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 17:50:44

【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黄阔登‖一路芬芳(微电影剧本)

作者: 黄阔登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1-16 14:48:40 浏览次数: 【字体:

0881141cf7474ada94a18748add5157c.png

一路芬芳(微电影剧本)

黄阔登

主要人物:余  芬,女,扶贫干部

          陈开政,男,余芬丈夫,骨科大夫

          吴仁芬,女,年过七旬,余芬的扶贫对象

          周光文,男,吴仁芬之子,50岁出头,智障者

          周应海,男,中年人,余芬的扶贫对象

          王新应,男,30多岁,余芬的扶贫对象

故事梗概:一个周末,扶贫干部余芬心里牵挂着扶贫对象电视机坏了的事,于是拆下自家的电视,准备送给此户。余芬与丈夫一起下乡,在送电视的过程中,发生严重车祸,余芬不幸殉职。余芬的扶贫对象,对她难舍难忘,追忆着自己与她接触的点点滴滴。这位女干部做的一件件事,看似平凡无奇,却实实在在改变了贫困户的生活与人生。

1.空镜

鸟瞰古蔺山川。明媚的冬阳,给乡村大地披上一层暖暖的光辉。

画外音:阴沉沉了这么久,床脚脚都快长菌子了,总算冒太阳了,安逸哟!

2.空镜

乡道弯弯,延伸进大山中的村庄。镜头由远缩近写照:在一个大拐弯处,有高坡、陡壁、悬崖。

3.吴仁芬家,日,内

墙上挂历,2017年12月24日和2017年12月25日两天,都被画上了圈。

屋里,回荡着欢声笑语。几个老姐妹在收拾卫生、打理菜蔬。

吴仁芬老人边抹桌子,边吩咐一个老妹子:把剖好的鱼挂起来,晾一下水再腌盐。

老妹子:晓得了。

老妹子晾好鱼,看了看日历。

老妹子:吴大姐,25号,你打个圈圈,是明天你要过生。今天24号,你也打这么大个圈圈,还有啥子大事要办呢?

吴仁芬:哦,今天哇,是还有大事要办。

老妹子:啥事?

吴仁芬:等下你就晓得了嘛。

老妹子:嘿,你还给我卖关子呢。

说着,吴仁芬背上竹背篼,就要出门。

吴仁芬:你们先弄到起,我出一下门。

4.太平镇走马村,日,外

吴仁芬背着竹背篼往前走,笑意浮在脸上。

吴仁芬自言自语:晚上就有电视看喽,太劳烦余孃孃了,还给我送电视来。她对我们硬是太贴心了!

插入过往情节组合

扶贫女干部余芬,为吴仁芬打扫卫生。

吴仁芬抢扫把:要不得!要不得!我来,我来。

余芬不给她。吴仁芬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余芬:这些都是我们年轻人该干的,你老人家先歇一下。

余芬手把手教吴仁芬智障的儿子周光文写字。周光文在一张表格上,歪歪扭扭地签上自己的名字。

周光文高兴得手舞足蹈:妈,妈,我会……我会写字了呢。

吴仁芬在一旁,咧着嘴笑:我儿子活了50多岁,还是头回写自己的名字呢。

吴仁芬拍打自家那台破旧电视,但电视依然没有半点反应。周光文眼巴巴、失望地盯着电视。

吴仁芬对儿子说:看嘛,彻底坏了,人家都说修不好了,你硬是不相信。

周光文撇着嘴:哼,我就是不信!

余芬提着水果,走进吴仁芬家,正好见到这一幕。

余芬:吴婆婆,等下回过来,我送你们一台电视。

周光文高兴得蹦起来:要得哇!要得哇!

