寺就要被淹没在一片汪洋中,正在危急之时,天上有两位仙女下凡,帮助清泉寺僧杀退了妖魔。为防止水魔再来,两位仙女手挽手,互相依傍,站立在嘉陵江边的水中日夜守护着清泉山,久之便化为两尊巨石,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双女石”,附近的村庄也叫“双女石村”。两位仙女勇斗妖魔的事迹至今流传人间。如今,“双女石”已被修小龙电站淹没在水下,人们在江边建起了双女石公园。为纪念这段美丽的传说故事,又在江边用两块大石头竖起了“双女石”这个地理标识。

清泉寺有任瀚撰写的一副对联:“水国中孤峰倒影,似青螺浮镜,雄剑插空,此江山天南第一;烟霞外万事忘机,但短笛吹云,素琴弹月,这渔樵海内无双”。如今,这一副对联被镌刻在进出清泉山的石门柱上,供来往游客品读瞻仰。

县志里还录有任瀚的一首题“清泉山寺”诗文:“朔风吹叶叶射泥,欲雪不雪寒凄凄。屐齿穿云夜山黑,桤林夹岸穷猿栖。江城岁晏阙粳稻,关塞霜清长鼓鼙。何当拔剑倚天外,不愁虎豹纵横啼”。这首诗大概是他痛恨官场腐败,辞官回家退隐山林,一种不得志的心情写照。

任瀚和寺内老和尚相交甚厚。县志记载了这样一则传说:有一次,任瀚便服葛巾到清泉寺去拜访老和尚,恰遇老和尚不在,新来的和尚便问他的姓名,任瀚微微一笑,也不正面回答,提笔在墙上写了一首绝句:“两字虚名动五湖,等闲不许俗人呼。山僧若问真消息,天子台前讲御书。”写完便下山去了。老和尚回寺后读了此诗,便知是任瀚,忙下山回拜以谢之。

2019年,南充市顺庆区把清泉寺片区列为重点棚改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进行整体改造,突出以山、水、泉、林、禅境为主题,着眼“泉”文化,使清泉寺得到了必要修复和保护。

如今,清泉寺片区实现了华丽转身,寺门上悬挂赵朴初所题的“清泉寺”三字金光闪亮。林木葱茏,依山傍水;佛像庄严,钟声悠扬。每年春节及庙会时,远近香客、善男信女,更是绵绵数里,接踵而行,水泄不通,云集寺院,焚香礼佛,祈求平安。

清泉寺入口门(正面)

“山围翠合水连云,万室楼台照眼明。胜地风淳真乐国,四川惟说好充城。”这是宋朝果州郡守邵伯温《充城口号》诗里描写的南充城景色(充国城旧指:南充城)。他歌颂果州是“小成都”,《舆地纪胜》载:“《郡志》:‘自邵伯温守此邦,名山胜景题品无遗,至以‘小成都’目之’”。至今为南充人民不忘。

清泉寺上山通道

站在清泉山最高点,遥看嘉陵江美景,清泉寺大桥犹如一条长长的巨龙静卧在江里,横跨于高坪与顺庆之间,使天堑变通途,缩短了两岸人民交通的出行时间,促进两区人文交流与经济协调发展。一列长长的列车,从成达铁路桥上呼啸而过,打破了江的宁静。阳光斜照在江面上,微风拂来,泛起一缕银光闪闪的小水波。夜晚的清泉寺,在灯光照耀下,殿宇辉煌。远看顺庆城市夜景,千家万户,星星点点,城市里,灯火如昼。仰望天空,繁星闪闪,美如图画,好像是天上的街市,给人无限遐想,让人陶醉于这美好的时空与夜色之中。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郑学超(供职于南充市顺庆区金台镇人民政府)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