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 17:50:44

【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陈莹莹‖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与鲁迅

作者:陈莹莹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1-22 15:45:47 浏览次数: 【字体:

0881141cf7474ada94a18748add5157c.png

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与鲁迅

陈莹莹

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这么安逸舒适,那都是以前的伟人们用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舒适。最近,我看了一本富有教育意义的红色书籍——《伟人瞿秋白》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刚翻开书,便看到了毛主席和宋庆龄为瞿秋白题的字。毛主席写的其中一句话令我记忆深刻,“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看了这些字,使我对瞿秋白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

瞿秋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奠基人之一。1899年1月,瞿秋白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1917年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参与领导五四运动,1927年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负责人,主持中央工作,年仅28岁。1931年,瞿秋白同鲁迅先生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取得辉煌成绩。  

1935年,瞿秋白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他坚守革命气节,义正词严地说:“头可断,志不可敌。”为革命而死,是最大的光荣。

在狱中,蒋介石密令杀害瞿秋白。6月18日,瞿秋白被押至长汀中山公署,然后信步至凉亭,自酌自饮,谈笑自若说:“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酒毕,从容走向刑场。他沿途唱着《国际歌》《红军歌》,高呼“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这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让人敬佩。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还有鲁迅先生,原名周樟寿,又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他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他与瞿秋白有着亲密交往和战斗友谊,他们之间的友谊,在中国革命史和现代文学史上传为佳话,尤其是领导左翼文化运动期间的友谊。

众所周知,蒋介石不仅对苏区进行军事“围剿”,在他的统治区内,更是不断强化特务活动,制造了无数惨案。20世纪30年代,其对中国文化的“围剿”,手段之卑劣之毒辣,无以形容。逮捕、监禁、暗杀,时刻威胁着左翼文化运动中的每一个人,特别是瞿秋白这样的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领导者。

在白色恐怖弥漫的上海,文坛领袖鲁迅也时刻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但是,每当瞿秋白和杨之华被“鹰犬”追猎的最危急时刻,鲁迅和夫人许广平总是置自身生死于不顾,甘当他们安全的、最可信赖的保护者。

1932年11月下旬的一天,瞿秋白夫妇突然接到警报,说有一个叛徒在盯杨之华的梢。瞿秋白来不及考虑,当即决定转移到鲁迅家中。杨之华考虑到瞿秋白和鲁迅的安全问题,独自一人在马路上转了三天三夜,甩掉跟踪的叛徒后也来到了鲁迅家。此时,鲁迅正巧离开上海去北京看望母亲还没有回来,到11月30日,鲁迅方返回上海,和瞿秋白聚首。二人相见激动万分,相互有说不完的话。瞿秋白的博学,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的意志;鲁迅对共产党人的关怀,对马列主义从理论到实际的体会,谈论话题可谓多矣。他们对文化界的复杂斗争形势,对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对帝国主义的横暴和“九一八”东北沦亡的哀愁,也都在朝夕相见中一吐为快,他们之间的交流是心与心的交流。

1932年至1933年间,瞿秋白曾4次避难于鲁迅家中。在这期间,两人的思想交流和相互了解日益加深,结下了中国革命史和现代文学史上广为传颂的亲密友谊。

瞿秋白和鲁迅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也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们是我们青年学子的学习榜样。中国的青年,应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振兴中华,建设祖国。

(作者单位:成都市公安局天府新区分局兴隆派出所)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