吴仁芬点了一下儿子的脑门子:只晓得高兴得哇哇叫,快抽根板凳儿给你妹儿坐嘛。

画面切回

吴仁芬等在村口路旁,眼望高速路出口的方向。

5.公路,暮,外

镜头悬空拍摄:一辆小汽车出了高速路口,上了乡道。天色渐暗。

6.太平镇走马村,暮,外

小汽车在吴仁芬身边停下。车的后备厢盖,开。余芬下车,将一台电视机放入吴仁芬的背篼里。吴仁芬一脸感激。

车启动,调头。余芬从车后视镜看到吴仁芬的身影:老人佝偻着腰,背着东西,步履蹒跚。

余芬叫丈夫将车再次调头。余芬挥手招呼老人上车。

余芬:吴孃孃,还是我们送你回去好些。不然,我们实在是放心不下。

吴仁芬推辞道:莫得事,莫得事,山上的路不好开车,天又快黑了,你们先回去。就里把路,我慢慢儿走回去就可以了。

余芬:我们不放心你,上车嘛。

余芬下车,把老人家的东西放上车。老人上了车,小车往山上开。

车要拐弯了。

陈开政:坐稳,要拐急弯了。

镜头扫向急弯悬崖处。

7.农户,日,内

一户农家新房前,一个中年男子踱着步,陷入沉思。他叫周应海。

周应海画外音:要是芬妹儿能亲眼看到我搬进新房子,那该多好呀。

插入过往情节组合

破旧的土屋中,周应海一瘸一拐,在收拾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桌子上,有一张女人的照片。周应海将照片随手扔了,想想,又捡起来,夹在一本破书里。

余芬与周应海初次见面。

余芬:你比我大点儿,以后呢,我是你妹,你是我哥。

周应海一脸窘迫,猛摆手:不敢哟,不敢哟。

余芬笑道:有啥子不敢的,就这么定了。

周应海:那……那要得嘛,妹子!

余芬:这就对了嘛。

周应海端来一杯水,杯中的水,随着他身体的摇晃,不断溢出来。余芬观察着他别扭的走路姿势。

余芬接过水,说:哥子,看你脚杆儿不对头,是不是骨头有啥问题哇?

周应海:莫得事,骨头是有点问题。从小就这个样子,习惯了。

余芬:有问题就早点上医院弄一下嘛,莫紧拖。

周应海:莫得事,不影响生活。

余芬:要不得。这样吧,我老公陈开政是骨科医院的医生,你去找他看一下。

周应海:这段时间农忙,我莫得空。

余芬:那这样子嘛,你安心收你的庄稼,过几天,我叫我老公来这里先给你检查一下脚杆儿。

周应海:这咋要得呢,太麻烦你们了嘛。

余芬:奔小康奔小康,脚杆儿瘸起,咋奔小康?听我的,早点治脚杆儿。

余芬叫上丈夫,来到周应海家里。陈开政为周应海仔细检查脚。

陈开政:问题虽严重,但还能治,要动手术,拖不得了,尽早治。否则的话,以后爬不起床就麻烦大了。

周应海面露尴尬:要动手术,是,是……我晓得,这……手术费大概要好多呢?

余芬掏出钱:老哥,这点钱你先拿到起,不够再说。钱的事,我帮你想办法,你只管去医院治脚杆儿。

周应海:不能要你们的钱嘛,我这……

余芬:以后有钱了,再还给我嘛。(爽朗地笑)几角几分,我记得清楚得很哦。

周应海接过钱。

画面切回

周应海拍拍早已康复的腿。

周应海自言自语:要是那几天,我这脚杆儿摔断就好了。

周妻听到周应海的话。

周妻:说啥子傻话哦!为了你的脚杆儿,芬妹儿又是垫钱,又是给你跑补助,好不容易弄好,你又要想把它们摔断?你怕是脑壳进水了!

周应海:芬妹儿对我们贫困户贴心巴肝,平常也对我关心得很,你想,要是我的脚杆儿摔断了,说不定,她一听到消息,会早点来看我,电视机也可以提前点送……唉,她,不该这样啊……

周妻:是啊,芬妹儿是多好多耐心的一个人哪。当初,要不是她苦口婆心地劝我从广东回来,我怕现在还在外头蹿呢。

插入过往情节组合

在外地的周妻,接到余芬的电话。

余芬:你是周应海的爱人哇?

周妻:不是不是,打错了。

余芬:哎哟,我晓得是你,错不了。

周妻:你是哪个?

余芬:我叫余芬,是县文化综合执法大队的一个普通干部,也是走马村帮扶贫困户的责任人。

周妻:有啥子事嘛?

