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石塔里的文字信仰‖向先锋

作者:向先锋 来源:阆中民俗荟 发布时间:2024-01-17 16:26:13 浏览次数: 【字体:

石塔里的文字信仰

向先锋

惜字塔,又称字库塔、圣迹亭、敬字亭、惜字宫、惜字炉等,是一种专门为焚化文字而建的塔,是人们将写有文字的纸被送到这里焚化,人们相信文字可以从这里回到天上。

所以,古时写有文字的纸张,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有秽用的举动。所用过的字纸,都要统一收集,放到一个地方集中焚化。据史料记载,字库塔始建于宋代,到元明清时已经相当普及了。

字库塔通常被建造在场镇街口、书院之内、道路桥梁旁边,还有些大户人家则建在自家院里,配以相应的楹联、吉祥图案等,别致精巧。

崇州街子古镇惜字塔

字库塔的出现是古代人对文字的敬畏和推崇,对整个中国文字和文化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古人将废弃的字纸放到专门修建的塔中焚烧,是受我国传统文化“惜字如金”“敬天惜字”观念的影响所形成的一种习俗。惜字塔的基本功能就是焚化字纸,所以现存的惜字塔都具备焚化字纸所需要的结构。

尽管各地的名称不同,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也有差别,但基本上都是砖石结构,塔的上部基本上都有通风出烟的孔道,塔的下部在方便人们投放字纸的高度一般设有投字纸的入口,在塔基部分一般还有一个出字纸灰的出口。

惜字的习俗由来已久,但是惜字塔的大量修建却是明清社会的现象。到清代中晚期,惜字习俗已渗透到民间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一个细节。如今中华大地现存的字库塔,如同风烛残年的老人,讲述着中国敬惜字纸的优良传统。

阆中三庙惜字塔位于蒙刺山下、恩阳河旁,建于清嘉庆年间,为六边形圆柱体,高310cm,全石结构,内部空心。基础为两层条石,安置于坚硬石头上,高50cm,在场镇改造时深埋地下。

顶层为桃圆型,高30cm,直径35cm,顶下三层(六边形),每层都有结构屋檐及浮雕图案,结构合理,雕饰精美,反应了当地先民崇尚学习、尊重知识的民风,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惜字塔布局完整,结构稳固,周边自然环境风貌良好。

塔身表面尽管有较为严重的风化痕迹,但是塔身精美的浮雕、镂雕图案清晰可见,各种人物花鸟造型精巧细致,字库塔的艺术价值则显现出来:

第一层每边高80cm,宽60cm,存在严重风化,每一边都已看不出具体的雕刻和文字了。

第二层共有六边,每一边高80cm,宽50cm,六边每一边都有非常精美的石刻。

第一边为烧字的入口,入口门楣上有雕花,雕花上方为横联:广种福田。两边为一幅对联,上联:风流文藻千年盛,下联:字化成灰万古□。

第二边为狮子抢球的石雕,一头狮子扑向了球,还有一头狮子显得十分凶猛。第三边疑为憨狗望月球的石雕,或许意为科举考试成功概率较小,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第四边为文字题刻,上方为敬惜字纸四个大字,下方为匠师姓名和捐款数额。第五边疑为一条龙和一条鱼的石刻,寓意鲤鱼跃龙门,通过惜字、读书、科考实现脱胎换骨,从而平步青云。

第六边为飞翔的凤凰图案,寓意富贵吉祥,也可理解通过惜字、读书、科考可实现“穷山沟飞出金凤凰”之意。

第三层高80cm,宽35cm。一边为一尊人物塑像,应该是文昌帝君,在道教的神灵中,文昌帝君主管文运功名,现在每逢高考前夕,都还有学子拜文昌菩萨的习俗。另外五边均为捐款修塔的姓名及数额记载,从这些近百人密密麻麻的名字来看,在当时,修建字库塔真乃一时之盛事。

明清时期惜字塔的出现将对文字和文化的尊崇发展到了极致,而阆中三庙惜字塔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三庙曾是米仓古蜀道上的重要驿站,俗称幺店子。唐宋时期,该驿站先后修建老君庙、关帝庙,庙内分别供奉着李老太君和关圣人的神像。

后由于累遭水患,又修建了禹王宫,大禹塑像供奉在正殿中央,气宇轩昂。境内尚存“光射斗牛”、“浩气凌霄”、“阴骘下民”等题刻,字库塔和这些庙宇、题刻遗迹正说明了当时的三庙人文荟萃、人声鼎沸。

如今,这些遗迹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被人们忽略或者忘记,但它积淀着的是人不能随意更改的文化信息,它传达着古人的观念意识,是理解民族文化的钥匙。

科举制度的崩溃终结了惜字塔的前途。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正式谕令停止各级科举考试,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走到了尽头,惜字活动也就随之失去了最诱人的前景,惜字塔也就渐渐淡出人们的主流生活。

而民间的功过善恶观念和传统习俗的延续性,使一部分惜字活动依旧存在。在随后的一百多年,我们对传统文化不停地批判,以各种方式凸显传统文化的负面因素,再加上社会的转型和发展,老百姓对自己的文化也不再倾注那么大的热情了,惜字塔生存的根基也就彻底失去。

现如今,惜字塔只是像三庙这种偏远乡村的历史遗迹,只有很少的老人还能回忆起自己上私塾时曾经在这里恭恭敬敬地烧过字纸。

如今,在中华大地的荒野田畴,还屹立着许多字库塔,它们无声地讲述着古代中国敬惜字纸的传统以及对文字的敬畏,成为古老文化中一个凝固的符号。三庙字库塔和中华大地上保存众多的字库塔一样,成了一位历史的见证者,虽然没有人再去字库塔烧字纸,祈求“羽化成蝶”。

但是,人们对字库塔的信仰并没有消失,在人们的心中还林立着一座座无形的字库塔,那就是对文字的信仰、敬畏依旧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来源:阆中民俗荟

文/图:向先锋

来源: 阆中民俗荟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