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 17:50:44

【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潘东‖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作者:潘 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1-22 09:46:37 浏览次数: 【字体:

0881141cf7474ada94a18748add5157c.png

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潘 东

“共产党”一词,最早由革命先烈蔡和森提出。“中国共产党”作为党的名称是中共一大确立的。一大通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一步步富起来,并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一、“站起来的”艰辛史:为什么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泪的侵略史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南京条约》香港被割占,《马关条约》台湾被割占,《辛丑条约》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求和、割地、赔款”成为腐败无能的晚清政府留给后世深深的烙印,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充满血泪的历史。

(二)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不断抗争的历史

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为纪念虎门销烟,禁烟开始的6月3日被定为世界“禁烟日”, 禁烟胜利结束的第二天6月26日被定为世界“禁毒日”。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争。虽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但仍以失败告终。实践证明,幻想以宗教方式建立天国梦的农民阶级,注定无法拯救苦难的中华民族。

义和团运动明确提出“灭洋”口号,鲜明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但由于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加上自身还带有迷信色彩,这些落后因素注定其悲惨结局。实践再次证明农民阶级不可能救中国。

(三)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不断探索的历史

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梦的破灭,证明地主阶级也不能救中国。

戊戌变法,变法图强梦的破灭,证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同样不能救中国。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梦的破灭,证明资产阶级革命派还是不能救中国。

新文化运动,最初由资产阶级思想派照搬西方的民主科学梦,十月革命后资产阶级思想家们顺应历史潮流,传播马列主义思想,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中华民国建立后,帝国主义很快找到新的代言人袁世凯取代了孙中山,从1912年到1928年,中国又进入北洋政府统治的黑暗时期。袁世凯、段祺瑞、曹锟、吴佩孚、张作霖,他们在不同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实行投降卖国,使中国人民又一次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同年8月“宁汉合流”,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实现了全国统一。1938年底南京沦陷,南京政府被迫迁都重庆。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重庆国民政府还都南京。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国民党在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结束。

近代化的探索接连失败和各种梦破灭的原因,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说:“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只用了28年就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随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胜利,正如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精辟总结:“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二、“富起来”的探索史:为什么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邓小平复出是前提。“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中国的历史和命运还处于徘徊时期。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组织上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首次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1992年1月,已88岁高龄的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深远影响。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作为全党的行动指南。从邓小平复出到中共十五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过20年的实践最终形成。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2012年中共十八大,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7年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二)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中国人民一步步富起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对内改革三步曲。

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到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它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钣”的弊病。

改革使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到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随着改革的深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对外开放层层深入。

从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开始到90年代,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9亿元增加到2017年末的82.7万亿元。实现了四个伟大转变:一是从经济发展看,实现了由封闭型经济弱国向开放型全球化经济大国的转变;二是从治国理政看,实现了从单极化传统管理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治理的转变;三是从城乡结构看,实现了从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富足的城乡融合型社会转变;四是从社会民生看,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整体性转变。

三、“强起来”的奋斗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一)中国梦宏伟蓝图的描绘

1.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实现中国梦的两个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共十九大又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规划,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4.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100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转盛180多年的历程中得来的,是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

(二)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面外交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反腐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1.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020年中国GDP总量从2000年迈上10万亿元台阶到突破100万亿(达到1015986亿元,同比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年内中国经济总量规模扩大至10倍,意味着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又跃上一个新的大台阶。

2.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截至2020年11月,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之路,成为全世界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同样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斗争中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究竟给我们什么启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的总结: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积累的坚实国力,是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深厚底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广泛感召力,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

(三)撸起袖子加油干,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

习近平总书记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跟不上时代的人必将成为落伍者,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就一定会实现!

(作者单位:乐山市沙湾区绥山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64年4月合订一卷本

2.《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

3.《中国抗日战争史》,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再版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6月

5.《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8月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20年4月

7.《义务教育八年级历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7月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年2月

9.《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央党史出版社,2021年2月

10.《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2月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