余芬:你出去这么多年了,还是回家乡看看嘛,周应海也很想你,想和你一起努力,把日子过好。

周妻:我才不得回去,那种穷得吃格蚤的日子,莫得法过。

余芬:我理解你,但一直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我有信心帮你们把今后的日子过好。你要是相信我的话,就早点回来嘛。

周妻:嗯,我考虑一下再说,挂了啊。

周妻手机响。她看到是余芬的号码,直接挂断。

周妻手机再次响起。她很不耐烦地接听了电话:再打过来, 我要骂人了啊。

周妻手机响起,仍是余芬打来的。她接了电话,但不出声。余芬仍耐心对她劝说。

周妻与余芬再次通电话。周妻不住地点头。

周妻:好嘛,我回来看一下,过不下去的话,还是要走。

周妻踏上归程。

余芬和周应海等在车站,接到周妻。

余芬握住周妻的手:回来就好!

周应海在一旁愣愣地笑。这时,周妻的手机响,来电音乐是《法海你不懂爱》。

余芬把周妻的包,塞到周应海手里:傻哥子,赶紧把老婆大人的包提到嘛!你又不是法海,不懂爱嗦?

周应海忙提包:晓得,晓得,懂,懂,嘿嘿。

余芬与周妻,相视一笑。

画面切回

周妻:你就莫想啥子把脚杆儿摔断的事了,我们两口子把日子过好,才对得起芬妹儿的一番苦心嘛。

周应海缓缓道:那是,那是啊,一定要把日子过好哇,都莫打胡乱想了。还是芬妹儿说得好,奔小康奔小康,脚杆儿瘸起,咋奔小康?

周妻:这样想就对了嘛。

周应海话锋一转:如果可以换回芬妹儿的……唉,我还是愿意把脚杆儿摔断哟!

8.镇上猪肉摊,日,外

“杀猪匠”王新应在摊上卖猪肉,热情地招呼顾客。

某中年男顾客:咦,王老板儿,生意好得很哪。

王新应:主要是你们老顾客照顾得好嘛。

某中年女顾客打趣道:嘿,王老板儿天天都穿得这么齐整,搞得好像要上《非诚勿扰》呢。啥时候娶个“猪肉西施”回来嘛?

王新应:《非诚勿扰》我看过,猪肉西施是啥子?

中年女顾客:就是你老婆。

王新应:哦,哈哈,这个哦,不慌不慌,看缘分看缘分。

中年女顾客:不慌就算了,我还说过两天介绍一个给你认识一下呢。

王新应:真的哇?(忙切下一大块猪肉,装好,给中年女顾客)

中年女顾客:嘿,我只要半斤五花肉做面臊子,你切这么一大块肉给我干啥子?(开玩笑)强买强卖哦。

王新应:那里敢呢。拿……拿去嘛,我又不收你的钱。

中年女顾客笑道:哦,晓得你娃的心思了。你是“面带猪相,心头嘹亮”哇。这块肉,我不要,你拿去卖。

王新应:咋了呢?

中年女顾客:我最好能吃上你一个大猪脑壳。

王新应欢喜道:要得,要得!

