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历史悠久的南充丝绸业‖李伟

作者:李 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3-10 10:50:46 浏览次数: 【字体:

历史悠久的南充丝绸业

李 伟

中国丝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古老文明的象征,悠久的蚕桑丝绸业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和丝绸之路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南充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孕育出天文巨匠落下闳、史学大家陈寿、文学家司马相如等众多历史名人,是朱德、张澜、罗瑞卿等伟人的故乡,也是中国丝绸协会命名的“中国绸都”和“丝绸源点”。

丝绸源点(蓬州闲士摄于南充市高坪区都京镇,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南充,古为蚕丛之地,是中国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最早的发源之地之一。

据《华阳国志·巴志》载,早在夏朝初期,南充的丝织品“帛”就成为朝廷的贡品。秦汉时期,南充的丝织生产技术达到很高的境界,其中“黄润”生绢极为细薄,为当时的丝织名品。汉武帝为拓展对外贸易,派遣唐蒙、司马相如开通西南夷,使南充丝绸得以经云南运到印度开展贸易,由此南充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的源点。

唐代,南充遍地植桑,家家户户栽桑养蚕。岑参在《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诗中歌咏道:“芃芃麦苗秀,蔼蔼桑叶肥。”南充、南部、蓬安、阗中的丝布、黄绢、绵铀、鹅溪绢、重莲绫等10多种丝织品均为朝廷贡品。南充的花红绫还通过长安输往日本,被视为国宝珍藏。

宋代,四川的丝织中心从成都移向了以南充为中心的川东北地区。据《宋会要样稿·六四·食货》载,当时南充向朝廷进贡的绢、绫、绸等的数量均大大超过成都。

明清之际,全国蚕桑生产普遍不景气,但阆中的蚕桑丝绸产销却很兴旺繁盛。郭子章的《蚕论》说,“西北之机潞最工,取给于阆茧”,“阆(州),女桑姨桑,参差墙下”。清乾隆、嘉庆年间,南充每当蚕丝与红花上市时,则“闽、專、吴、秦各省大商,携重资云集郡城”,展现了一派丝(绸)与红花贸易的繁忙景象。清咸丰年间,阆中“地当水陆之冲,商贾列肆而居”,许多“商人转贩布”而致富。到清末,南充已有“丝帮”“丝厂帮”“绸缎疋头帮”“绫丝绸机号帮”等丝织及相关行业帮会20余家。

清代南充缫丝车间(朱兴弟 供图,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民国初期,南充新式丝厂设立,丝织业大力发展,时为全国之先。民国4年(1915年),南充“醒狮牌”扬返丝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头奖;民国14年(1925年),南充“金鹿牌”生丝又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这两次获奖,标志着南充丝绸在国际贸易市场占有优势地位并享有良好声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四川省蚕桑丝绸业作为当年支撑抗战的重要经济来源,全川三大丝织中心南充、成都、乐山,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而南充居于首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充茧丝绸业得到长足发展。1956年,南充蚕丝产量达958吨,为1949年的1918吨的4846倍。

生丝(蓬州闲士摄于2019年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展馆,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南充蚕桑丝绸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1990年,南充生丝产量2886吨,丝织品产量3887万米,达到历史最高峰。

1994年后,随着国际丝绸市场调整,南充丝绸(产业)遭遇大的挫折,南充茧丝绸企业发生大面积亏损。为使行业走出困境,南充市委、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扶持丝绸企业发展。通过企业改制重组、抛掉债务、裁减冗员等措施,南充丝绸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同时,南充市各级党委、政府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政策的机会,有序推进“全市蚕桑百万工程”,使南充茧丝绸业开始出现转机,进入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新的发展阶段。

南充《丝绸之城》雕塑(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2005年3月,中国丝绸协会授予南充“中国绸都”称号,自此南充成为全国七大绸都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国绸都”;2009年,南充市高坪区都京镇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绸都·丝绸第一镇”称号;2012年,南充丝绸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3年,商务部命名南充为“丝绸及制品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国第一家丝绸类的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2016年,中国丝绸协会授予南充“丝绸源点”称号。2018、2019年,南充分别被授予“中国杰出纺织集群”“中国桑茶之乡”“中国蚕丝被之乡”称号。

南充市高坪区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丝绸源点”称号,世界丝绸源点景区因此而得名(南充市文广旅局 供图,图源:四川日报)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应当说,南充丝绸业虽历经千百年来的跌宕起伏,但如今历久弥新。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前南充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要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加快实施培育丝纺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创响中国绸都丝绸文化,努力建设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扎实推进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站在新时代、新丝路、新未来的起跑线上,南充正朝着由丝绸大市向丝绸强市的目标不断迈进,南充茧丝绸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 伟(中国丝绸协会常务理事,国际丝绸联盟副秘书长,四川丝绸协会特邀副会长,南充市茧丝绸协会会长)

供稿: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