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 17:50:44

【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颜 林‖叙永特区游击队接应中央红军 彭德怀五龙山接见游击队队员

作者:颜 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1-04 17:18:51 浏览次数: 【字体:

0881141cf7474ada94a18748add5157c.png

叙永特区游击队接应中央红军 彭德怀五龙山接见游击队队员

颜 林

1934年2月19—28日,中共泸县中心县委在叙永召开扩大会议。会议传达中共四川省委指示精神,分析当前斗争形势,提出当前主要任务,讨论和布置叙、蔺、宋3县党组织工作及武装工作。会议中心任务是:充分发动群众,开展春荒夏荒斗争和抗捐抗税斗争,进而组织农民拿起武器,参加武装斗争。会议决定,为利于工作,将中心县委机关由泸县迁到叙永,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以叙永、古蔺、古宋、纳溪、合江、赤水等为中心,组织群众开展斗争。党组织认为,此时发动群众、组建革命武装的时机和条件基本成熟。

揭竿而起狮子岩 成立特区游击队

1934年8月,叛徒卿德玉从泸县来到叙永,王逸涛的弟弟王元德获悉有叛徒要带人前往抓捕王逸涛等人,便携带手枪一支连夜赶到老家黄坭嘴通知王逸涛。王逸涛,1902年出生于叙永县黄坭乡,1926年化名“王岳生”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后经谢独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王逸涛参加南昌起义。部队转战过程中,王逸涛曾随同朱德上过井冈山。1932年3月中旬,王逸涛脱离组织回到叙永,又与中共叙永地下党组织接上关系。脱党回到家乡黄坭嘴的王逸涛得知自己即将被国民党当局抓捕后,便趁机与弟弟王元德(后与王逸涛一起叛变投敌)联络共青团黄坭支部书记饶书麟等10多人,于1934年8月12日晚,携带手枪2支、步枪3支和马刀、梭镖等武器登上老家附近的狮子岩,成立了叙永县第一支游击队。

1934年8月13日上午,两河镇镇长杨济安、镇团防队队长廖长发奉叙永县县长岑炯昌命令,率队到黄坭嘴王家寨子抓捕王逸涛扑了一个空。

重建农会组织 发展武装力量

游击队成立后,群众很快发动起来,又组织了一支赤卫队,由朱华清负责。赤卫队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游击队行动,组织发动群众,破仓分粮、站岗放哨和开展除奸工作。曹德渊与朱华清途经金鹅池,秘密前往泸州,向泸县中心县委作了汇报。泸县中心县委书记邹风平在曹德渊家里听取情况汇报,当即决定派张友德到游击队加强工作。后来,县委又决定增派李石坚和梁亚伯到游击队加强领导。不久,李石坚去叙永白杨河一带组织一部分群众武装合并到游击队。部队经常活动在五龙山、谢家沟、六堡、九龙寨等地和四川、云南交界的大山区。这些地方,反动统治力量薄弱,是苗、汉杂居的地区。在游击队和赤卫队里,就有不少苗族同胞参加,他们对革命忠诚,作战勇敢,与游击队的关系都很密切。

1934年10月,邹风平亲自带领张友德、朱华清到游击队驻地视察指导工作,在木厂梁子坪坪头,围着篝火开会。会后,宣布正式成立“叙永特区游击队”,王逸涛任队长。同时,中心县委给游击队提出三大任务:一是打土豪,破仓分粮,将粮食分给贫苦群众,给群众以利益。二是恢复群众组织,发动群众摧毁农村政权及封建统治机构。三是搜集枪支弹药,武装自己,进一步发展壮大游击队。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扩大了游击队,重建了农会组织,摧毁了部分农村反动政权,建立了公粮公款制度。

开展游击活动 击毙团防队长

1934年11月,两河镇镇长杨济安、镇团防队队长廖长发奉当局命令,率队前往围剿游击队。游击队得知消息后,埋伏于其必经之路大坳口密林之中。敌人到达时,游击队开枪射击,将其击溃,廖长发当场毙命,打伤团丁2人,后其中1名团丁不治而亡。