中年女顾客:等我消息。

女顾客离开。王新应美滋滋地笑了,连有人来买肉都没注意到。

某老年男顾客:你娃儿今天喝了笑婆婆的尿么,光晓得笑,喊你半天都听不到。

王新应回过神,忙道:哦,陈大爷,对不起对不起。马上给你割肉,稍等一下子。

王新应提上肉,离摊追上前去,非得把那块肉送给刚才那位中年女顾客。最后,她只好收下了肉。

王新应为顾客切好肉。顾客离开。

王新应拿出手机看。他打开一张余芬的照片。

王新应:芬姐,今天,又有人来给我讲媳妇了,听到这个消息,你该高兴得很哇。

插入过往情节组合

余芬与王新应头回见面。

王新应将衣服拴在腰间,裸着上身,在村里无所事事地游荡。

余芬:王新应,你过来一下。

王新应:哦,我晓得你,你是县里下来扶贫的余干部,你找我干啥子嘛?人家都说我烂泥扶不上墙,你莫给我讲一堆大道理,耽误我这块烂泥转耍哦。

余芬:不讲啥大道理。过来,我们两个先合个影。

王新应嬉皮笑脸:要得嘛,长这么大,还没和当官的合过影呢,今天才光荣哦。

余芬:啥子当官的哟,以后我就是你姐。

王新应:不对头哦,我莫钱莫势莫文化天天耍起,狗都嫌,还会有干部认我当弟娃儿?(扯扯自己的耳朵)哎哟,又不像是做梦哇。

余芬:做啥子梦哟,给你说,今天我来,就是要认你们家当亲戚。

王新应:啊!我屋里穷得煮饭柴禾都要数起烧,房子塌了大半边,晚上睡磕睡抬头就可以看月亮数星星,还会有人会结这样的穷亲戚哇?不信,扯壳子的。

余芬:莫扯这些了,亲戚是结定了。来,先照个像。

余芬掏出手机,与王新应合了影。然后,她将王新应腰间的衣服解了下来,重新给他穿上,然后一粒一粒帮他扣好扣子,把领子理好。又拿把梳子,将他乱蓬蓬的头发理了理。

余芬:我们再合个影。

合好影,余芬拿照片给王新应看。

余芬:兄弟,看这张,你打光膀子这张。

王新应:看到了。

余芬:再看这张,衣服穿齐整了的这张。

王新应:看了嘛。

余芬:兄弟,你自己说,前一张好看嘛还是后一张好看嘛。

王新应支吾道:都……都差不多,莫得……莫得啥子区别?

余芬:区别大了。第一张,你打个光胴胴,头上顶蓬乱草,像个啥子样子呢。第二张,你穿得齐齐整整,头发也是顺的,整个人看起来嘛也精神多了。你自己说,哪副样儿顺眼呢?

王新应:嘿嘿,是……是嘛,还是收拾一下看起来好些。

余芬:兄弟,姐姐给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穷并不可怕,怕的是自我放弃。从今天开始,你把衣服穿好,头发梳称抖,打起精神,干正事!

王新应:一没本钱,又没本事,干啥正事嘛,还不如耍起安逸。

余芬:没本钱我给你想办法。一个大男人,有手有脚,就算莫得大本事,总有几分气力嘛。只要愿意出气力,哪里挣不到钱?

王新应:道理我晓得,就是……就是……

余芬:光晓得道理莫得用,要行动。你以前不是杀过猪嘛,就干这个,重操旧业,要得不?

王新应:这个嘛,这个……

余芬:莫这个那个了,如果干这个事情要走一百步,只要你愿意迈出第一步,我就会帮你走完剩下的九十九步,要得不?

王新应把拳头一攥,跑开去。

余芬:嘿,你跑啥子呢?

王新应边跑边答:回屋头,在墙角角上找一下杀猪的东西!

余芬欣慰道:哦,要得,赶快回去找到磨亮点!

余芬看到王新应屋檐下放着一堆锈迹斑斑的杀猪工具。

余芬:都过一周了,你咋还不把工具收整好?

王新应:算了,不想杀猪了。

余芬:咋啦?

王新应:光帮人杀猪,挣不到几块钱,划不来,卖肉才有点搞头。

余芬:晓得你的意思了,那你就当老板,买猪杀了卖肉嘛。

王新应:是有这个想法,就是莫得买猪的本钱嘛,想也白想。

余芬:莫得本钱,就先赊猪,杀了卖肉赚了钱再还账嘛。

王新应忙摆手:要不得要不得,做买卖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再说,我在人家眼里就是一个莫得事干的“二流子”,哪个会赊猪给我?

余芬:快去把刀磨亮,赊猪的事情,交给我来办。

余芬帮王新应赶一头肥猪。

王新应画外音:芬姐找村干部商量,由他们出面担保,帮我赊到了猪。于是,我开始做起“赊猪”卖的无本生意来。我下定决心,抽掉自己的“懒筋”,天麻麻亮就动手杀猪,清早运到镇上卖,除开本钱,每天可以净赚一两百元。

王新应喜滋滋地向余芬报告“成果”。

王新应拿出100元钱:芬姐,这是感谢你的,收到嘛。

余芬:你各人自己把钱收好,多存点钱,早点娶上媳妇儿,好好过日子。

王新应在肉摊卖肉,围着的顾客不少。

王新应画外音:芬姐一次次地鼓励我,让我觉得生活有了奔头。我起早贪黑走乡串户,买猪、杀猪、卖肉,一个冬天杀了30多头猪,赚了4000多元钱。

回村的路上,有人招呼王新应。

村人:王老板,最近发财了哇,满面红光,走路都带风。

王新应谦虚道:还可以还可以,将就做得下去。

王新应画外音:以前,人家见到我都瞟个白眼,现在,好多人叫我王老板,听到心里美翻天。多亏了芬姐的帮助,让一个人见人嫌的“二流子”活出了人模样!

