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 17:50:44

【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叶源洪‖从照相经历看沧桑巨变

作者:叶源洪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1-22 09:51:04 浏览次数: 【字体:

0881141cf7474ada94a18748add5157c.png

从照相经历看沧桑巨变

叶源洪

关于照相,有的人一辈子没照过一次,有的人一辈子只照过几次,有的人一辈子却照过很多次。我是个幸运者,一生之中照过很多次相。自我出生后满40天,喜得宝贝儿子的父母,高兴地将我抱到照相馆去,为我专门照了个相留作一生纪念。在4寸大的相片上,我光头赤脚全身裸露坐在圈椅里,幸好在暴露的小肚下和两腿间,有一片黑影遮挡住私处,不然当我长大懂事后再看到有多难为情。相片顶上的方框里,有先用毛笔写在底片上,然后再印在相纸上的白色字:“源洪于卅四年,农历四月廿日午时出生自井,今满四十天,体重十四磅,特摄影以留念。”从熟悉的毛笔字迹可看出,这是父亲的亲笔手书。这张照片摄于民国34年,即公元1945年。

此后,大概在两三岁时,还有我头戴线织帽身穿棉衣裤脚套棉鞋,坐在藤椅里的单人相,以及还有我坐在父亲膝上同母亲和弟弟一起的合影。那时没有彩照全是黑白照,若想要彩照,就必须用毛笔和化学彩色颜料在上面绘画般小心涂抹。

3ed12c6977f7494a81eca727eeaafc6b.png

人生第一张照片

读小学时,我没单独照过一张相。1962年兴文县中学校初中毕业时,毕业班同学和学校领导及老师们一起合了个影。那张100多人的黑白合影相片非常小,只有四指来宽约几寸长。每个人只有个轮廓,头像跟米粒般大,看不清楚面容。初中毕业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人民缺吃少穿,所有参加照相者都穿着单调简朴衣服,个个面黄肌瘦,身体素质都很差。我初中毕业后离开学校,再也没上高中读书。

623fff72cff144d299fa3354e84975e8.png

两三岁时的照片

1963年初,我参军入伍当兵到西藏,戴上了棕色皮毛帽,穿上了崭新的绿色棉军装。父母弟妹们特别高兴,于是一起去城里照相馆,特意照了一张7寸大的“全家福”黑白相,留作欢送纪念。从川藏公路乘汽车来到西藏高原后,分配在某部担任无线电报务员。当时所在连队住在大山沟树林里,一直到退伍,没有照个像模像样的相。只有一次师直属政工科科长下连队,带了个不知啥牌子的照相机,给一些战士照相。我也凑热闹去照了一张,结果拿到冲印出的照片一看,整个照片比大拇指稍大,上面灰蒙蒙一片只见一个模糊的黑人影子。那时部队照相器材缺乏又远离县城,遗憾的是在部队当兵5年多,没有留有一张戴军帽穿军装威武雄壮的“光辉形象”。

09363c13e2554649bec25d43d36eba7f.png

1962年兴文县中学校初中毕业时合影

1968年8月退伍后,我被成都铁路局内江车务段招工,分配到成渝线上椑木镇火车站当扳道员。大概是小时候受父母亲爱照相的影响,一天休班时,我心血来潮兴冲冲去椑木镇街道理发店剪头吹发,然后去附近一家照相馆,照了一张两寸大的半身的黑白相。当时年纪轻轻才23岁多,脖系花格棕色围巾,身穿青年式深黑呢子短大衣,一副英俊潇洒模样。相片画面十分清晰照得很成功,是我一生中最喜爱的一张相片。此照出自一个年轻照相师傅之手。