接着,叙永特区游击队先后在川滇边境的田沟、黑泥沟、黄狮坳、海龙一带积极开展游击活动,致使敌人惶恐不安。当时,两河镇代镇长杨俊襄向县政府报告称:“王逸涛勾结郑香谷、艾宗藩、杨登高等匪在滇边田沟、木厂一带,聚200余人,虎视职镇。”县长岑炯昌也急电21军称:“查县属两河镇共匪王逸涛,宣传赤化,开枪拒捕,曾经呈报在案,迭经军团攻击,山梁林密,现已逃遁无踪。除严饬团队搜索外,应请军部通令戍区各军、各县府协缉归案。”

队伍发展壮大 《红星》专题报道

在中共泸县中心县委和中共叙永特区委领导下,叙永特区游击队发展壮大至100多人,在两河盖首山建立了一支有20多人参加的苗民赤卫队。

1935年2月19日,中央红军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以《叙永游击队已与我军取得联络》为题报道:“四川叙永县黄泥〔坭〕嘴一带,去年8月中生长一支抗捐游击队。正因为四川国民党军阀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群众生活痛苦到极点,所以远近各处的劳苦群众纷纷响应,起来组织农会和加入游击队,夺取地主武装,抗交捐税和没收豪绅地主的财物。游击队成立以后,六个月就发展到二三百人,赤色农会发展到一万余人。中央红军到了云贵川边,他们更加兴奋起来,现在与我们取得联络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这支游击队毫无疑义地将成为赤化云贵川的生力军。”①

叙永特区游击队成立后,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斗争,发展壮大武装力量,打恶除霸,打土豪分粮食,组织成立农会,成立苗民赤卫队,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在川南一带产生较大的革命影响,为后来建立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接应中央红军进入叙永县境 彭德怀五龙山接见游击队员

中央红军进入川南后,叙永特区游击队前往接应。中央红军一渡赤水河后,于1935年2月初经古蔺进入叙永县境内。叙永特区游击队派了一个侦察员,装扮成乞丐,前去川黔边境赤水河西岸沿线探听情况。侦察员发现了红军部队,回队报告说:“在古蔺县境内发现头戴五角星帽子、身穿青色服装、操外地口音的部队,已渡过赤水河进入古蔺、叙永境内。”

游击队便派遣张友德和一名队员前去与红军联系,并组织游击队在川滇边境积极活动,扰乱敌人视线,配合红军行动。张友德与正在向黄坭嘴方向前进的红三军团取得联系,向红三军团汇报了游击队情况和川南地方的相关情况。红三军团当即派遣联络员与张友德回到黄坭嘴游击队驻地,通知游击队靠近红军部队。

1935年2月4日(乙亥年正月初一),红三军团四师政治部到达黄坭嘴时,派遣周守如、周司和与群众工作部部长罗明一道,与游击队负责人一起开会研究,要求游击队立刻将目前的情况报告中央。随即派遣周守如、周司和、何宗舟、戴元昌和一个姓张的红军战士到游击队工作。叙永特区游击队则派出多名向导,给红军部队带路。当晚,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在叙永黄坭嘴附近田中乡五龙山四化榜张玉恒家,亲切接见了政治部派到游击队工作的人员和游击队的负责人王逸涛、张友德、李石坚、梁亚伯、朱华清等人。彭德怀说:“我们冲破了敌人的五次‘围剿’,从江西出发,经过湖南、贵州等地到四川,走了这么远的路程,想不到在这里会着你们,真是难得呀!”②彭德怀向大家讲述了革命形势和敌我情况,以及中央决定建立新根据地的重要意义,勉励大家要加强团结,坚定信心,英勇作战,去争取胜利。

朱华清(朱光璧)后来回忆这段峥嵘岁月时说:“第二天清早(即1935年旧历正月初一),张友德回来了,还跟来了一个红军同志,谈了联系情况之后,我们随即将游击队和赤卫队靠拢红军的大部队。当我们向三军团靠拢住下来以后,我和张友德、王逸涛、李石坚等随同三军团派来的联络员去和军团首长见面。我们向三军团的首长汇报了游击队的情况,军团司令员彭德怀同志则给我们讲国际国内形势;讲长征的伟大意义和为什么要北上抗日;讲游击战术等。当晚,首长们就留我们住在军团司令部。三军团的首长们当时还给我们收容安排红军伤病员和派出向导给红军部队带路的任务,我们都照办了。另外,还指示我们动员群众参加自己的队伍工农红军。”③