9.太平镇走马村,暮,外

情节接6

车上,余芬与老人聊天。

余芬:吴婆婆,明天你过73岁大寿,这台电视呢就算是送你的生日礼物。是我自家屋里的电视,有点旧了,但是效果好,你莫嫌弃啊。

吴仁芬:快莫这么说,这几年,你帮我们还少哟,还送电视,说起来,是该我不好意思。谢谢你喽!

余芬:吴婆婆,你开心就好!今天出门有点晚,差点儿耽误这事儿呢。

吴仁芬:太劳烦你们了。

车拐弯,过悬崖。慢镜头:一块石头滚落下悬崖。

10.(闪回)余芬家,日,内

时间回到当日下午

余芬拆自己家的电视。她看了一下手机上的时间:16:00。

余芬打电话给丈夫:开政,我开车去走马村一趟。

陈开政:啥事?

余芬:吴婆婆屋里的电视坏了,我把家里这台电视送给她先用到起。

陈开政:哦,等我回来再说嘛,我开车送你。

丈夫陈开政下班回家。余芬为丈夫递上一杯茶。

陈开政:今天多做了一台手术,所以回来晚了点。

余芬:看你累了,还是我开车去嘛。

陈开政:你开车我不放心。我看都快到5点了,冬天黑得早,你还是过几天再送电视,可以不?

余芬:今天不去,就要等到下周末才有时间去了。明天星期一是吴婆婆的生日,她屋里有电视看,生日就过得更热闹些。老年人不就是图个热闹嘛!

陈开政:晓得你这个犟脾气,只要是答应了人家的事,顶风冒雨都要弄好。那要得,我帮你把电视搬到车上,现在就出发。

余芬又看了一下手机,时间显示:16:40。

陈开政开车,两人出发。

11.太平镇走马村,暮,外

余芬在车里看到等待的老人。(注:相关后续情节在6已呈现)画面直接切至老人上车后的情形。车过悬崖拐弯处。

飞滚的石头,从悬崖砸至地面上,碎落开来。画面定格。

字幕:2017年12月24日,扶贫干部余芬同志,在为贫困户送电视机的途中,因车辆坠崖,不幸牺牲,年仅45岁。她的丈夫陈开政受重伤,全身15处骨折,经抢救脱险;吴仁芬则受轻伤。余芬同志牺牲后被古蔺县委、泸州市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四川省文明办追评为“四川好人”、被省妇联追授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

12.乡村,日,外

(黑白画面)一个戴着红领巾、身穿补丁衣服的小姑娘,在山间一蹦一跳,一路唱着山歌儿,一路采着山花。

小姑娘清脆的画外音:爷爷,我还要听红军打仗的故事,你讲嘛,你讲嘛。

小姑娘将山花放在一座红军塑像前,敬少先队员队礼。(注:此时,画面主体依然是黑白,但小姑娘的红领巾和塑像上的军旗显示为红色)

山间,回荡着母亲的声声呼唤:芬芬,莫耍了,回来吃饭嘛!

小姑娘回眸一笑:要得——马上回来了!

13.空镜

磅礴的乌蒙山,千沟万壑。

群众画外音:“芬姐,这回又麻烦你喽!”“余孃孃,你歇一下嘛!”“余妹儿,你天天帮我们跑前忙后的,我都不晓得咋感谢你了!”

余芬画外音:谢啥子谢呢,都是责任所在,我应该做的嘛。你们的日子越过越好,钱包儿越来越鼓,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14.乌蒙山,日,外

余芬深情地望着家乡的山山水水。最后,她的身影,渐渐融入乌蒙山中。

注:本剧故事情节根据泸州市古蔺县扶贫干部余芬同志的事迹改编。


作者简介

黄阔登,男,四川省德阳市人,空军某部军人,德阳作家协会理事。代表作有报告文学《地震无情大爱无疆》《你的母亲我的妈》、小说《探亲》《踢狗》、影视剧本《嫁人就嫁解放军》《芝兰之香》、小品剧本《特殊治疗》等。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