1982年初,因照顾夫妻关系,我从铁路部门调到宜宾地区黄沙河煤矿,担任矿工会宣传干事。从那时开始,我第一次玩起照相机,并学到一些拍照技术。只不过那部照相机十分“秀气”,照出的每张相只有半寸大(5分)。用这种照相机照出的相片,虽可节约原材料,但实际上没有多大价值。每次出墙报、开个啥会或搞个什么活动,我都用这部相机去拍照,记录下来作个留念。到年底或年初矿里召开先进工作表彰大会,给先进模范人物拍合影相片,都是预先从外面照相馆请来照相师傅给拍照的。

e458474c1b824e2fbeeb2240f3d45bea.png

1987年2月,我离开黄沙河煤矿,调到南溪县委组织史办公室,担任《中共南溪县组织史资料》一书总编辑。1990年4月担任新成立的中共南溪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后,参加照相的机会就多了。党史研究室是县委所属的工作机构,我有好几次参加过同县委领导在机关大院门前的合影,每次合影都是请城里照相馆师傅前来拍照,当时的县委领导们穿的都是同一样式的中山装。在此期间,我还先后去北京市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培训班结业合影,去南充市参加“邓小平的思想”研讨会合影,去仪陇县参加“朱德理论学术研讨会”合影。为搜集资料需要,党史办公室还专门购买了一部装用胶卷的照相机。这种相机非常麻烦,每次拍照完后,冲胶卷印相片必须去照相馆,有时照相馆生意好,要等好几天才能取拿到。

随后不久,社会上又出现一种不用胶卷的数码照相机。这种照相机更先进方便,照出的彩色相片更加清晰。所拍的相片可通过电脑储存或输入打印机打印出。再后来,社会上又出现智能手机。如今智能手机已普及推广,很多人都拥有一部,不管走到哪里,都可用手机上配有的照相功能拍照。有的像素高的手机照出的相片,并不亚于那些高档相机和专业摄影师拍出的相片。

自2005年5月退休后,我有闲空时间,便参加一些社会组织团体活动。我那部长期使用的传统“棒棒机”,跟随不上时代潮流被淘汰,改换成智能手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后,觉得比传统老式手机先进安逸得多,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觉得风景美丽、有值得怀念的人和物,便掏出手机打开摄影开关,咔嚓咔嚓拍照下来。过一段时间觉得过时或不好,可将它们删去,非常灵活方便。在参加社团组织活动时,每个人都在使用自己的智能手机拍照,互相留下许多珍贵镜头。男人们穿着不拘一格样式众多的休闲服装,女人们穿着五花八门颜色鲜艳的时尚衣裙,他们个个英姿勃勃笑容满面,即使是些上了岁数的老人,周身也洋溢散发出青春的光彩。

425160c3a3f34ecfb93fe91b0e608425.png

为适应市场需要和在竞争中求生存,各地的照相馆与时俱进,改变过去经营模式,更新照相设备和技术,放弃老式照相机,使用高精度高像素的数码相机拍照,然后再通过电脑进行制作。所用的相纸也非常高级,这样印出的相片图像更清晰画面更优美。即使是现在社会上流行用智能手机照相,然而去照相馆照相的人仍然有很多。

2020年7月2日,是我一生中难忘的日子,我荣幸成为《宜宾广播电视报·新三江周刊》封面人物。一幅半身照的彩色大相片刊登在八开版的封面上,人物照片居中,几乎占据整个版面,图像十分清晰,可见脸上细小皱纹和衣上微细纤维。这是在市里一家有名的照相馆拍的。

a8913b8f4a31484baded490f39bbc6c7.png

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的思想认识转变,许多家庭都喜欢照相,把发生在自己身边一切美好的人物和事物,及时用随身携带的手机和相机记录下来。据我所知,我的几个外孙女就享受着这种特别的待遇,当她们出生后就有很多照片。刚出生、满月、百天、周岁……不是去照相馆照相,将特写镜头照片装入精美大相册,或放大挂在墙上,就是父母即兴用智能手机拍照,储存在手机相册档内,随时点击出玩味欣赏。拍照时,她们穿着式样新颖颜色绚丽的女童装,脸上露出天真活泼的可爱笑容,摆现出各种各样的优美姿势,简直是一个个美丽迷人的小天使。

自照相机和照相技术发明以来,照相便成为广大民众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照相虽是一件普通小事,却从这件普通小事看出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化和祖国的腾飞、生活的改善和人民的幸福。这一切的得来,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离不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基业,离不开党的优秀儿女无私奉献,离不开中国人民艰苦奋斗!


作者简介

叶源洪,男,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小小说学会会员,宜宾市作家协会会员,宜宾市南溪区作协副主席。在《四川日报》《四川经济日报》《西藏日报》《华西都市报》《巴蜀史志》《四川档案》《宜宾日报》《宜宾晚报》《南溪文艺》等报刊发表作品上千篇。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