三军团赠送枪支弹药 扩充叙永特区游击队

三军团首长彭德怀根据游击队汇报的“武器少,又不好”等情况,当即决定配给游击队50支汉阳造步枪、6挺重机枪等一批武器弹药,以加强武器装备。彭德怀要求游击队动员群众参加红军,收容红军伤病员,派出向导给红军部队带路。

第二天,红三军团派到游击队的人员和留下的一些伤病员,携带武器弹药,在叙永石道圈与叙永特区游击队合并,扩充了叙永特区游击队。由王逸涛任队长,何宗舟任政委,张友德负责党的工作。游击队下设3个大队,周司和任第一大队队长,周守如任指导员,曾春炳任第二大队队长,杨登高任第三大队队长。不久,土城战斗中负伤后寄住在五龙山苗族农民家中的陈兴才也到了游击队,分在地方工作团,负责开展群众工作。

红三军团继续西进后,游击队留在当地收容红军伤病员和掉队的红军战士,并动员一些贫苦农民参加游击队,队伍扩大至180多人。游击队转移到川滇边境活动,为扩大游击区,游击队派遣曹德渊、朱华清前往两河口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配合游击队开展群众工作,向游击队输送人员,以壮大游击队队伍。当时,曹德渊、朱华清住在两河口盖首山苗族同胞杨绍华的家里。不久,曹德渊回到泸县中心县委工作。后来,张友德率领一支小分队出去活动,住在一个岩洞里,被敌人偷袭,10多人全部壮烈牺牲。

与此同时,南六游击队派指导员杨泽九与路经五村的红一军团取得联系。军团政委告诉说,因敌情紧张,来不及会合,要求他们在敌后牵制敌人。2月中旬,中央派遣特派员严朴从叙永前往泸州,再经重庆转赴上海。叙永特区游击队派李石坚护送严朴,从叙永黄坭嘴出发,经两河口、金鹅池、兴隆场、江门峡安全到达泸州。

途中,严朴在两河口盖首山苗族同胞杨绍华家与朱华清会面,将中共川南特委书记徐策的一封信交给朱华清,并在杨家住了一夜。信中指示朱华清在两河口一带继续发动和组织群众,扩大游击区,表现好的群众可及时输送到游击队去。到达泸州后,严朴将一封中央的指令信交给中共泸县中心县委。

朱华清(朱光璧)在回忆这段难以忘怀的往事时说:“我住在杨少华家里仅仅几天时间,这时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队的领导机关‘中共川南特委’派了一个红军同志到杨家找着了我,并把川南特委书记兼川南游击队政委徐策同志亲自写的一封信交给我。徐策同志代表川南特委对两河的工作作了指示。信中首先讲:川南游击队党的机构叫‘川南特委’(简称)直属中央领导,和省委发生横的关系,泸县中心县委属川南特委领导。信中还指示:要我们在两河一带继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扩大游击区域。还提出在群众中发现好的和比较好的可以陆续输送到游击队。这个送信的红军同志还告诉我,他这次是组织决定他到上海。我留他在杨家住了一夜以后,第二天我将自己的衣服给他换了,简单地化了一下妆才分手上路。”

此后,泸县中心县委为牵制川黔敌军,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并声援红军游击纵队,于3月10日发动了石鼎山武装起义。

中央红军进入川滇黔地区,促进了边区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地方党组织动员和组织群众,筹建革命武装,举行起义和暴动,成立游击队和赤卫队,牵制了一部分敌军,减轻了对红军的压力,接应和支持了红军。

中共泸县中心县委和中共叙永特区委发动青年、农民、工人开展革命斗争,建立武装队伍,积极配合、接应长征中的中央红军,有力地支持了中央红军四渡赤水,为随后建立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开展游击战争,牵制和打击敌人奠定了深厚基础。

(作者单位:四川省叙永县政协办公室)

注释:

①《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斗争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0页。

②周济(周守如),《我对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和两河口区委的回忆》,《中央红军长征在川南》,中共宜宾地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6年版,第231页。

③朱光璧,《关于叙永地区游击队的一些情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四川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下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23—325页。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